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孙金栋 李文秀读后感
我们鲁北大平原人多地少,粮食产量低,故此对土地特别珍惜,可以讲是寸土寸金,都恨不能一年长岀三茬庄稼来。可是有一年,大批钻心虫侵害了玉米苗,手捉是无能为力了,老百姓无奈,干脆用个现代化吧。有个长圆形的桶,往脖子上一挂,扒在肚子上,在地里边走边揺桶上的一个把,从一个管的风口“忽忽”地冒岀灰白的粉尘。还有一种扁圆形的桶,打上气,背在后背上,在地里边走边从一个杆的龙头上喷出白色水雾。这样一阵扫荡,虫虫们就彻底完玩了。
蝈蝈从我家乡走了,的确消失了,且已走了很久的时间了,到底是哪年一下子没了,我也说不十分清楚,反正在我们鲁北大平原的广袤大地上,约有半个多世纪没见到这小宠物了,再也没有蝈蝈悠扬动听的叫声了。
蝈蝈的灭迹,不是人类的捕杀,也不是其他食肉动物的贪吃,是农药,是这罪魁祸首将这农家人喜爱的小精灵灭光的。童年的我,那颗纯洁脆弱的心为此曾冒过不少的悲伤。
有一个夏天,在学校我写过《忽闻蝈蝈叫声声》的作文,文中说,我憎恨农家人花很多钱买来的毒品,更恨那些制造这毒素的厂子,地球上灭个物种是这般容易,那人活得是多么担惊受怕......此文稿得到老师的好评,并当范本贴在学校设的学习专栏里展览过。
蝈蝈走了这多年了,蝈蝈的叫声仿佛离开瞬间一样熟悉亲切,美妙悦耳。时至今日,每逢夏天,我还常产生幸福的幻觉,蝈蝈又回来了,我家乡又有了蝈蝈的乐章,老百姓又听到了将要遗忘的歌谣。
作者简介: 崔希芳,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退休法官,乐陵市老干部秋实学会副会长。先后在《解放军报》、《民间文学》、《中华散文》、《幽默与笑话》、《散文百家》、《老干部之家》、《少男少女》、《人民之声报》、《小小说月刊》、《文摘月报》、《倾心感悟》、《山东文学》、《贵州文学》、《齐鲁晚报》、《老伴》、《生命时报》、《今古传奇速读》、《特别健康》、《微篇小说》、《悦读》、《微型小说选刊》等报刊发表八十多篇作品;散文《美哉·德州扒鸡》《我存了一瓶二十七年的茅台酒》两稿在《人民文学》杂志举办的征文中获奖;《原生态的母亲河》十首诗歌在《中国作家》、《中华散文》、《诗刊》举办的比赛中获优秀奖;有散文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齐鲁文学作品年展》(2014、2015、2016)和《中国散文大系》;部分创作业绩收入《中国散文家大辞典》。已出书六本;微电影剧本五十八部,电影剧本三部,寓言动画大电影剧本二部。四十部剧本曾获奖,有的搬上舞台,有的拍成电影。
《蝈蝈的歌声》孙金栋读后感
文/孙金栋
崔老人老有童心,
老辣笔端曼妙文。
一曲蝈蝈高翅唱,
如食鲜果齿生津。
蝈蝈歌声 吟动心声
文/李文秀
崔老师的《蝈蝈的歌声》写得真好!把捉、养蝈蝈的过程及蝈蝈的生活习性阐述的清晣完整,活象一本教课书,并且充满了童趣和乐趣!把我们也带回了童年,早晨起床看到笼子里绿色的蝈蝈,鲜黄色的南瓜花,听着清脆美妙的歌声,无比开心快乐!为老师点赞!
一篇蝈蝈妙趣生,
浮想儿时牵梦境,
文友喝彩声声赞,
恰似返老又还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