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对于社工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无论是人群类项目还是治理型项目,都需要在基础的服务上有一定的提升抑或创新突破,想必也急坏了一些找不到突破口的社工。

近期在梳理往年服务经验有了新的感受,发现服务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就以老年人群服务为例来进行解析,服务思维可以从原本细致入微的“衣食住行”到升级版的“依时助行”,更容易让服务有亮点、有专业、有深度。

老年健康服务五大行动 老年特色服务探索(1)

在正式开始介绍服务思维的时候,社工首先要明白不管做哪一个人群服务,把服务做好的必然前提一定是要了解这个群体的特点,需要了解哪些特点呢?像老年人第一个要了解的是生心理特点,如记忆能力下降导致的往事记忆清晰、近事记忆模糊;

第二个要了解的是社会角色变化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如退休前后的情感状态变化;

第三个需要了解的特点,是所服务区域的老年人特点,包含基本特点和地区突出特点,基本特点包括数量、年龄层占比、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等,地区突出特点可以是宗教信仰、特色景点、特产、地区名字、文化特色等。

服务一定是要走进服务群体和他们所在的场域,去了解他们并理解他们,而不是自己天马行空人云亦云,明白服务对象真的需要什么类型的服务,才能提供贴切的服务,并让服务更上一层楼,这是我们要学会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老年健康服务五大行动 老年特色服务探索(2)

在最开始做老年服务的时候,其实从“衣食住行”入手是一个不错的思路,毕竟这就是老年人群最关注的方面。

比较简单的可以做一些如送衣送餐、家居安全、外出踏青等服务;稍微升级可以做一些旧衣改造、集体生日会、安全讲座等服务;再升级一下可以做一些地方特色服装展、不老模特时装秀、邻里百家宴、特色美食分享会、家居改造、残障人士照护者的喘息服务等等;

当然还有一些健康类服务(义诊、健康操等)及文艺类队伍培育等等,基本能够满足老年人群服务的日常需求,新手社工也可以参照这个思路设计服务。

老年健康服务五大行动 老年特色服务探索(3)

接下来我们要来谈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依时助行”,其实它也是“衣食住行”的一个进阶版。

作为一名社工,可以发挥自己“资源链接者”的角色作用,“依”指的是依托资源的力量,除了利用自己本身和社区周边的资源以外,也可以利用服务对象本身的资源,比如一些老年人本身是单位退休,其手头也拥有多项资源,可以结合资源开展微信学习小组、科学用药小课程等;

老年健康服务五大行动 老年特色服务探索(4)

“时”指的不止时节,更多指的是不同阶段,可以是季节、节日、年龄段、服务阶段甚至一些疾病的不同阶段,社工要学会结合不同阶段的特点开展不同的服务,比如四大季节健康宝典、重阳久久金婚活动、社区美好膳食日、手工坊的前世今生(服务阶段)、疾病前后期介入等等,服务更容易出彩,也贴合实际;

老年健康服务五大行动 老年特色服务探索(5)

“助”指的则是个性化的帮助,可以从个别化的帮助到个性化的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一些比较特殊或者难处理的个案,要发挥专业优势,进行个案介入,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综合的调研分析,可能成为特色服务的切入点。

我们团队曾经做过的“家有小药箱”社区健康促进项目,取得不错的反响,一开始就是因为我们在入户的过程中,发现一名高龄独居老人用透明胶布代替医用胶布缠在伤口上引发皮肤问题,调研发现在这个服务区域里这并不是个例,于是延伸至整个项目服务;

老年健康服务五大行动 老年特色服务探索(6)

“行”更是要在社工“助人自助”的理念之下,一个是相信老年人能行,另一个则是帮助老年人能行,就像台湾地区有一些日间照料中心,就会倡导老年人能自己完成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完成,并且给他们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比如服务的安排、形式等等。

老年健康服务五大行动 老年特色服务探索(7)

文末我们来共同回顾如何让老年服务更有特色,其实也适用于其他服务群体。

首先是对这个服务群体的三个特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接下来是从基本的“衣食住行”慢慢转变到“依时助行”的服务思维,再来就是用于尝试乐于学习,坚持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光景。

作者:王思婷

来源:邂逅社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