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周,原名张兴洲,蓝田县史家寨人。1954年,经人介绍进入周至县新兴剧团,后更名周至县剧团。为了振兴周至秦腔,他更名为张兴周。在老师的悉心培养下,刻苦学习,拼搏练功。排演了《五郎出家》《伐子都》《黄鹤楼》《三岔口》等剧目,被称为“周至跟头王”。

麦积区老年大学秦腔艺术团(兴周秦腔育苗人)(1)

张兴周先生演出剧照。

1968年,张兴周和于冬梅等13名县剧团演员被下放到农村改造,广济村邀请张兴周排练了《智取威虎山》。落实政策后,他被安排到沙梁子供销分社工作。当时正逢0702工程开工,各连队每天都在分销社购买日用品。那时的他成了搬运工,仅一百斤重的盐每天都得扛二三十袋。有一天,咸阳人民剧团郭明霞带队慰问民工,上山途中,一名演员不幸把脚扭伤,当晚演出《龙江颂》,在《抢救》这场戏里,这个演员要有20多个小翻,为此,郭明霞请求换戏。当时,公社赵主任给郭明霞说:“走!分销社里有个人是县剧团下来的,能翻跟头。”于是,郭明霞同赵主任来到分销社里。张兴周一见,忙问二人要啥?郭明霞说:“听说你的跟头翻得好,不要在这儿干了,跟我们去咸阳人民剧团,我们正缺少像你这样的人呢!”张兴周低头不语。郭明霞又说:“兴周,姐求你帮个忙,今晚演出《龙江颂》,你给咱们翻几排小翻过过场。”张兴周说:“撂下的时间长了,也没练过,恐怕不行。”郭明霞说:“说好了,晚上上场!”那天晚上张兴周按照场记说的时间节奏上场,翻了30多个小翻。戏演完后,郭明霞拉着张兴周一起吃了个晚饭,用坚定的口气说:“走!和我一起去咸阳!”张兴周说:“这个事情要给县上领导说呢。”郭明霞说:“行!我去给你县上领导说。”

不到一个月,县商业局佘振启局长调张兴周去商业局组建文艺宣传队,新组建的宣传队赴终南等地宣传演出,田法正、于冬梅、郭凤贤、张明忍、刘自力、袁淑玲、李桂珍等演员阵容很是强大,在县上演出后,观众们异口同声说:气死县剧团!当时田法正说:“咱们几个要发誓,坚决不能二次进剧团的门!谁要是不遵守,大家都骂他。”

有一天,张兴周们正在商业局的院子排戏,县政工组组长张俊生把他叫到一边说:“走,和我去剧团看看走。”张兴周说:“我不能二次进剧团的门。”他说:“是去学习!走。”强行把张兴周拉到剧团门口,谁知道,剧团的人见到张兴周来了,都鼓起掌说:“欢迎老同志归队!”给他来了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张兴周又回到了县剧团。

1971年在演出现代戏《沙家浜》时,张兴周因舞台事故受伤,离开了舞台,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学习教练艺术。1972年,周至少年文艺班成立,他又回到少年班任教练。在教学实践中,他把学生的形体训练放在首位,大量地学习了人体力学、牛顿惯性定律等理论,使学生掌握高空腾翻飞技巧,经过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学生直体后空翻360度,原名麻花提;小翻前扑和串前扑等前空翻也训练出来了;在训练毽子工中,继承传统,要求“上去一个蛋,下来一条线”。通过《杨门女将》《雁荡山》《追鱼记》等演出,这些翻腾技巧得到了舞台升华高潮的效果。

原县委书记王天元常在少年文艺班观看他为学生练功、抄跟头、教身段把子后,来到张兴周的房子里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王书记说:“你太辛苦啦!搞艺术不简单。你对学生严格,学生的跟头技巧确实好!你家里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你解决的?我能办到的一定办。”张兴周只是把在教学中缺少啥,冬天学生练完功后的御寒问题说了一下。王书记说:“你说缺啥?我去办!”他说:“练功需要毯子,练声需要钢琴,能不能再给学生们搞一件棉大衣?演《小八路》现在还没有服装、灯光、布景等……”王书记就把张老师的要求都记在了本子上。一个月后,王书记通知张老师说:“你说的那些东西需要多少钱?你们统计一下,我让人给你拨付。至于钢琴,我写个条子,你们派人去陕西师范大学拉。”不长时间钱和钢琴就都到位了。《小八路》经过紧张的排练就要上演了,王书记却病重住院了,不久,一个对文艺事业关心热爱的书记走了,也没有看上《小八路》的演出,令人倍感伤心。

麦积区老年大学秦腔艺术团(兴周秦腔育苗人)(2)

