试产流程图(试产-方法-流程)(1)

写在前面:

1 引语

2 项目经理按照什么流程在跟进产品

3 结语


1 引语

昨天我们将试产阶段人员架构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介绍,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电子产品项目管理的过程,今天我们将对其从如何试产,量产并退出市场的过程进行初步说明。

经过国际贸易或者PMP证书学习的各位大大,可能会察觉到这个类似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小提示:这个理论可以百度到,即产品导入,成长,饱和,衰退4阶段),然而Pan的个人理解本篇将要介绍的流程是在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的基础上而延伸出更加实际的应用,即把上述蓝字的4个阶段细分了至于如何细分的,在生产中又是如何实际运用的,这些细分阶段的特点和作用又是什么,我们在本篇会做初步的解释。

2 项目经理按照什么流程在跟进产品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制作了下表将实际应用中的产品过程,产品投产量大小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按照时间序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如图:

试产流程图(试产-方法-流程)(2)

划分为试产(Pilot/Trial Run)区间的一般有如下几个阶段:

DROP,PROTO,EVT,CARRIER,DVT,RISK RAMP

划分为量产(Mass Production)区间也就顾名思义只有MP。

再之后便是产品需求降低以及生命周期结束(EOL)

那么上面出现了这么多词汇,他们的释义都可以百度查得到,但是关键是这些阶段的对所生产产品的关注点在哪里,特点是什么?作为项目经理又需要特别注意什么?如下内容来源于原创,仅为个人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DROP

顾名思义,有一些电子产品必须要通过跌落测试(DROP TEST),因为电子产品经常会由最终用户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小心跌落的几率非常大,如果跌几次就坏掉那估计用户体验要跌落到谷底。所以,通过跌落测试就成为重中之重。简言说,这个阶段生产的样品存在几个特点,第一是因为成本控制会投产量小,第二是交期不会很紧迫,第三是各方面的设计基本都留有改进的备用方案,设计变动的可能性非常大。

PROTO TYPE

原型测试阶段,同样的,从英文翻译可以看出来,该阶段主要目的是针对上阶段改良过后的样品进行各种外观,尺寸,功能,可靠性,软件等等测试。这个阶段延续了上个阶段的所有特点。但是在这个阶段因为投产量小,以至于很多测试(各位大大可以想象下有一些电子产品需要在各个阶段测试的性能非常之多)只能投产非常小的数目进行数据收集。

EVT

工程验证阶段,经过多个阶段的测试后,该阶段的设计逐步趋于稳定,但是前面进行的所有测试仍旧需要进行认证,跟前面不同的是,这个阶段产品投产量逐步增大,之前没有发现的一些问题也会因为投产数量发生变化而出现(品质概率问题)所以这个阶段就成为了整个试产流程中的核心王者,基本上绝大多数设计都会在这个阶段定型。如果出现意外导致某些重要设计没能通过测试,很有可能会出现该阶段的延续,即EVT2或者MINI BUILD(小规模投产)什么的。

Carrier Build

这个就不好解释了,但是Pan可以告诉大家:Build的意思是生产,Carrier在英文中的释义为:搬运,载体,航母,有一些专用语呢,它会把带头大哥,扛把子也叫做Carrier,但是有一个专业词汇是可能一些没有接触过电子行业的朋友不了解的,就是移动网络运营商在英文中也会被翻译为Carrier。顾名思义,大家自行理解下吧。这个阶段的特点显而易见了,就是投产量大,为什么量大呢,是不是因为世界范围运营移动网路的公司有好多啊?

DVT/PVT/DMT

这些阶段如果大家在工作中有接触到,但是实在记不住它们在教材或者百度上翻译的含义,那么就记住一件事情就好了:由于需要控制成本和交期,进入这个阶段后,产品设计基本上算是定型了。我们这时来进行反向思考:如果各位大大已经在项目经理的岗位上,并且您在实际工作中有发现任何跟产品设计相关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将来对您公司的生产/品质部门造成困扰或者麻烦,都是一定要在DVT/PVT/DMT之前提出来的。

Risk Ramp

翻译过来就是风险爬坡,为什么叫做爬坡呢?那是因为如果您公司生产的产品将来预期的销量非常之好,那么公司所有的场地,物料,设备,操作方式和人力是不可能一天之内全部准备妥当的,这些都需要一步一步的认证(如何认证我们后续会讲),在认证过程中收集的数据显示这个设备(或者人)可以使用了,才可以投入,这样这个设备(或者人)才会从认证通过的这天开始逐步产出产品(假设物料完全没有欠缺)。所以您就职的公司产能一定是像上坡一样逐步走到最高峰值。那么为什么说风险呢——认证总是有通过或者不通过之分的,假设某个设备风险投入了10K产品,但是没有认证数据没有通过规定的标准,那么产品就变成了次品,肯定要处理掉,这样就出现了损失,谓之风险。

这个阶段的特点则是生产量在按照客户需求逐步爬坡,同时物料的交期延迟,场地设备人力的认证失败,技术上的异常等等都会同步发生中,项目经理的工作量会在该阶段彻底达到峰值。

MP

MP就是量产了,量产即根据您公司的客户需求,物料,人力,设备,出货周期等等,来进行备货数量和交期控制,该阶段会出现非常复杂的报表制作和总结,这些后续我们都会详细解释。

EOL

量产一段时间后,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即是EOL(End of Life)。对于多数公司来讲,往往早在这个阶段之前,项目经理已经接到了更多新产品的需求,按照整个流程重新跑一次。再一个就是在出现EOL之前,往往客户的需求会出现降低,这时项目经理就要提前准备很多工作,同样的,在后续的量产模块,我们会详细讲解。

3 结束语

到了这里,有些大大可能会问,如果变更只能出现在试产区间,将来量产如果发现某个物料或者某个制程有问题怎么办?当然,量产后也是可以出现变更的,叫做PRQ(Post Ramp Qualification)量产后认证,鉴于前面提到样品阶段非常之繁琐,这样的PRQ因为要基本通过跟这个变更相关的所有测试,所以时间非常之长,如果不巧您工作的公司因为重大物料/品质/技术异常出现了紧急PRQ,那么您公司在认证通过前的这段时间供货基本上都是暂停的,这样损失就不是一点点。所以PRQ一定要提前准备的。

如上为今天的内容,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或者任何问题,请回复到我们后台,大家共同进步,感谢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