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宋朝的大牛人特别多,沈括虽然在知名度上比不上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等这些高光人物,但他同样也是政治家出身,当过官做过事游历过祖国山河的很多地方,更为难得的是他还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然科学家,这个就非常厉害了。沈括不但当官当得好,搞科学研究也很有一套,算得上是一位真真的多面手、大学霸。还有一点,沈括特别喜欢写书,一生著作多达三十多种;而中当中最有名的,就是被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称赞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梦溪笔谈》。

宋朝第一科学家沈括(大宋第一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1)

《梦溪笔谈》

全科大学霸沈括是怎样炼成的

沈括的父亲沈周就是进士出身,少年时的沈括就跟随父亲先后到过四川、福建、河南、江苏等地出差,真实地接触和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官民矛盾。沈括虽然是三十三岁考中进士的,但是他从二十四岁起就开始参与一些地方行政工作,给知县当官助手,并在那时帮县里修了一百多条水渠和九条堤坝,让七十万亩的耕田变成肥田,使当地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先是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才在后期借着编校图书的工作机会,努力研究起了数学和天文等自然科学知识。也正是因为他在科学方面的才干,被王安石在推行新法时破格提用。

沈括十分重视发展农田水利,积极推行王安石的“农田水利法”,并且接手了当时治理汴河这一艰巨任务,他的《圩田五说》就是在农业水利方面具有总结性的著作。当然,因为“乌台诗案”的原因,很多人会说沈括是导致苏轼陷入文字狱的始作俑者。这里还是要解释一下的,毕竟从当时的所属阵营来看,沈括和苏东坡本身就是对立的。沈括是新近派,支持王安石变法,并得到了王安石的重用;而苏轼是守旧派,与司马光属于同一阵营,反对推进新法,二者发生矛盾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

宋朝第一科学家沈括(大宋第一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2)

“大学霸”沈括

沈括的《梦溪笔谈》何以成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梦溪笔谈》的内容十分丰富详实,所涉及的内容也非常之广,囊括了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等方面,合计有609条。而这当中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占到了全书内容的三分之一,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以及气象、地质、农业、水利、医学、建筑等应用学科都被包含在内。客观来说,这本书除了记载了沈括在科学方面的巨大成就之外,同时也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宋朝第一科学家沈括(大宋第一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3)

《梦溪笔谈》部分内页

1、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沈括虽然也是进士出身,但是没有成为大文豪,而是一头钻进科学里,主要是因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他肯定了物质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在研究天文的时候,沈括曾经连续用三个月时间来跟进观察,画了二百多副星图轨迹来推测北极星的位置,最终得出了北极星与北极的距离为三度多的科学结论。沈括还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专门来考证历代的历法,取得了夏至日和冬至日时间不等长的重大结果。而他所主张的以节气 定日,以十二节气为一年的“十二气历”,就是今天通用的阴历。要知道,900多年后英国人在制订“萧伯纳历”的时候,所采用的原理和沈括的观点是一致的。

沈括认为,“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里所说的“法”,指的就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大凡物理,有常有变。”。所谓“有常”,就是说事物的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所谓“有变”,则是说各种事物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沈括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的唯物主义思想。同时也将这种思想,融入进了数学、地质学和制图学等学科当中

2、尊重群众的发明创造

沈括虽然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是作为科学家的他,还是比较尊重和重视老百姓的民间发明成果。他将毕升的胶泥活字印刷术,高潮的治河方面的经验,喻浩在建筑领域的创造,卫朴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以及相关的来自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都一一记录了下来。

沈括曾说,“至于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黑黄苍赤,岂能尽出于圣人,百工、群有司、市井、田野之人,莫不预焉。”沈括所到之处,从不询究,只做学习和记录。他从来不不信传统的旧观点,凡事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同时也敢于对错误进行修正。

沈括的科学成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继成并总结了来自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

3、注重实地调查和实验

沈括既然是一个科学家,他的科学理论自然离不开实地调查和亲身实验。沈括懂中医,所以就会到处走访,收集民间的药方和治病经验,在实践中完成了《良方》等医学著作。沈括对科学实验的进行和测量,总是力求精确和细致。唐人卢肇说海潮涨落是的原因是由于太阳的出没而引起的。沈括对此提出了疑义,于是他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每当月亮在正南或者北方时,海潮就会上涨,最终判定潮汐现象主要是月亮引起的而并非来自太阳。

当然,沈括的科学研究和取得的成果,也有历史的局限性。在《梦溪笔谈》中仍然存有一些如宿命论等封建迷信或者神秘色彩的东西。比如他将陨石的坠落列入《神奇》卷中,间接披上了神灵的外衣。对于一些当时无法解释的科学现象,他同样也会认为这是固不可测的。不过,这些都是当时生产力条件和科学技术所限带来的认知上的问题,也不能过于苛求。在物理学方面,沈括可是研究过共振、小孔成像等实验的;在磁学范畴内,提出过地磁偏角等理论,这可比哥伦布要早了400多年,已经相当牛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