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军旅作家徐贵详写了一本小说《历史的天空》出版了。

一个关于草根姜大牙,在抗战中成为一代高级将领的成长故事。

故事内容很精彩,很真实,也很有教育意义。

于是,徐贵详就托了各种关系,找到了解放军宣传部艺术处影视负责人李洋

希望对方能够看在小说精彩质量的份上,改编成电视剧。

李洋看过小说,眼前一亮,故事很好,很精彩,但是...

题材太敏感。

老版亮剑在抗日剧中的地位(题材敏感当初都不敢拍)(1)

这类小说,要想拍成电视剧,还没有相关的先例。

李洋左右为难,想拍,但又不敢冒这个险。

为了试探下可行性,李洋在北京军区做了个调研。

结果,但凡看了小说的,都觉得内容精彩,实属佳品。

但无一都表示:没把握。

大家都不敢拍。

几经周转,小说又传到了上海天视文化传播公司老总周林手中。

周林是退伍军人,对这类题材兴趣很大。

于是,李洋也是趁热打铁,就怂恿周林买下了小说《历史的天空》的版权。

周林,就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说拍就拍。

剧本改好了,投资方也找到了。

正准备开拍的时候,投资方大概心里没底,居然选择撤退了。

后来,安徽电视台接手了这部电视剧,磕磕碰碰,总算给拍完了。

粗剪的时候,大概34集,后来审片的时候,删除了一部分不适合内容,最终剩下32集。

老版亮剑在抗日剧中的地位(题材敏感当初都不敢拍)(2)

一开始,制作方想找央视首播。

结果央视觉得不妥,风险太大,有些事情需要观察观察,让下面的兄弟先试试。

2004年,《历史的天空》选择了在昆明电视台首播。

结果,播出之后,非常受欢迎。

随即,开始登陆各大电视台,轮番播出。

这部电视剧,捧红了导演高希希,带火了主演张丰毅,配角殷桃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版亮剑在抗日剧中的地位(题材敏感当初都不敢拍)(3)

这部敏感题材的热播,超出了所有参与人员的预期。

大家都没抱太多希望,却打开一个重要的口子。

“敏感题材”并不一定真的敏感,还原历史真相,可歌可泣的“真人故事”,老一辈的观众们才会发出感概:当年就是那样的。

没有什么故事,比真实的故事更感动人。

二、

错失《历史的天空》首播机会的央视,内心表示很后悔。

于是,央视再次找到李洋,能不能推荐一部与《历史的天空》相媲美的小说题材。

经过一番搜索,李洋推荐了小说《亮剑》。

大概是在1998年的某一天,40几岁的都梁和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突然聊到一些文学作品。

都梁毫不客气地就批评道,现在的小说,都写的什么玩意,看看那些抗日神剧,太不像话了。

朋友们一听,就反问:有本事,你写一个,比他们更好的,别光耍嘴皮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都梁还就真和朋友扛上了,说写就写。

都梁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少年参过军,服役过坦克部队。

虽说没有像徐贵详(《历史的天空》作者)那般深刻的军旅生活。

不过,好歹也在部队呆过,也算有点相关人生阅历。

为了反驳朋友,为了证明自己。

都梁白天做生意,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整理资料,甚至就趴在老人的病床前,创作小说。

最终,耗时8个月时间,呕心沥血,写完了这本43万字的小说《亮剑》。

小说出版后,反响不错。

所以,李洋看到之后,就推荐给了央视。

央视大概想都没想,就决定拍《亮剑》。

剧本打磨的时候,部分剧组人员心里有个疑问,《亮剑》的主人翁李云龙和《历史的天空》主人翁姜大牙,似乎有着相同的成长背景,形同“山寨版”的《历史的天空》,观众们还会喜欢吗?

此时,李洋给出了自己充满信心地回答:李云龙和姜大牙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物。

姜大牙是“老虎变成猫”的成长故事;李云龙是猛虎,一直是猛虎的成长经历。

老版亮剑在抗日剧中的地位(题材敏感当初都不敢拍)(4)

在李洋的鼓励之下,导演张前和编剧都梁(也是小说创作者),经过精心打磨。

多方衡量和考虑之后,把《亮剑》小说的前半部分改编成了剧本。

也就说,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亮剑》,只是小说的前半部分。

三、

2004年,据说《亮剑》的制作方投资费用只有900万。

对于战争题材的《亮剑》来说,每一分钱都务必要花在刀刃上。

最难受的地方在于,李云龙这个既有匪气又有英雄气概的男主角,找谁比较好?

