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黄花梨的资源稀缺有其深刻的历史缘由,那么作为近年来中国古典家具的主流材料,大红酸枝的枯竭主因,则可直接归结于市场的无度使用。

我们对黄花梨的一料难求、有价无市的感慨刚动了动嘴皮子,新的忧虑又来了——当下的古典家具主流原料红酸枝,还有多少存量可以使用?

从黄花梨到红酸枝,红木资源的枯竭,比我们的想象,来得更快。

眼看他人起高楼,眼看他人楼塌了

中国古典家具从明代到清前期发展到了顶峰。明中叶,以黄花梨木制造的家具,天然纹理,尤为华美;王世襄先生1985年出版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提出“中国好的明式家具都是使用海南黄花梨制作的”。皇室的尊崇为黄花梨带来了灿烂的文化和艺术生命,却也将其置于了加速谢幕的境地:明末清初,海南黄花梨接近绝迹。

黄花梨红酸枝哪个好(从黄花梨到红酸枝)(1)

而在老挝,拆老房子已经成了目前原材料供应商获取大红酸枝大料、老料的主要来源,一些原木经销商到老挝高价收购当地的房屋和旧木头。一栋普通的房子,十一二条柱,折合7000多元人民币/平米,拆下来,上面或许只有两根大红酸枝……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市场供应却仍然紧张。

数百年来,红酸枝在“红木大家族”中的独特地位,其在红木文化沿袭中作为黄花梨和小叶檀替代材的符号化身份,及以之为主材的“仙作”产品在当今高端红木家具领域中的地位,固然显赫,却终将因为资源的枯竭成为“传奇”。

今春看又过,此“材”不经年

是炒作还是供需?发出此问者皆忽视了另一个本质性的问题:人性的贪婪。再大的供应量,和人心相比,都是小的。盛行三百余年的红酸枝淡出历史舞台是早晚的事。只是,作为业界的一员,即便是亡羊补牢,我们都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延缓这个进程,如何利用尚存世的原料做出真正可以传世的精品,如何在提高出材率的同时提升其艺术和文化价值……这是一场救赎,没有人可以躲在暗处旁观。

黄花梨红酸枝哪个好(从黄花梨到红酸枝)(2)

当我们漫不经心开下一块料时可曾想过,这,也许就是最后一块了。

今春看又过,但愿下一个“此材”可经年。

————————————————

深入解读黄花梨、紫檀、沉香的鉴别与行情。

关注木缘muyuanba(长按复制),了解更多红木学识,让生活充满文艺范儿!

木缘创办人朱星光的QQ和56667226(长按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