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立志当律师该怎样做(我由策划人转行做律师)(1)

从小立志当律师该怎样做(我由策划人转行做律师)(2)

其实这篇文章跟高考没啥关系、跟策划关系不大,跟律师有点关系。至于取这么个名字,恰好是因为朋友圈曾经的策划界同行都在拿高考来借势营销。而今年正好是我高考后的第十年,前两天恰好刚从合肥市律协领回了我的实习律师证,算是个人生旅途的节点吧。

中午做饭时,想起自己还有一份心得记录没写。饭后便坐在桌前且饮茶且冥思,要求不低于一千字,憋了3小时左右,写了一千八百余字。

这不,大半夜,听着刘德华、张学友等的老歌,下午憋出来的那点文思再次涌上心头,罢了,那就再随便写点什么吧,谈到哪算哪。

苏轼在《临江仙·送钱穆父》叹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两年前我在南京写了一首《西江月》,填“三五载凭寻梦,二十年羁酒家”一句。都感慨人生如客居酒家,而你我皆是旅人。当然这只是一种文学艺术上的修辞与惆怅,旅人尚有归程,而人生只演绎一遍。所以说,过去的种种就如区块链一样,单向分布、不可篡改。

索性我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大脑去回忆,通过敲出的文字去再次地感悟彼时彼境,对比今时今境,不知是否会对时光、对人生多加一分理解。

高考后的十年,前四年的大学生活,真的可以说是纯纯的快乐时光了,那点学业上的困扰在与工作后的情况相比都提不上台面。

后来的六年可谓是浮浮沉沉,但也算攒齐了文案、设计、策划、新媒体运营、项目管理等技能点,以至于后来经常说自己是一个移动的策划部。

2020年,疫情起了一定的影响,开始考虑回家发展。截至2021年年底,先后经历了三个地产项目,见证了地产行业的滑坡。所以作为一个天生未雨绸缪的策划人,我在2021年初,开始考虑以后的职业规划。地产策划,当时待遇还行,可保不齐啥时候就无项目可做;直接改行吧,家里的其他行业待遇对比地产那就是拦腰式截断;创业吧,想想干啥呢,也只有做广告,但是缺资金缺人脉缺资源,又是疫情当道,总归不是那么靠谱。

我就在那凭空地想,什么行业能够长期地做下去、越老越吃香呢?什么行业能够上下兼容呢,入世拼得了北上广,隐世融的进十八线,进退无忧呢?什么行业可以一直能够纵向发展,不存在该死的行业寿命或行业天花板呢?直到有一天我想起曾经做区块链的时候对科技与法律、以及智能合约的问题颇感兴趣。那不如就考个法考吧,边工作边备考,仅仅是多投入一些时间成本与智力成本。不过后来,我发现还多投入了一个发际线成本……

作为一个本科非法学的换赛道者,我自认为对于法律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还算可以。尤其是可以将以前工作中用得很方便的一些工具,用在法律学习上面。比如利用XMind,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体系搭建起来,整体理解学习的方式简直是事半功倍。

备考全程下来,共计学习时长31597分钟,超过526个小时;练习做题9363道,往返南京2次……取得了一个还算满意的结果。

考试结果出来后便对此前的工作进行了收尾,同时给了自己一个时间尚可的休息期。今年上半年疫情多点频发,受此影响,四月中旬才离开老家来到合肥。在肥耗时半个月,最终还是选定了合适的律所。

初入行业,接触的东西还不算太多,但也大致能够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认知。有些事如我之前所设想的那般无甚差别,也有一些让我对这个行业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以致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了解法律行业、了解律师职业。

实习前读过各种网络文章,不知是出于贩卖焦虑还是什么目的,总是夸大实习期的无措与迷茫。这一个月的体验下来,我总觉得实习律师是大有可为的。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可以尝试构建自己的成长体系。

可能是因为长期做策划形成的工作惯性吧,我觉得在事务的本质与逻辑的发现上,自己有着一定的优势。比如拓展案源,它的底层逻辑就很简单,无非两点:

1)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做律师的;

2)让这些人在需要相关法律服务的时候能想起你。

其他的所有工作只要围绕着这两点做就好,不管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还是通过客户转推荐;不管是线上抖音、知乎、公众号、朋友圈,还是线下社交、参加活动、发名片都逃不过这个底层逻辑。

那么个人成长也有他的底层逻辑,我的底层逻辑很简单,主要有三:

1)自己要有主线,即一年后成为专职律师、独立执业;

2)日常工作以指导老师为核心,老师若有安排,则放在首位;

3)坚信永远不可能没事做,以专职律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

那么,在这个底层逻辑的要求之下,我需要做的事情就很明晰。法律理论功底、实务能力、案源拓展、形象管理等都不可或缺。这里面的每一个板块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也就印证了律师需要终身学习的基本要求。

我相信上面所述很多人也都明白,甚至比我理解的更透彻全面。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才是成长的正确路径。接下来的实习期乃至以后的整个执业阶段,都需要一以贯之,将好的学习心态转变为具体的行动,践行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努力做到多思考、多探讨、多写作、多实践、广阅读、广交涉、广求知、广视野……

既然是借高考引题,那结尾我便放一首法考结果公布前,自己写的一首西江月来为天下学子们加油吧:

《西江月·望榜》

手谈黑白棋子,夜读刑民两篇。

临渊垂钓不羡鱼,看山莫如登山。

求学不避寒暑,攀高何惧巉岩。

丈夫行路未可知,问道方能生莲。

这首小词概述了备考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追求的大致态度,莫过于“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凡事想要个结果,便须去努力求索。

最后说几句,从世俗功利上来讲,读书考试是普通人实现自身阶层跃升或者说改善自身现状性价比最高的途径,而高考就是这个途径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公平、最基础的一个节点。所以我祝各位学子在考场上能将自身的理想、将对未来的向往,化为笔尖之墨,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美好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