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李先生,日子有苦也有甜

她在17岁时,被人强暴生下一个孩子,虽然孩子早夭,前半生凄苦,但是她遇到了这辈子最爱她的男人陈独秀。

她就是潘兰珍,陈独秀临终前最放不下的女人。

陈独秀临终前交待最后一件事(为什么嘱咐妻子要从速改嫁)(1)

潘兰珍

两人相识于1930年,正是陈独秀最艰难的时候。

当时他已经被中央开除了党籍,两个英雄儿子陈乔年和陈延年的壮烈牺牲,对他的打击颇大,对他恨得咬牙切齿的蒋介石,还给出3万大洋的高价悬赏他的人头。

走投无路的陈独秀只能隐姓埋名,四处躲藏,一路上逃到了上海,在熙华德路石库门附近的一座大楼里,租下了一间破旧的房子艰难度日。

或许两人的缘分在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陈独秀临终前交待最后一件事(为什么嘱咐妻子要从速改嫁)(2)

陈独秀

4岁就跟随父母背井离乡,逃荒到上海的潘兰珍也住在熙华德路,她所在的亭子间就在陈独秀居住的房子后面,两人算起来还是邻居。

潘兰珍幼年为了生计就在纱厂做童工,生活艰难困苦可想而知,经常连饭都吃不饱。

好不容易熬过了艰苦的童年时期,17岁的潘兰珍准备拥抱新生活。

然而因为长相出众貌美,潘兰珍被一个流氓工头惦记上了。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身份低微是没有话语权的,受尽欺辱的潘兰珍只能忍气吞声,独自承担巨大的伤害。

潘兰珍怀孕以后,独自生下了孩子,然而这个孩子却没能留下来就早夭了。凄惨的经历让潘兰珍的性格,变得谨小慎微,沉默寡言。

后来她去了父亲所在的卷烟厂当帮工,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工作稳定,也是一份不错的差事。

陈独秀临终前交待最后一件事(为什么嘱咐妻子要从速改嫁)(3)

不过不善与人交流的潘兰珍,却唯独对新搬来的邻居李先生颇有好感。

李先生比潘兰珍大了29岁,是个有文化,气质儒雅的老先生,他对潘兰珍一家人都是极好的,相处得非常融洽。

李先生从来不歧视潘兰珍的家境,在得知她的遭遇之后,也没有轻看她,反而是痛心疾首地为她打抱不平。

潘兰珍从来没有在陌生人身上,感受到这样的温暖,李先生对她而言,像一束光照亮了她阴暗的生活。

只是潘兰珍当时还不知道,李先生就是被蒋介石悬赏缉拿的陈独秀。

因为处境危险且特殊,陈独秀也从未向潘兰珍透露过任何关于自己身份的信息。

虽然他欺骗了单纯善良的潘兰珍,但是陈独秀对潘兰珍的关怀却一分也不少,两人在长久的相处过程中互生情愫。

陈独秀临终前交待最后一件事(为什么嘱咐妻子要从速改嫁)(4)

陈独秀

并且他们跨越世俗对年龄的偏见相结合,日子过得清苦却也甜蜜。

潘兰珍从小没有上过学,陈独秀教潘兰珍读书认字,还经常念诗给她听。

那两年是潘兰珍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平时陈独秀不能出门,在家搞创作,潘兰珍就在烟厂打工赚钱,无微不至地照顾陈独秀的生活起居。

潘兰珍很想跟李先生拥有属于两人的孩子,然而两年过去了,肚子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她意识到或许是悲惨的遭遇导致了她以后再也不能生孩子了。

于是就跟李先生商量抱养了一个女儿,取名潘凤仙。

然而平淡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两人就面临着生离死别的考验。

陈独秀临终前交待最后一件事(为什么嘱咐妻子要从速改嫁)(5)

陈独秀文学著作

辞去工作,狱中相伴

陈独秀一辈子有三位夫人,但是他最爱的只有出身平凡的三夫人潘兰珍。

他的第一任夫人高大众,父亲是清朝末年安徽总统副将高登科,但是两人属于父母包办婚姻,并没有任何感情可言。

值得骄傲的是,高大众为陈独秀生下了两个英雄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

然而随着两个儿子被迫害致死,高大众也伤心过度郁郁而终。

陈独秀临终前交待最后一件事(为什么嘱咐妻子要从速改嫁)(6)

陈乔年

大夫人去世以后,陈独秀结识了第二任妻子高君曼,两人的结合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因为爱情。

高君曼是个知识分子,跟陈独秀非常合得来,然而婚后的生活却是一地鸡毛,两人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离婚。

潘兰珍跟高大众和高君曼相比,不管是家世还是学识,都比不上,那么陈独秀究竟喜欢潘兰珍哪个地方呢?

