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橘妈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孩子平常好好的,爷爷奶奶一来就全乱套了,不听话不说各种“打小报告”各种无理取闹,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或者,当孩子跟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妈妈不出现还好,妈妈一来孩子情绪更激动了,甚至会出手打人。

……

在我们看来,这其实就是一种“仗势欺人”的表现。

对于倔强的孩子大人该怎么管教(孩子既然会仗势欺人)(1)

爷爷奶奶的出现,让孩子找到了“靠山”,心理上挑战父母权威的念头无限放大,行为上也就失去了控制。在孩子看来,有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不敢轻易的责怪惩罚,就可以胡作非为了。

当然,这种心理也能反映出另外一个问题:孩子在父母的日常教育中积压了一些负面情绪,爷爷奶奶的出现,让这些负面情绪有了宣泄的机会。

面对孩子的这种心理状态,我们该如何应对?

在《爸爸去哪了》中,陈小春与儿子Jasper之间就发过一件类似的事情。因为节目组的安排,小小春与爸爸住进了农家院,因为生活习惯的问题,小小春很不适应。作为孩子的爸爸,陈小春当然知道这对孩子也是一次历练的机会,于是跟孩子进行了各种沟通。

失落的小小春抱怨道:“我要让妈妈来。”

陈小春的回答很理性,他告诉儿子:“你觉得妈妈来了就能逃避问题了?”

这句话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当孩子意识到没有人会成为他犯错的“靠山”、胡作非为的“靠山”,伴随着这种心理期待的不断减弱,“仗势欺人”也就没有了心理基础。

对于倔强的孩子大人该怎么管教(孩子既然会仗势欺人)(2)

既然孩子可以“仗势欺人”我们为何不“顺势而为”?

同样是在《爸爸去哪了》,同样是陈小春和儿子Jasper,这次,小小春和爸爸出现了财务问题,为了解决尴尬处境小小春决定向别人借钱。一个老农出现在小小春面前,主动递给了小小春几元钱。

这个时候,陈小春突然跟孩子说道:“爷爷挣钱很辛苦,不能要爷爷的钱,还回去。”

当小小春把钱还给老农的时候,陈小春再次说道:“跟爷爷说谢谢。”

让孩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孩子更容易约束自身行为。当孩子具备了自我约束的能力,父母对孩子的管理就更轻松更高效,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孩子就不会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仗势欺人”的心理动机也就减小了。

其实我们已经发现,解决孩子“仗势欺人”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弱化“仗势欺人”的“势”

当爷爷奶奶不能成为孩子犯错之后的“靠山”,孩子自然而然的会避免犯错,或者为犯错行为承担后果。

当没有任何人能为孩子犯错之后的教育进行干扰,孩子也就不会产生“仗势欺人”的侥幸心理。

对于倔强的孩子大人该怎么管教(孩子既然会仗势欺人)(3)

2. 通过自律解决核心问题

孩子之所以会仗势欺人,很大原因在于自律意识不足,导致处处犯错,又不想接受犯错的后果。

通过帮助孩子提升自律能力,更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要从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入手,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律意识。当然,在关注生活习惯的同时,对孩子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提升孩子的意志力,也是对自律能力的一种促进方式。

对于“仗势欺人”的问题,我们进一步隐身会发现: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顺势而为”的地方有很多:

1. 教育理念保持一致性

我们常说教育孩子“爸爸唱红脸、妈妈唱白脸”,一个严厉一个柔软,一个管理孩子的问题,另一个则抚慰孩子的情绪。

这是教育方式上的不同,我们所说的教育理念可以这样理解:在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判断要保持一致。

对于倔强的孩子大人该怎么管教(孩子既然会仗势欺人)(4)

如果孩子做错了事,爸爸说孩子做错了,妈妈则说不是孩子的错,那么孩子就有了寻找庇护的可能,孩子也一定会把妈妈当成自己的靠山。

2. 教育主体的单纯性

通常我们会认为,丢孩子进行教育的主体包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朋友等等。但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教育主体的复杂性会激发孩子寻求庇护的心理需要。

我们认为,在孩子1~5岁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教育的唯一主体,更容易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爷爷奶奶在教育理念上往往已经落伍,甚至会与爸爸妈妈之间产生矛盾。

其次,隔辈亲导致爷爷奶奶很难能正视孩子的问题,更多的包庇和袒护,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教育过程。

对于倔强的孩子大人该怎么管教(孩子既然会仗势欺人)(5)

3. 理性教育的重要性

“你不讲道理!”

“不讲理怎么了?我是你爸,你就得听我的!”

失去理性的教育,给孩子传达的就是不理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一方面,理性的表达可以营造积极的交流氛围,你说的话以及你的处理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

另一方面,理性教育的传达,就其实就是一种理性思维的传递。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孩子会逐渐具备理性的认知习惯。

犯错了承认错误比逃避惩罚更有效。

犯了错爷爷奶奶帮不了我,承认错误才能减少惩罚。

当孩子具备了这种理性思维,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对于倔强的孩子大人该怎么管教(孩子既然会仗势欺人)(6)

4. 压力要适度

孩子的成长处处都会面临压力,长牙时的身体不适,犯错时对父母情绪状态的理解,父母的严厉以及规矩,都会不同程度的使孩子产生压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适度的压力可以帮助孩子成长,然而过度的压力一定会引发孩子的“逃避心理”。

这是一种天性心理,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张很小的桌子倒了,你会本能的挡住桌子不让桌子摔坏,然而一颗参天大树倒了,你必然会选择逃跑。面对压力孩子的反应也是如此,适度的压力孩子更可能迎难而上,一旦压力超出承受范围,孩子必然会选择逃跑。

当然,孩子产生了逃避心理,更可能帮助他的爷爷奶奶就成为了最好的靠山。

不要让任何人成为孩子犯错的借口,也不允许任何人成为孩子教育道路上的绊脚石,这件事的确不容易做到,但要知道,任何好的教育都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需要作出必要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