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荒杂谈

(本文由拾荒杂谈原创,欢迎署名转载)

不知道的安徽冷知识(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1)

安徽在我的认知里一直是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地方,没有之一。

她身处中间,似南又像北。却没有北方的干燥以及季节性的沙尘暴;也没有南方连绵阴雨的潮湿和不可言喻的蚊虫蟑螂。

可以说安徽虽处南北中间,却并没有兼具南北的缺点,反而是属于一种中和性的生活环境。

空气不干不燥,降水不多不少,环境不极冷也不极热,海拔不高也不低,境内名山大川无数,英灵伟杰辈出。

不知道的安徽冷知识(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2)

真可谓此间蓬莱处,居之不思归!

安徽的好不仅表现在居住环境上,其历史底蕴深厚,文化上也十分有趣,就比如从以下涉及安徽历史文化以及习俗的五个冷知识中,便可窥一斑。

冷知识一:文房四宝名天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做事情之前,手里的工具必须趁手。下地干活,锹缠斧镢带齐,每样细细打磨。临上战场,刀枪剑戟,顺手熟练;至于文人骚客,着书临摹,更是得笔墨纸砚,样样齐全。

不知道的安徽冷知识(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3)

在传统文化中,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在历史文化上占据的地位极高,皆说“士农工商”,供士人专用的东西从来都不是凡品。

而放眼整个中国,能制作出顶级文房四宝的地方也只有安徽这一处。

自有“笔墨纸砚”成为文房四宝之名开始,世人皆推崇安徽所产之物,以至于多数文人的毕生梦想就是凑够安徽所产的文房四宝。于南唐时是:宣笔(宣城)、徽墨(黄山)、澄心堂纸(歙县)以及徽砚。

至宋代以后,文房四宝之物多有变化,但整体还是以安徽为主:有宣笔、徽墨、宣纸、歙砚,不过后来又加入了湖州笔以取代宣笔。

不知道的安徽冷知识(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4)

徽墨

虽说现代多数人已经习惯了电脑打字或者是钢笔、签字笔写字,已经摒弃了这些,但在一些仍喜欢练习书法人的眼中,安徽所产的文房四宝依旧是人间极品,可遇而不可求。

冷知识二:谁的兵多谁倒霉

安徽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最起码,在古代军事史中是这样。

神奇在哪儿?

神奇在这里经常被当成是两个政权之间的定鼎之战的决战场。

不知道的安徽冷知识(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5)

最早的一场决战是刘邦的汉军与项羽的楚军之间展开的垓下决战,最终项羽兵败垓下,于乌江自刎,刘邦顺势建立大汉王朝。而这其中的“垓下”就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境内,“乌江”亦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

第二场定鼎之战是袁术的仲氏军与袁绍、曹操为首的联盟军之间展开的,如果袁术胜利将彻底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进而一扫六合(尽管不可能)。仲氏军和联盟军真正的战争没打几场便从内部分崩离析,而袁术也逃至寿春城八十里外之地呕血而死。古之寿春即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附近。

第三场定鼎之战是苻坚的前秦军与东晋的北府军之间展开的淝水之战,战争结果是拥有百万大军的前秦军被一举击溃,从而让统一北方的前秦政权土崩瓦解。如果当时前秦军队取得胜利,则可以一统南北,建立大一统政权。这其中的“淝水”也是距离上面的寿春不远,即在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附近。

不知道的安徽冷知识(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6)

寿县

从上面三场定鼎之战不难看出其中有些许带有黑色幽默的规律:兵多地广的一方凡是在安徽境内展开决战一定会吃大亏。

对了,好像近代也可以算一个淮海战役,解放军以六十万击败蒋军的八十万。

冷知识三:安徽特有的地名“郢”

很多省市在基层区域建制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命名方式,比如之前提到的东北,便是多“沟子”、“顶子”和“泡子”。

而安徽也是差不多,其境内也有许多具有独特命名方式的区域建制,这个独特的命名便是“郢”。

不知道的安徽冷知识(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7)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全国范围内带有“郢”的行政区域建制一共有1200个左右,光是安徽就占据了1100多个,其中很多都在村镇上面得以体现,比如王家郢、张家郢、费郢村、大郢村、孙老郢村等等。

为何安徽境内会有这么多带“郢”的地方?

