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与自转轨道存在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在一个回归年中,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具体的规律如下:

①北半球的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先北移、后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及其周围会出现极昼(南极点及其周围出现极夜);②北半球的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先南移、后北移”,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点及其周围会出现极昼(北极点及其周围出现极夜)。

地理高二太阳直射点和时间判断(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1)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极昼极夜的出现

(2)昼夜VS四季

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地球自转 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 太阳只能照射地球一面;

四季变化的形成原因: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地理高二太阳直射点和时间判断(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2)

图2 四季的形成原理


例题

地理高二太阳直射点和时间判断(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3)

图3 例题

答案:B、D

精讲精析:(1)分析每人所处的季节。通过题目描述可知,甲为夏季,乙为秋季,丙为冬季,丁则是出现了“极夜”现象,因此丁也为冬季。

(2)判断丁所处的半球。丁地出现了极夜,且丁的北侧(北极点方向)也为极夜,因此丁很可能位于北半球,且位于北极圈以北。则由北向南依次为:丁(北极圈以北,冬季)、乙(北半球中纬度,冬季)、丙(北半球低纬度,秋季)、甲(南半球低纬度,夏季)。

(3)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极点附近出现了极夜,因此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3.21、9.23)-南回归线(12.22)之间,因此有两种情况:①秋分-冬至,即9.23-12.22之间;②冬至-春分,即12.22-3.21之间。由于丁说“又到了黑夜漫长的季节”,因此可以判断丁处于北半球秋分-冬至的阶段。因此应该为9.23-12.22,因此选D。


总结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北半球的季节,与南半球是恰好相反的。例如北半球40°N和南半球40°S的季节:春(秋)、夏(冬)、秋(春)、冬(夏)。因此在地理考试中,要分三步判断日期: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季节;③判断日期

例如题目中说在北极附近,且刚刚出现极夜现象,则应该按如下步骤分析:①北极附近,因此为北半球;②出现极夜现象,因此为秋分-冬至,或者冬至-春分;③刚刚出现极夜现象,因此为入冬,即为秋分-冬至,因此为9月23日~12月22日。

地理高二太阳直射点和时间判断(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4)

图4 北半球的春夏秋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