在少年文艺班,张兴周为学生排练了《小八路》《拉车》,配合排练了《杜鹃山》《枫树湾》《海岛女民兵》《沙家浜》等剧目,还应邀赴户县等地排练《小八路》。少年文艺班经过严格扎实的训练,在当时的咸阳地区已小有名气,特别是《小八路》的演出,甘肃兰州市秦剧团、高陵剧团多次来文艺班学习。原省艺校教务主任刘启才在咸阳豫剧团任教时,看了《小八路》,亲自带队来交流经验。1974年春节,咸阳地区和周至县委特邀少年文艺班巡回部队、杨凌等地慰问演出。

首批学生不但专业扎实,而且文化素质也很高,能拉能唱、能文能武。在那个极左时代,少年文艺班学生没有颁发毕业证就分别在各个文艺团体就业了。张兴周被调入周至小王涧林场检查站任站长。学员任伟考入中国电影艺术学院,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虎新城在甘肃金昌市秦剧团任导演;张乃健考入西安音乐学院,现在美国任教授;贾联盟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院长;刘复云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剧团工作,成为了著名作曲家;杨国强在西安易俗社工作,是社里的中流砥柱;任新平调到户县任玻璃厂工会主席;付爱兰在周至剧团工作,后调入周至县人事局。

有一天晚上,县委宣传部李景涵部长住在检查站。张兴周早晨起来在公路边练剑,李部长起床后看到后说:“老张,你练的是戏曲剑?”他说:“你咋认得?”李部长说:“我很爱戏曲,咋会认不得呢?”张兴周说:“我原来在剧团工作,后被调到了少年文艺班当教练。”李部长激动地说:“现在要重新成立剧校,正愁着没有人任教呢!检查站的事谁都能干,你是搞艺术的,把你调到剧校去。”不到一个星期,林场通知张兴周去场部开会,会上宣布了调令,就派车送他到了剧校。

剧校的校址选在了富仁渭河林场的对面,房屋破烂,杂草遍野,满院的洋槐树根。老师们用了一周时间,挖树根、拔蒿草,然后下发招生通知。学校起名为周至红旗剧校,后更名为周至剧校。学生们在校学习几年,经过基本功的严格训练,排演了《双锦衣》前后本,《周仁回府》《双罗衫》等数十本戏和《黄鹤楼》《马超哭头》等折子戏。

1978年咸阳中青年汇演,周至剧校的《周仁回府》《柴桑关》《杀庙》《赶坡》参加汇演,评委和观众拍手叫好。汇演落幕后,《周仁回府》的主演郑金莲获得一等奖,张兴周排练的《柴桑关》《杀庙》的主演韩大悌、孙伟华获得二等奖。后来在户县剧院演出时场场满座,户县观众称赞道:“这个娃娃班的戏比大人演的还好!”一天晚上演出的第一个折子戏是由何红星主演的《黄鹤楼》,何红星的表演风度、气质、韵味独特,但有一处表演没有过关,下台刚把剧装脱了,就被张兴周叫到宿舍,手拿棍子抽了几下,并严肃地说:“你平时是咋演的?为啥今晚在这大雅之堂演不好?”当他还要抽打的时候,坐在一边的一位姓齐的盲艺人急忙说:“娃呀,快给老师认错回话,不要让老师生气,老师都是为了你成才!”何红星遂低头认错。后来何红星考上省艺校,毕业后在五一剧团工作,并和他的同学、梅花奖获得者齐爱云结婚。在一次会面中谈起此事,何红星说:“张老师你记得那年在户县剧院演出你打我时,那位让我给你回话的盲艺人他是谁吗?他就是齐爱云的叔父!真是巧的很,二岳父当时还替我说情呢!”张兴周对学生的要求很严,在排练中必须按照规范去做好,学生在排练场都不敢马虎。但是排练后松弛下来,该开玩笑就开玩笑,场合分明,所以学生对张老师又怕又爱。

这批学生基本功扎实,文化课、音乐课都很强,通过在校几年的磨练,毕业后大部分被接收到周至剧团。他们有素质、有文化、有担当、有组织管理能力,进团后带去了好作风、好技术、好制度,凡是从周至剧校毕业的学生,调到剧团都是骨干,调到其他单位是单位主要领导,周至剧团之所以能获得文化部奖项,主要是这些学生带去的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陈小健任中央电视台导演;何红星任西安市秦腔艺术剧院艺术总监;李旭阳任陕西省艺术学院校办领导;李选利任周至电影公司书记;张鹰任图书馆书记;朱方社任县文化馆书记;张新宇任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校长;强美峰任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副校长、导演;张台运调入县财政局工作;周乃民在县烟草公司工作;胡新兵任宝鸡市人民剧团导演;张利霞任戏曲研究院演员;晁红波任西安易俗社演员;郭金芳、孙伟华、陶粉粉、郑金莲、郭康劳分别是兰州市秦剧团和金昌市艺术团主要骨干;孙多祥任周至剧团长、陈佑军任副团长;陈晓霞、陈联系在咸阳剧团任团长。可见周至剧校人才辈出,第一届学生在经过实习演出后,周至剧校被称为西北五省秦腔摇篮。