其实主要还是受楚文化的影响。

“郢”字在字典中的多种解释都是和楚国有关,做地名时,皆是楚之地,如楚国都城都是以“郢”为名,这个字在楚国文化中就等同于“京”。在做代指的时候,统统都是指楚国,如郢人即代指楚国人。

不知道的安徽冷知识(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8)

而在战国时期,楚国几乎统治安徽全境,直至现在,安徽对外的介绍也是“吴头楚尾”,故为何安徽境内这么多带“郢”之地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因为此地早先的文化都和楚文化有关,亦或者创始开端在楚国时期。

冷知识四:合肥四大家族出了三个总理

宗族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数千年,早已经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糅合,成为如今国人骨子里不可缺失的一种文化。

而安徽尤重宗族。

不知道的安徽冷知识(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9)

龚镇洲

宗族存在的好处是以血缘关系为枢纽,可以共患难同富贵,在历经波动的年代,宗族之间的相互照顾能最大力度降低灾害的影响。而当家族一支骤然富贵之后也可以通过反哺的方式提携同族中人,进而形成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这种模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合肥四大家族——龚、段、李以及张。

这四个家族在近代的时候尤为活跃,曾出过很多影响了近代发展的历史人物,被人称为“半部近代史,庐州四家人”。

如若对这几个家族不太了解的话,看看下面列出来的四大家族杰出精英们,你就明白为什么会这么评价了。

不知道的安徽冷知识(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10)

龚家:龚家自明朝初年就搬来合肥,至龚镇洲一代时家族兴旺,人才辈出,成为合肥四大家族之首。

代表人物有旧民国高级军官、著名抗日将领龚镇洲;

旧民国安徽省长、财政总长、国务总理——龚心湛;

外交女巾帼,龚镇洲之女——龚澎;

新中国杰出外交家、龚澎之夫——乔冠华;

不知道的安徽冷知识(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11)

乔的笑

新中国杰出外交大使、同时也是新中国首任女性大使、龚镇洲之女——龚普生;

段家:段家因段祺瑞而再次大盛,代表人物便是旧民国总理、临时执政,号称“北洋之虎”的段祺瑞;

李家:李家以晚清名臣李鸿章而大盛,代表人物是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李鸿章;

旧民国国务总理、李鸿章之侄——李经羲;

近代著名作家、才女,李鸿章曾外孙女——张爱玲;

不知道的安徽冷知识(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12)

张家:张家以张树声为盛,代表人物即清末淮军将领——张树声;

民国初期教育家、张树声之孙——张武龄;

合肥四姐妹、张武龄之女——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张元和;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张允和之夫——周有光;

中国著名作家、张兆和之夫——沈从文;

不知道的安徽冷知识(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13)

沈从文夫妇

著名汉学家,张充和之夫——傅汉思。

其中龚、段、李三家出了三个旧民国总理,而剩下的张家虽在仕途上没什么建树,但在文学以及戏曲上的成就是其他三家远远未及的。

冷知识五:爷爷被称作“爹”?

在安徽北部多地、中部部分地区的方言中,有会把爷爷叫做“爹”的现象,不过一般不是直接叫爹,而是叫“老爹”。管爸爸有时叫做“大”。

这一方言特色和笔者所在的苏北很像。我小时候就管自己的爷爷叫“老爹”,而我父亲则是管我爷爷叫“大”。

不知道的安徽冷知识(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14)

据相关民俗学家研究称:这种叫法常见于北方多处,在南方,尤其是长江中游地区比较常见。

北方的此种叫法可能是来自于古汉民族或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胡人。南方使用这种称呼则可能是出自于先楚文化语言。

不过不管对父亲和爷爷的叫法有多少种,对于母亲的称呼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除了妈和娘之外,很少再有成规模且普遍的别称了。

不知道的安徽冷知识(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15)

以上就是有关安徽的五个冷知识,如有安徽的读者或者熟悉安徽的读者也可以在下方进行补充和斧正,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处南北咽喉、临长江之上的有趣省份。

另:下一期写哪座省市的冷知识,评论区点赞最多的那位说的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