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在停车场去找车的时候,发现车流、人流中有个让人心疼的男孩。

男孩大约有3岁,一边哭一边走几步、跑几步,努力跟上前面的妈妈。只见妈妈拉着男孩姐姐的手,径直往前走,头也不回,任凭男孩哭泣。

孩子哭了怎么办是哄还是不管她(是让他哭个够还是抱起来哄)(1)

当男孩追上妈妈,去拉妈妈的手时,妈妈一下子甩开,拒绝接住孩子的手,并快步向前走,和男孩拉开距离。

男孩就这样哭啊、追啊,却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哭着,得不到任何回应,好像被妈妈抛弃一样。

在我的下意识里,这么小的孩子,不应该赶紧抱起来安慰吗?在众目睽睽之下,就让孩子如此无依无靠?

忽然想到,这位妈妈大概正在实施“哭声免疫法”:孩子哭的时候,让他哭个够,直到自己停止哭泣为止。这样让他明白,通过哭泣博得大人同情或者要挟大人是行不通的,从而能培养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孩子哭了怎么办是哄还是不管她(是让他哭个够还是抱起来哄)(2)

哭声免疫法是“以大人为中心”的育儿法,值得提倡吗?

哭声免疫法曾经在国内外非常流行,记得10多年前,看过一篇被疯狂转发的文章,倡导“孩子哭了不抱,孩子不哭才抱”,这样孩子就能学会克制自己的行为,不会总是哭着要求抱抱,大人可以省心省力。

也有家长担心任由孩子哭泣,孩子会哭坏。但是又被劝说“孩子大哭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也是一种锻炼。所以,很多家长当时非常认同这一理念。

哭声免疫法的核心思想来自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他的思想是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避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

另外,很多父母看过的《斯波克育儿经》,同样考虑成人方便,而不顾孩子的需求。比如,哺乳时间都要固定,即使孩子饿到哭也让他忍耐。

很显然,哭声免疫法就是“以大人为中心”的育儿法,让有血有肉、有情感诉求的孩子,像机器一样被操控,以大人意志为转移,大人可以省去不少麻烦。但孩子终究不是机器,这种机械套用的育儿法,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

在欧美,那些这种理念养大的孩子,后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睡眠障碍,有的人格障碍,还有的精神分裂。现在,哭声免疫法已经不被提倡。

孩子哭了怎么办是哄还是不管她(是让他哭个够还是抱起来哄)(3)

孩子哭了,是让他哭个够,还是抱起来哄?了解一个概念,做出正确决定

在孩子哭的时候,大人们很是犹豫,如果抱起来哄,担心孩子被惯坏,养成哭哭啼啼的习惯,不利于培养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当孩子小的时候,相对于行为,心理健康更重要。

看过一本书叫做《名桥大二快乐家庭育儿》,书中观点认为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因为没有获得良好的教养,而是没有正确的“自我肯定感”

如果孩子哭了,大人不管不问,孩子就认为自己连被抱抱、被疼爱的价值都没有,一点都不重要,以至于内心受到伤害,自我评价过低,很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出现叛逆不听话的行为。

如果孩子哭了,大人能够实施“亲肤育儿法”,抱一抱孩子,陪伴孩子,让他慢慢恢复情绪,孩子就会感知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有更高的评价,内心有力量。

李玫瑾教授也认为,孩子哭喊代表他所有的要求,要及时响应,解除孩子的痛苦。孩子会认定,大人的每一次来都是他舒服的开始。来的及时与否,就代表孩子痛苦的长短。

大人来得越及时,孩子痛苦的时间越短,内心受到的伤害越小,对自己的自我肯定感就越高,将来更容易听大人的话。所以,你了解了“自我肯定感”这个概念,在抱孩子还是不抱孩子之间徘徊的时候,你就不会有顾虑,能够做出正确决定。

孩子哭了怎么办是哄还是不管她(是让他哭个够还是抱起来哄)(4)

不同年龄的孩子,哭的时候,回应的方式有所区别

不同年龄的孩子,心理状态、行为能力不同,在哭的时候,具体的回应方式也要有所区别,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3岁以下的孩子,需要极力安抚】

0-1岁的孩子,有情绪但是不能理解大人的心情,而且哭声表达的大多是生理性需求,要马上回应,需要抱就抱,给予无条件满足,让他感受到他的存在被认可。

1-2岁的孩子,身体能力增强,活动范围增大,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如果不被满足,会大哭一场,看上去特别叛逆,但这说明孩子在成长、在锻炼能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让他不哭。

2-3岁的孩子,能力进一步增强,能理解别人,还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当孩子哭的时候,抱一抱孩子,鼓励孩子用语言代替哭泣。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有耐心等待。多次重复之后,孩子的行为会逐步得到改善。

孩子哭了怎么办是哄还是不管她(是让他哭个够还是抱起来哄)(5)

【3岁以上的孩子,需要同时进行教育】

3岁以上的孩子基本都上幼儿园,理解力、表达能力都有突飞猛进的进步,也能理解一些规则,并学会遵守规则,正是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的好时机。

当孩子哭的时候,首先拥抱进行安抚,等他情绪平和以后,立即对他进行教育:

1、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家人能耐心猜测他哭的原因,幼儿园可不一定有人能猜到,难道要一直哭下去吗?

比如,二宝刚从校门出来,看到妈妈哭了,妈妈还以为是在幼儿园被欺负了。后来经过多次耐心、迂回地询问,终于知道是因为想妈妈了。就告诉二宝,出校门的时候,妈妈就紧紧地抱住他,他也可以大胆地说“我想妈妈了”。清楚的表达,才会得到更好的回应,才会更快乐。

2、当孩子无理取闹哭泣时,要告诉他这不是好行为,需要纠正。

比如,二宝不想吃饭时、犯困时、要东西没被满足时,就会哭闹,我就直接告诉他,这种哭声很不好听,这是无理取闹,你可以说出自己想做什么,只要合理要求,都是被允许的。

3、哭虽然不是好行为,但有些时候哭也是被允许的

比如,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可以用哭寻求关注,能得到及时的照顾。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用哭释放自己的情绪,心情会得到很大缓解。

孩子哭了怎么办是哄还是不管她(是让他哭个够还是抱起来哄)(6)

结语

小孩子哭闹很正常,这也是他寻求帮助的信号,我们不要把所有的哭都归结为不良行为,硬是套用“哭声免疫法”惩罚孩子、纠正孩子。对于孩子的哭,应该按不同年龄加以区分,合理对待,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自我肯定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不会被惯化,反而更容易听话懂事。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