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王居鲁士和大流士(列王纪与风雅波斯)(1)

波斯王居鲁士和大流士(列王纪与风雅波斯)(2)

波斯王居鲁士和大流士(列王纪与风雅波斯)(3)

编译:张文婧

2021年初夏,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与萨利哈尼家族携手,联合包括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卢浮宫在内的40余家机构,推出“史诗伊朗”大型展览。展览以沉浸式的策展理念,邀请观众走进一座有着城门、花园、宫殿和图书馆的城市。300余件不同历史时期的展品,共同呈现伊朗璀璨的历史文化、建筑奇迹、神话传说及诗歌——这些不仅塑造了伊朗人数千年来的文化认同感,亦是今日伊朗文化不断变革与自我更新的基石。

诗歌是波斯文学中最为人称道的部分,展览专辟“风雅波斯”板块,介绍波斯诗歌的勃兴。波斯诗人菲尔多西于公元1010年前后创作的长篇史诗《列王纪》(又译作《王书》),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史诗之一。尽管波斯早在公元7世纪中叶就被阿拉伯人征服,《列王纪》却全篇皆由波斯语书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波斯语被阿拉伯语同化,从而确立了波斯语的历史地位。长诗内容涵盖英雄事迹、血腥的古战场以及阿拉伯人入主前萨珊王朝的历史故事,为诸多历史事件提供了广为接受的文字版本,将伊朗悠久的历史根植于伊朗人民心中。

展上一幅《列王纪》泥金装饰手抄本细密画(图③)成为亮点。这幅画的绘制年代约在1525—1535年间,由大不里士的宫廷画院为萨法维王朝的君主所做。画面展现了《列王纪》中的一场夜间战斗,伊朗战士查兰要为死去的兄长报仇,他的长矛刺向图兰军人首领巴赫曼,巴赫曼从马上坠落,命悬一线。二人身后,查兰的部队步步紧逼图兰军队。这扣人心弦的一幕里,两侧都是士兵,然而观众的视线却牢牢锁在查兰的长矛上。这幅细密画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对细节的描绘,在墨蓝色的星夜下,是将士和战马鲜艳的铠甲,同时画师还颇费心思地描绘了遍地鲜花,彷佛下一刻它们就会被进击的战马践踏。

自公元10世纪起,以阿拉伯字母书写的波斯诗歌以铭文形式出现在各种制品上——陶瓷、金属制品和地毯。诗歌融入了视觉艺术之中。英国V&A博物馆收藏的索尔汀地毯(1560—1580)的边框上,就编织着著名波斯抒情诗人哈菲兹的诗句。这件公元10世纪的精美陶碗(图①)出自伊朗东部。圆形边缘用粗体铭文装饰,是编排精美的阿拉伯文。内容则是一条简介的忠告:“蠢人从不接受应得的谴责,智者却常与自省相伴。”铭文贴着陶碗边缘舒展开来,展示出高超的书法技艺。

时至17世纪,伊朗画册中的书法和绘画被精心编排在一起,因此同一页面上,相同主题的不同元素得以相互呼应。这幅手稿下方的骑手,出自伊朗当时最富盛名的画家里扎·阿巴斯(Riza Abbasi),上方的画作则由他的学生完成(图②)。两幅画都描绘了当时伊朗上层青年的形象,提供了美的范例。围绕人物的诗文,包括一首波斯诗人的抒情诗,和一篇奥斯曼土耳其语书写的散文,都体现了对青年的赞美与关爱。

来源: 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