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宝分摊金额又涨了,从相互宝10月第2期分摊金额公示来看,每人分摊7.37元,如果按照这个数字计算,一年也要176.93元。
从最初时每月只需几分钱,便可拥有30万保障,到现在分摊金额成百倍增长。
虽然一年差不多180块,也不算大钱,但相互宝负面新闻不断,也让很多人重新审视是否要退出相互宝。
凡事存在即有其合理性,大家看待相互宝还是要理性一点。
今天文章就来聊聊“相互宝”,主要内容如下:
- 相互宝是什么?
- 相互宝和保险有什么区别?
- 相互宝有必要退出吗?
相互宝是2018年10月16日在支付宝App上线的一项大病互助计划。
成员加入后,如遭遇重大疾病(99种大病 恶性肿瘤 特定罕见病),可申请获得30万元或者10万元的互助金,费用由所有成员分摊,共担大病风险。
2019年5月8日,继大病互助计划“相互宝”之后,支付宝又上线独立的“老年防癌互助计划”,60-69周岁老年人群可加入,获得互助保障 。
2020年5月13日,相互宝发布独立的“慢病互助计划”,三高、心血管病、肾炎等八大类慢性病人群可以在这个计划中进行互助,获得防癌保障。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相互宝的互助金,是由成员共同承担。
通俗来说就是,我每个月缴纳分摊金,会用于帮助患病的会员,反过来万一我患病了,别人缴纳的分摊金也会用于帮助我,官方话就是“帮助他人,守护自己”。
但大家也要明白一点,相互宝是一项互助计划,而不是保险,不受银保监会监管。
小菜知道,很多人把相互宝当保险用,觉得加入相互宝就有保障了,那么相互宝真的可以代替保险吗?
二、相互宝和保险有什么区别?说实话,当初很多加入相互宝,是被每月几块钱便可拥抱几十万重大疾病保障所吸引,那加入相互宝还需要买保险吗?
当然需要。
我们通过一张图来了解一下相互宝和保险之间的主要区别: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相互宝和保险的差别还是非常大,有2点大家需要特别注意:
1.相互宝属于互助计划,不属于保险
最开始的时候,相互宝还是叫相互保,但由于不是保险,为了避免争议,相互保改名为相互宝。
作为互助计划,相互宝在保障范围、保障期限上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没有相关法律和部门监管,不可控因素太多。
假设有一天相互宝说关闭就关闭,对于年轻人来说还好,但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如果只有相互宝这一份保障,一旦关闭,再买到保险的机会非常小。
而对于商业保险来说,有《保险法》的约束,银保监会的监管,就算保险公司经营不下去倒闭了,也不会影响到消费者已有保单的利益,如果发生风险,依旧可以获得赔付。
2.处理理赔争议方式不同
相互宝和保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名声不太好,网上总有一些拒赔的消息。
但是二者对于拒赔的处理方式又有很大不同:
- 保险:可以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起诉
- 相互宝:启动陪审团
保险理赔发生争议,可以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起诉,有专业的国家公务机关处理,能最大程度保证公平性。
而相互宝理赔出现争议,按照规则成员如果不同意审理意见的话,可以申请陪审,由同样是相互宝会员的陪审员来投票,如果超过50%的票数支持,则可以获得赔付;如果没有超过50%,则不能获得赔付。
陪审团成员大部分既非法学专业也非医学专业,投票更多是基于个人认知,或带有个人情感,这样的判决未免有些不太公平公正。
三、相互宝有必要退出吗?说到这,那么问题来了,相互宝那么多不足,有必要退出吗?
虽然相互宝分摊金额越来越多,但一年180元左右真的贵吗?会给大家带来经济压力吗?
180多块就能有30万保障,你还能再要求什么呢?毕竟天上也不会掉馅饼。
另外,根据相互宝2020年年报,分摊金额远低年初预估。
因此,在我看来,如果不是关停或分摊金远高于正常买重疾险的价格,肯定不会退出相互宝。
当然,对于大部分人而已,要不要退出相互宝,小菜有2点建议:
- 如果在已有保险基础上补充相互宝保障,可以不退
- 如果完全依靠相互宝解决解决重疾需求,先别退,但需谨慎考虑是否补充商业保险保障
0-39岁加入相互宝,最高可拥有30万保障,而一旦迈过39岁这个点,40-59岁最高只能拥有10万保障。
而40-50岁是大部分人一生中责任最重的时期,上有老下有小,完全靠相互宝对冲风险显然不够,所以一定需要商业保险作为保障补充。
四、写在最后相互宝有其特点也有不足,大家对待相互宝也理性一点,不要太极端。
如果实在是没有预算购买重疾险,可以考虑相互宝 百万疗险 意外险的组合,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