老版亮剑在抗日剧中的地位(题材敏感当初都不敢拍)(5)

一开始,导演们想到的是唐国强。

据说也非常有诚意地拿出55万的片酬,只不过唐国强拒绝了。有人说,他希望片酬100万。

没办法,剧组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

于是退而求其次,他们找到了李幼斌。

不过,李幼斌一开始也是拒绝的,虽说刚刚拿了几个奖,55万的片酬也不少。

只是47岁的李幼斌,担心拍摄时间在寒冬腊月,身体吃不消。

不过,一个女人的出现,改变了李幼斌的想法。

李幼斌的红颜知己史兰芽看了《亮剑》剧本之后,觉得非常不错,预感这题材一定大火。

(女人的预感,有时候就是那么强)

于是极力劝说李幼斌接下这部戏。

大红大紫就在这一念之间。

李幼斌赶紧联系了导演,表示愿意出演。

老版亮剑在抗日剧中的地位(题材敏感当初都不敢拍)(6)

2004年的大冬天,剧组一行人进入了太行山腹地拍摄。

目的就是为了最真实的还原历史场景,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凄凉和残酷。

因为资金有限,剧组也是想着办法省钱。

群众演员不够时,导演陈建和副导演都亲自上阵,客串出演。

当时需要一个会日语的群演,就在剧组现有人员中找,结果一个客车司机杨清文有自学日语,就这样“凑合”着上了。

老版亮剑在抗日剧中的地位(题材敏感当初都不敢拍)(7)

由于赶时间,李幼斌每天需要拍8场到10场,压根没时间休息,基本不是在拍戏,就是在背台词。

有时候连化妆都省了,随便抹点颜色,脏兮兮的就好。越没形象,越真实。

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导致很多用餐的镜头经常因菜会冻上影响拍摄效果,剧组只好换上花生、大枣作为替代品。

即便如此,李幼斌、张光北、何郑军、王全有这些老戏骨们,还是顶着严寒,奉献出了精湛演技。

老版亮剑在抗日剧中的地位(题材敏感当初都不敢拍)(8)

最终,剧组花了4个月的时间,紧赶慢赶才拍完。

2005年9月,《亮剑》在央视一经播出,就霸占了收视率,评分高达9.5。

这一年,《亮剑》以平均收视率10.7%夺得冠军,《京华烟云》以8.51%的平均收视率位居亚军,《八路军》获得季军。

《亮剑》一出。

李幼斌的李云龙,那句嘶声裂肺的开炮成了网络热梗。

老版亮剑在抗日剧中的地位(题材敏感当初都不敢拍)(9)

张光北的楚云飞,盖过了当年在94版《三国演义》里饰演吕布的口碑。

不知道,当年那些拒绝受邀的演员们,是否后悔过?

四、

2010年,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寻思着拍《新亮剑》,因为老版《亮剑》太火了。

老版亮剑在抗日剧中的地位(题材敏感当初都不敢拍)(10)

老版亮剑在抗日剧中的地位(题材敏感当初都不敢拍)(11)

播出5年,重播了3000次,平均下来,每年重播600次。大概也就是各个地方台每年都要重播那么几次。

如此高频率的“洗脑式”重播。

李云龙的形象已经深入观众内心。

距离旧版《亮剑》播出才5年的时间,观众的记忆力满满的都是李幼斌的李云龙。

也不知道浙江广播电视怎么想的,如此情况之下,选择了逆流而上,勇气可嘉。

据说,《新亮剑》集结了4000万资金,踌躇满志。

翻拍经典,主角的敲定就尤为重要。

毕竟,想要超越李幼斌的李云龙形象,给观众洗脑,让观众认可,难度很大。

《新亮剑》邀请黄志忠饰演李云龙。

老版亮剑在抗日剧中的地位(题材敏感当初都不敢拍)(12)

虽说黄志忠刚刚拿了飞天奖,在《大明王朝1566》中也有出色的表现,观众缘还是不错的。

即便如此,黄志忠接到邀请时,心里没底,也没有信心超越李幼斌。

黄志忠犹豫,导演也毫不吝啬的说到:“我们是大投资,肯定能超越李幼斌,他们那会才900w,我们可是整整4000w,多了好几倍。”

钱多自然好。

虽然新版亮剑添加了一些李云龙前传的故事,拍了40集,很多地方做了细节上的补充。

然而,2011年,《新亮剑》播出之后,口碑很辣眼。

老版亮剑在抗日剧中的地位(题材敏感当初都不敢拍)(13)

评分仅仅只有4.7分,这分数连老版的一半都不到。

这结局,不是一般的惨,太尴尬了!

事实证明,钱多不一定能办大事。

翻拍的时候,导演想的很美好。

1、因为不差钱,场面更宏大、故事情节更丰满。

2、老版《亮剑》的观众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的,新版亮剑观众主要是21世纪的。

只能说,相当然了。

说实话,翻拍经典作品,没见过间隔5-6年就要翻拍的。

其实,观众还是那批观众,故事情节变化不大,李幼斌痞和勇已经非常入味了。

先入为主的记忆依旧那么崭新,翻拍之后,大概率也就是被抛弃。

关于两部新旧的区别,我觉得这句话的评价就够了:

李幼斌在演李云龙,而黄志忠是在演李幼斌。

老版亮剑在抗日剧中的地位(题材敏感当初都不敢拍)(14)

李幼斌版的亮剑,应该属于真正的“抗日神剧”,至少未来50年,难以超越,你们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