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小脚

文/沐溪(宋协巧)

小时候,最让我感到神秘的就是奶奶的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她踩着轻盈的小碎步,陪伴着我走过了我整个的童年。

沐溪姥姥(沐溪奶奶的小脚)(1)

奶奶的小脚白白的、尖尖的,五个指头只有大拇指可以笑傲天地,其他四个指头全部将自己的身子弯曲起来藏在脚底下面,特别像一个三角形。

奶奶的小脚只有早晨和晚上的时候才可以看到。橘色的灯光下,她会把缠满白布条的小脚一层一层地解开又整齐地叠好放在脚下的褥子里压好,然后会把那双小脚放在爷爷正泡着脚的铜盆里,这时候,爷爷总会呵呵一笑,赶忙把自己的脚收回一些,让温热的水漫过奶奶的小脚。屋子里的热气氤氲着,爷爷的大脚轻轻摩擦并包围着奶奶的小脚,奶奶总会嘴角上扬露出舒心的微笑。听奶奶说,这个铜盆还是她和爷爷结婚的时候爷爷在烟台买的。

现在想,如果那时候奶奶穿上一件大红色的睡衣,那一定会很美很美……

奶奶长得小巧玲珑,我想,她年轻的时候一定很好看。小时候听隔壁的三奶奶说,我爷爷当年迎娶奶奶的时候,当奶奶的“三寸金莲”刚刚迈出了轿子,就听到人群中发出一阵阵的啧啧声。那像画一般的一双小脚,在那个年代一定是美的象征。

沐溪姥姥(沐溪奶奶的小脚)(2)

奶奶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很用心地用篦子沾着水把头发梳理整齐,然后向后挽起一个发髻,看起来特别利索。她愿意穿白色的大褂,扣子都是用布缝制的,左边开胸,扣子一个个错落有序排列在大褂上,很是好看。奶奶缠小脚的布很长,那个年代裤子都很肥,膝盖以下的肥裤子奶奶把它全部缠进了布条里去了,看起来也很有一番别样的感觉。

奶奶每天颠着小脚有干不完的活。农村里家家都会养一头猪,其他的家禽也很多。鸡、鸭、鹅、猪、狗几乎家家都有。那时候我正上小学,或许是从小跟着奶奶生活耳熏目染吧,我几乎学会了所有的农活,包括做饭还有给爷爷开小灶,我都会。每天放学以后,我会约上我对门的兰兰去山里挖菜。家里的那些嘎嘎叫的活物都伸长了脖子等着。这时候,奶奶就会用那些动物们能听得懂的语言赶着它们进窝,等着我的野菜回来撒上一层麸子搅拌一下喂它们吃。

有时候奶奶也会陪着我一起去山里。记得,每年到了暑假的时候,奶奶就会领着我去更远的山里打青草。那里的青草又高又长,回来晒干了好准备过冬的烧材。我们会乘着凉快早早上山。她为了能走的快一些,会挽着我的胳膊一起走。她的小脚会准确的躲避山路上的小石块,借着我的胳膊走的也是稳稳当当的。到了地方,她一会弯腰一会蹲下,每一次出镰,那些长得比我们还高的山草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散发出青草独特的清香,到现在我还记得那种味道。她割得很快,身后的泥土里不断留下了她那双小脚很多的印迹……

沐溪姥姥(沐溪奶奶的小脚)(3)

或许是奶奶的身子轻,她走起路来很是灵便。她颠着那双小脚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山岗。地里的活奶奶也不在话下,每一棵庄稼都流着她的汗水。

记得那年入冬时,奶奶在自家自留地里挖了一个菜窑。冬天的土很硬,奶奶就用镢头使劲刨,落下来的泥土很快就会把她的小脚埋没了,奶奶抖动一下泥土,小脚又重新站在新的泥土上。奶奶干活一点也不娇气,也感觉不出因为缠足而耽误了干活。

印象最深的是割地瓜干的时候,生产队里种的地瓜有两种:一种需要储存起来冬天吃;一种就是割成地瓜干晒干了煮着吃。每当到了队里分地瓜的时候,也是我和奶奶最忙最累的时候。地瓜拿回家很沉,村里人都是就地割成地瓜干晒干了再往家里拿。不知道为啥,每当到了晒地瓜干的时候,就愿意下雨,看起来晴空万里,不一会就会来一场雷阵雨。常常,奶奶刚颠着小脚把割好的地瓜干晒上,突然天色就会变阴,紧接着就会传来雷声,奶奶听了会赶快让我帮着把摆好的地瓜干收起来。奶奶的小脚迈得很快,她的脚印深深浅浅铺满了松软的土地,我在她的后面,捡起一片片地瓜干也捡起了她的那一串串深深的脚印。

沐溪姥姥(沐溪奶奶的小脚)(4)

奶奶的勤劳能干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一生。奶奶颠着她的小脚,撑起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片天。在那个商品需要凭票购买的年代,正在长身体的哥哥姐姐特别能吃,所以,父亲每个月都会回来把奶奶早早准备好的农副产品带回城里……

在我的印象里,生活再苦,奶奶都不会叫一声苦,她的小脚是小,但落在地上却是那么踏实有力。

如果奶奶现在还活着,她应该是一百多岁了吧。

尽管奶奶早已经离开了我,但她的一双小脚除了让我感觉神秘,我甚至会偷偷穿上她的鞋子去推磨,虽然费尽力气我还是把我的小脚使劲地塞进去,尽管很痛,但我想着这样就很快会变成像奶奶一样的小脚,也就不觉得痛了。到现在我左脚的大拇指都弯曲着。

现在想想,奶奶的那双小脚已经种在了我童年的世界里,而她用那双“三寸金莲”走过的路也成了我人生里一道抹不去的风景。奶奶用她的小脚,颠出了几代人的福祉!

沐溪姥姥(沐溪奶奶的小脚)(5)

宋协巧,笔名沐溪,山东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微刊编委,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莱阳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散文、通讯等在《金融文坛》《烟台晚报》《烟台日报》《烟台散文》《今日莱阳》《莱阳聚焦》《最美莱阳》发表。

编辑:刘学光

壹点号 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