1984年,第二届招生时,八百多名学生参加招生考试,由于学校的影响很大,报考学生数量很多,学校特邀易俗社宋尚华、杨令俗老师为学校招生定点选材。第二届学生经过专业技巧、文化课等训练,并邀音乐学院、戏曲研究院、易俗社老师为学生排练了《杨门女将》《春江月》《忠报国》《芙蓉花仙》《青蛇传》《雁荡山》等剧目。学生中侯红琴、陈超武、张亚娥、杨晓燕、尚爱军、杨明利、张小兵考入省市艺校。他们毕业后分别在戏曲研究院、三意社、易俗社任主要领导和主要骨干。尚爱军、梁军海、周昌岐、柳水涛是戏曲研究院的主要骨干。邓小刚在秦腔流派中心任职;赵巧苗离开周至剧团后开办了“巧苗剧团”,在周至周边很有影响力;卢奥在深圳获得“深圳舞王”称号后,回到西安创办了西安奥歌文化公司;何粉利、马启明在周至艺术职业学校任导演、教练;梁边江在旬邑县剧团任领导;张卫珍在平凉秦剧团任主要领导;王群厚在周至剧团任业务团长。王巧会、庞刚虎、张建荣分别在周至、户县、长武剧团任主要骨干演员。

1990年,学校更名为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招生时增加了美术专业。这次办学变剧团型为教育型,并由张兴周针对各个专业起草撰写了《教学大纲》。学生的形体训练、器乐训练、美术专业都是按照课时上课,改变了剧团型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训练方式,增加了目标计划,每排练一出戏,都要写出书面的排练计划、剧本分析、学生分析、人物分析、艺术构思、舞台方位图等,比过去更加严格也更加严谨。学生毕业后都在陕西、甘肃等文艺团体就业,还有自行创业。学生侯鸿霖创办世纪凯文文化公司和丝路艺术剧院,影响很大。93级、95级也很出色,屈淑红、巩晓红等学生进入三意社;李敏强、邓旭敏等进入戏曲研究院;陈鹏涛在周至剧团任业务团长;高武平在户县剧团任团长;大部分学员成为周边剧团的主要演员。郭少杰、巨敏、侯晓明、王小栋、张海洋、张维等学生走向了演艺之路。

麦积区老年大学秦腔艺术团(兴周秦腔育苗人)(3)

由张兴周为99级学生陶菲排练的《打柴劝弟》参加第八届中国小梅花大赛,荣获“少儿艺术小梅花金奖”,张老师也获得金牌和荣誉证书;由他为关亚玲排练的《红灯记》荣获银奖,张老师同获银牌和荣誉证书。在第九届中国小梅花大赛上,由张兴周为高帅东排练的《盘肠战》荣获金奖,张老师同获金牌和荣誉证书。期间,张兴周还写出小戏《包公收礼》,被省剧协、省文化厅、省农业厅、省精神文明办评为“百县千场文艺调演剧本三等奖”。1999年,由张均田(时任校长)负责,张兴周将周至民间艺术“竹马”用声势浩大的团体操进行编导排练,在西安体育场参赛中国古文化艺术节,张老师获得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

麦积区老年大学秦腔艺术团(兴周秦腔育苗人)(4)

排练《乾元山》时,陈瑶扮演的是哪吒,张兴周从个性特征上下了功夫,首先把哪吒的天真活泼、戏玩可爱的性格开发出来,汇演结束后得到了好评。原易俗社社长冀福记评论:“这个戏的特点就是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少儿性格给挖掘出来了,很好。”在少儿大赛节目中,张兴周为高帅东排练的《盘肠战》,大胆地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意用彩绸写意为肠子,当枪刺向罗通的肚子时,至舞台下场口,罗通随即忍着伤痛,抽出了红绸继续战斗,表现了罗通对阵的英雄气质。在西安戏曲研究院剧场演出时掌声如雷。时任省广播电视厅艺术处李处长赞不绝口,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的研究员杨云峰上后台说:“我看过康少易的盘肠战,今天看了你排的戏,很有特点,这个创意好呀。”该剧被评为小梅花金奖。张兴周为学生排练的《火焰驹》《杨门女将》《玉堂春》等参加汇演,都得到专家的认可。在为马鞍桥金矿创作的《安全生产》一剧中,利用学生的翻腾技巧,用意象手法,由数十名扮演矿石的小演员,在罗汉造型的爆破声中腾空翻滚,提筋、前扑、小翻、吊六毛等动作,一下子使舞台上升为高潮,得到了评委的好评。同样为公路段排练的歌颂英雄刘昶的中型小戏,在西安易俗大剧院演出,也获得表演优秀奖。

2018年6月23日,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四十周年校庆,为报答张兴周老师为振兴周至秦腔艺术而做出的突出贡献,学校特聘张兴周为“终身教导员”。

麦积区老年大学秦腔艺术团(兴周秦腔育苗人)(5)

(张兴周先生是我的父亲,为了周至的秦腔事业奉献了一生,谨以此文祝福父亲身体健康,老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