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二“晚安心灵语音”,心理访谈模式按时上线,青音姐和心理专家武志红老师,用心理学的小妙招,轻松解锁生活中各种焦虑。

愿这些心灵对话助你学会爱,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期话题:在婚姻中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包容?

武志红——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家。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用深度的心理分析剖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创办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著有《为何家会伤人》、《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解读疯狂》、《七个心理寓言》等心理畅销书。

以下为文字实录

青音:武老师,我们今天接着来聊婚姻。我们经常说,两个人在一起要包容,那这个包容到底是什么呢?这个包容指的是“容忍对方一切的不好”吗?

武志红: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首先我们得讲讲“什么是爱”。如果你戴着一个面具,我也戴着一个面具,我们永远不会爱。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面具摘掉,把真实的自我在情感关系中,或者两性关系中呈现。

青音:其实我们听到的“包容”,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去化解对方的攻击,这确实需要强大的爱。比如说一个女性,她没有什么技巧,只是非常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虽然受到了攻击后很愤怒,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即使对方不爱她,她还是非常喜欢对方。

因为有很多人在这方面的做法和自己的内心是解离状态——我即使再怎么爱你,也要去攻击你;再爱你也要装作比你不在乎我而更加不在乎你。但当言行不一致的现象出现时,“包容”也就不再存在。

武志红:这件事接着的第二个部分很重要,这个女人包容我朋友的攻击之后,男人就会有所变化,他会将此原则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出现了极大的“包容力”。这也是我今天特别想分享的一部分。

这个朋友虽然很爱学心理学,但我觉得他并不能很容易地产生非常细致、美妙的领悟和分享。他经常说起自己的一个很大的领悟,这个领悟很关键:“武老师,现在我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关系都发生了转变。”

于是我问他:“你的这些转变是怎么发生的?”他说:“其实我发现人的人际关系有一个终极的道理——谁都希望别人顺着自己。”我说:“是啊,以我所知,中国人都是巨婴,巨婴更是希望全世界都能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转。”

他说:“既然别人是这么想的,我也是这么想的,大家都想要这样的感觉,我何不试着给别人?”这是非常智慧的想法。

因此,后来当他和前妻、孩子出现冲突,和现在的女朋友出现冲突,包括再婚后出现冲突的时候,他都会去思考对方想要什么、自己想要什么。

经常会是“他想往东、对方想往西”的状况,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对对方这么好,为什么Ta不顺着自己呢?但是现在看来,如果对方想往西,那么他就心甘情愿地和对方一起向西走一段路。

他发现当自己这样做的时候,对方一定会反过来给出顺着自己向西东的反馈。所以他发现人际关系中的张力有所变化。

过去的状况经常是“你想往东,我想往西”,最后两个人意见不统一,“我条件更好、更有智慧,学过心理学,挣得钱也比你多”等各种各样的想法,就是“想让你跟着我走”。

但他现在发现了很简单的道理,而且这个道理百试不爽——“你想往东边走,我心甘情愿地跟你一起往东边走”的做法必然会换取对方心甘情愿地顺着自己的态度。

青音: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真正改变对方的智慧,我们为什么经常说改变别人就是改变自己?也就是说,当你想改变他人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去配合Ta,Ta意识到你在顺着Ta时,Ta也会调整步伐。这时候两个人的步调就会非常美妙。

武志红:如果大家都用我朋友的爱人对待他的方法,就是“你对我表达了恨,但是我仍然会告诉你我爱你”,那么对方就会感觉到疗愈。我的朋友就是这样,他后来继续表达:“不仅在这件事情上是这样做,其他的事他也是这样做的。”即顺着对方的意思去做。

第二点是一定要真诚,有恨表达恨,有爱表达爱。

但是在表达恨的时候加上这样一句话:“我现在很生你的气、很愤怒,但是我告诉你,我是来找你沟通的,无论如何我都想跟你继续过下去,我对你表达了恨并不是为了破坏关系,而是能够更好地在一起。你要知道,无论我如何表达,都还是爱你的。”

也有的时候这种表达强度很大,导致对方真的会离开,那离开了怎么办呢?他应该追上去,抱住对方说:“我希望你知道,自己现在是在气头上,你还是会认为自己为了表达愤怒而需要离开我。但是我希望你知道,我不想跟你分手,我是爱你的,我希望一直和你在一起。”

择偶标准会为了一个人改变吗(在婚姻中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包容)(1)

青音: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经常说吵架、互相攻击的时候,其实背后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恐惧自己失去了对方的爱,或被对方抛弃。但如果你在表达一切之前,先行表达出无论自己说出什么攻击性的话,都是为了关系更够更好、并不是想抛弃对方,这时,就能让对方产生安定感。

说到这,我想到一个例子。我曾经在美国的一个超市里面看到一个妈妈在对小孩子进行教育,小孩子大概一岁多,刚刚学会说话。孩子一直在哭,妈妈在买东西,因为孩子坐在婴儿车里所以很低,所以他看不到人。他感觉到大人没有关注到自己,很焦虑,于是开始哭。

通常我们看到的中国妈妈的做法是对孩子说“你哭什么哭”,或立刻抱起来哄。这个美国妈妈的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蹲下来平视孩子,然后对孩子说:“你知道妈妈是爱你的对不对?”孩子的小脸哭得像花瓣一样,满脸都是眼泪地说:“嗯!”妈妈继续说:“你知道妈妈很爱你,那你也很爱妈妈对不对?既然你爱妈妈,那就给妈妈十分钟,妈妈要给你买奶粉,然后我们出去。在这十分钟里你不可以哭,好吗?”孩子立刻安静了下来。

我当时看到这一幕感觉像奇迹一样,一岁半的孩子怎么会知道这些呢?但这其实就是您说的,人内心的诉求是“我希望关系是稳定的,希望你不会离开我,我大部分的时间会苦恼、非常暴躁,是因为恐惧你会因此而离开我。但是我越跟你闹、越恐惧,可能你越会离开我。”

因此,无论如何都要考虑对方的感受,所谓“包容”指的就是,不管对方和你如何哭闹或你要和对方哭闹之前,两个人应该达成一个共识,就是两个人都不会离开彼此,是处在关系当中的。这样便会体现出“包容”。

武志红:这是爱情的真正意义,或者说是真正意义的所在。而且能够看到妈妈在孩子面前,妈妈是主动的。我的朋友在和太太相处时也互为镜子——两个人能够照见彼此是值得爱的,更重要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爱,正确的逻辑是先去爱对方。

很多人都会觉得妈妈是主动的角色,自己只能被动地等着妈妈来爱我。但成年人的逻辑是,为了得到爱而先去爱,想得到什么而先给什么。从包容当中,也能够引出这一部分——想要什么就先给什么。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敌意唤起敌意,爱唤起爱。

当然,最好的情况是当对方有敌意时,仍然能够去爱Ta,但是很不容易。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想要主动创造一个关系,我们应该知道“敌意唤起敌意,爱唤起爱”的原理。

青音:爱出者爱返,也就是修行的道理。希望我们今天的对话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