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选择一座建筑来代表中国精神,那么长城再适合不过了。“不到长城非好汉”主席所写的这首诗,借长城反映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气魄,表达华夏儿女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更是认证了长城所具有的中国精神文明象征。

构图很饱满,构图饱满笔触苍健(1)

梁绪元(梁枫)《万仞山奇观》 138×68

对于长城的艺术创作自古就有,诗人陆游讲: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唱到: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以绘画抒写出“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辽阔……各个时代、各个领域的艺术作品都展示了长城这一永恒的主题。

构图很饱满,构图饱满笔触苍健(2)

梁绪元(梁枫)《悬阳盛景》138×68

前人用诗歌画咏唱长城的沧桑与坚韧,而当今画坛焦墨山水画家梁绪元以焦墨法绘写长城之厚重的历史感、宏伟的建筑体、雄浑的气魄。他笔下的长城,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去体味皆各有其奇特之处。而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梁绪元所绘的长城是中国首例以焦墨法绘长城的系列画作,堪称为焦墨长城题材第一人!

构图很饱满,构图饱满笔触苍健(3)

细数长城题材绘画作品,为何罕见以焦墨法创作?原因在于焦墨法之难,众所周知!

李可染先生曾讲:古来擅此法的画家,屈指可数。因此在当代擅焦墨者少,更不必说以焦墨法绘长城者更是寥寥无几。

构图很饱满,构图饱满笔触苍健(4)

梁绪元(梁枫)在节目中展示焦墨法创作

焦墨法,中国画技法之一,它是一种古老而又有难度的表现技法。焦墨法以饱和的浓墨而不借助于水的渗化作用来实现画面的虚实、浓淡、干湿的层次变化,因此运用焦墨法创作的绘画作品称为焦墨画。

构图很饱满,构图饱满笔触苍健(5)

梁绪元(梁枫)《娘子关飞瀑》138×68

在当代画坛,梁绪元的焦墨画算是独一份。梁绪元的焦墨画不同其他人那样以临摹古画为主,他重在写生,为表现长城的历史沧桑,经常外出采风,深入晋、冀、甘等地高山腹地收集素材,积累了丰富的原生态绘画素材,锻炼了对艺术创作的敏感,进而表现出独树一帜的焦墨山水。

构图很饱满,构图饱满笔触苍健(6)

梁绪元(梁枫) 山间写生

从古至今,不少人都对长城有过绘画创作,或青绿、或重彩、或水墨、或泼墨泼彩,然却未见有人以焦墨法进行长城题材的创作。而如今梁绪元以长城为母题,以焦墨法为表现方式创作,不仅凸显长城的人文风采,更以高大绵延的山脉为依托表现出长城的雄奇瑰丽。

构图很饱满,构图饱满笔触苍健(7)

梁绪元(梁枫)《黄河长城新乐章》138×68

梁绪元笔下的焦墨长城,作品构图饱满,以俯视的角度展现了长城的历史厚重感与绵延万里的纵深感。画中蜿蜒曲折的长城、古旧班驳的山体似是滞重的音符,奏响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的雄浑乐章。那古老、悠远的情调强烈地感染着读者,这不能不说是与梁绪元别具一格的画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构图很饱满,构图饱满笔触苍健(8)

梁绪元(梁枫)《盛世春风度玉门》138×68

焦墨法在中国画领域阳春白雪,但梁绪元坚持用这种难度性极高的技法创作山水。而今他又另辟蹊径以焦墨法创作长城,巍峨高耸的高山上长城犹如巨龙般盘旋于此,画面笔触苍健,风格朴拙,内涵丰富,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焦墨画的崭新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