陈独秀临终前交待最后一件事(为什么嘱咐妻子要从速改嫁)(7)

高君曼槪图

1932年,陈独秀被国民党抓获,身陷囹圄。

那天她从报纸上看到了丈夫李先生的照片,拿起来仔细看才得知,原来自己的丈夫就是陈独秀。

得知这个消息的潘兰珍无比震惊,回过神来,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之前都是潘兰珍在无微不至地照顾陈独秀的生活起居,如今丈夫被捕,生死未知,她担心丈夫的处境。

于是辞去了卷烟厂的稳定工作,只身一人来到了南京。

四处打听下,才知道陈独秀的关押地,潘兰珍就在监狱旁边租下了一间平房,跟丈夫做伴。

当时老蒋想要拉拢陈独秀,虽然被关押在监狱里,但是并没有对他施加太大的压力,他相对轻松自由,日子也不算难过。

潘兰珍去探监,没有人多加阻拦。

陈独秀临终前交待最后一件事(为什么嘱咐妻子要从速改嫁)(8)

陈独秀

再次见到潘兰珍,陈独秀震惊之余,又感动不已,他没有想到潘兰珍会追随着他来到监狱里。

如今的他再也给不了潘兰珍想要的生活,他多次试图把潘兰珍撵走,不愿意她把大好的年华浪费在自己身上。

然而潘兰珍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要跟在他身边不离不弃。

从那以后,潘兰珍就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在监狱里照顾陈独秀的生活,每天都坚持到监狱里给他送饭。

陈独秀也终于明白了潘兰珍对自己的深情,他不再说重话赶她走,夫妻两人相濡以沫,在监狱中相守了5年之久。

或许是夫妻两人的真情,也感动了老蒋,在这期间,从来没有人打扰过他们夫妻。

也正是有潘兰珍无微不至地照顾,陈独秀才心无旁骛地在监狱中,完成了一部又一部的著作。

直到1937年事情又发生了转机。

陈独秀临终前交待最后一件事(为什么嘱咐妻子要从速改嫁)(9)

陈独秀手稿

陈独秀临终前,嘱咐妻子从速改嫁,还要她切记一件事

日本鬼子攻进南京城,陈独秀所在的监狱被炸毁,所幸他躲在了安全的地方,才侥幸逃过了一劫。

后来在胡适等人的努力周旋下,老蒋才同意把陈独秀释放了,他也因此重新获得了自由。

南京的形势越发严峻,陈独秀和妻子潘兰珍,决定去武汉。

可是在日本鬼子的入侵下,全国各地哪里还有稳定的安身之地,到处都是战火和受尽苦难的老百姓。

而且陈独秀因为身份特殊,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被关注的风云人物,国民党也没有真正地放过他,特务时时刻刻都在暗中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陈独秀临终前交待最后一件事(为什么嘱咐妻子要从速改嫁)(10)

左:胡适

陈独秀并不想天天过着被人监视的生活,如此下去,也一定会给两人带来不必要的灾祸。

于是两人在武汉漂泊了一段时间,就被迫继续转移阵地。

他们一路上历经坎坷辗转来到了四川江津地区。

在朋友的帮助下,陈独秀和潘兰珍在一处偏僻的地区,找到了一处房子住了下来,这才算是过上了稍微平稳的生活。

后来,安庆地区也沦陷了,陈独秀的三儿子陈松年带着祖母和一家老小,逃难到了江津地区。

陈独秀夫妇把他们都接过来共同居住,人数的增多,这无疑增加了家里各种支出,生活也变得更加艰难了。

陈独秀临终前交待最后一件事(为什么嘱咐妻子要从速改嫁)(11)

左二:陈松年

虽然陈独秀的字画和文章非常值钱,但他是个非常有气节的文人,不会为了金钱,随随便便就出卖才华。

他以往的同学,得知他处境艰难,想方设法地帮助他渡过难关,给他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

不过来自同学的关怀和好意,都被陈独秀给一一拒绝了,他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愿意欠下如此多的人情债。

潘兰珍对此也并没有多说什么,为了减轻经济上的压力,她在房子附近,开了一块儿荒地,种上一些粮食蔬菜,改善生活。

潘兰珍如此辛苦,从来没有抱怨过。

陈松年的祖母有眼疾,看不见东西,一直都是潘兰珍跑前跑后地照顾着,老太太都夸赞潘兰珍是个贤惠能干的好女人,对她的付出非常感动。

陈独秀临终前交待最后一件事(为什么嘱咐妻子要从速改嫁)(12)

潘兰珍

1942年,被疾病缠身的陈独秀再也支撑不住倒下了,他临终前给潘兰珍留下了遗嘱:他让潘兰珍趁着年轻,找个好人家改嫁了,不必如此辛苦的活着。

另外,他还把剩下的稿费留给了潘兰珍,想要她在自己去世以后,日子过得不那么的辛苦。

他还叮嘱潘兰珍要切记一件事情,不能利用他的名声去换钱,尤其是教育部寄来的款项,不管多困难都不能私自挪用。

他一辈子都这样过来了,从来没有丢过气节,不想把名声坏在潘兰珍手里。

陈独秀去世以后,潘兰珍并没有改嫁,而是独自把女儿抚养长大,在美好的回忆中慢慢老去。

对陈独秀而言,潘兰珍是天真善良的好姑娘,虽然她并不出众,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也是最特别的人,跟以往他所见到的人都不同,两人经历了诸多磨难不离不弃,早已经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对潘兰珍而言,李先生是抛开世俗偏见,不嫌弃她,给她送去温暖和光明的人,哪怕是飞蛾扑火,她也甘之如饴地追随着这道温暖的光。

陈独秀临终前交待最后一件事(为什么嘱咐妻子要从速改嫁)(13)

陈独秀

陈松年对潘兰珍也非常的佩服和敬重,她孝敬老人,对父亲陈独秀全心全意,对身边人和善友好,这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