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曾说:‘学生就是我的灵魂。’这让我很感动,也是我的心声。我是真的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信仰来看待的!”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9月末,成都石室中学文庙校区,雕梁画栋,红墙青瓦。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交汇带来了连绵数日的华西秋雨,细雨中,石室中学的望楼汉阙洗去了历史的尘埃,更显雅致。

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市区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学校——蜀郡郡学,后人称之为“文翁石室”,这便是石室中学的前身。从西汉发展至今,石室中学已走过2160个漫长年头。而校长田间,正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前,掌舵石室中学,沉思并追寻千年石室传承与创新的终极命题。

人生的前二十年,他是从重庆深山中走出来的“山里娃”,带着对坐火车的憧憬来到了成都,开始了在四川师范大学为期四年的学习生活。大学毕业进入石室中学执教至今,田间的身份经历了普通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的转变,正是在这些转变中,他有了对教育、对传承的更多思考。

石室中学田校长讲话(石室中学校长田间)(1)

↑石室中学校长田间

辗转川渝

从山里娃到石室中学教师

“我的过去很简单。”谈及早年的生活经历,田间用“简单”二字形容。不过,1968年出生于农村的田间,求学之路可并不简单。“在读大学之前,我基本没接受过正规教育。小学和初中上的是大队学校,当时是城市来的知识青年教我们认字。最明显的一点是,我没学过拼音,到现在也不会读拼音,所以我的普通话是歪的。”在此前的新闻采访中,田间的渝味普通话屡被调侃,但他却毫不在意。“我说普通话一点不标准,而且有很浓重的重庆味道,这就是我的真实水平。”

高中三年转瞬即逝,考上大学使田间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回忆起三十二年前的情形,至今还历历在目。“当时太阳很大,天气很热,我正在家里种地。因为农村交通不畅,所以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考上了大学。直到村里用高音喇叭通知我,说我上了本科线了,让我到学校填志愿,我这才知道自己是真的考上大学了。”

由于学习时间短暂,田间从来没想到自己还能考上大学。“当时高三也要放两个农忙假,让我们回去帮家里栽秧、打麦子,农忙结束后再回来上课,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并不多。高考结束后,我马上就回家帮着种田了,我根本就不相信自己能考得上大学。”田间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据他回忆,高中时班上共50人,只有5人考上了大学,而田间正是这五个幸运儿之一。填志愿时,班主任问他有什么要求,田间这样说道:“我没有太多要求,第一是希望能够坐火车,第二因为家里比较穷,希望读书能少花点钱。”班主任一听,非常高兴,说那好,那就读他的母校——四川师范大学。就这样,田间填报了四川师范大学,进入了川师学习。他并不知道,班主任的这个建议,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尽管进入了川师学习,但最初田间并不想当老师。“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大学时讲话会脸红,会全身发抖,所以我不想当老师。于是我发奋学习,在毕业时考上了研究生。”

本想顺理成章继续深造的田间,不期然地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大四的时候,石室中学来招聘教师,学校根据平时成绩和表现进行了海选,最后只推荐了两个人。当时我们的副校长问,还有没有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于是我就作为替补队员去参加了招聘。”

由于对成都市交通路线不熟,田间第一次到达石室中学的经历并不顺利。“从川师到石室中学,我转了几次公交车才到了石室中学试讲的地方。当我到达时,那两名同学已经讲完了,大家都准备离开了。教研组长说既然来了,就讲一下吧。我讲完之后,四中老师觉得还不错,再加上我大学成绩也比较优秀,于是就被选上了。”1991年,田间正式走上教育岗位。从此,他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

石室中学田校长讲话(石室中学校长田间)(2)

↑石室中学校长田间

成为校长

“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2002年至2004年,田间担任国家级示范校成都石室中学校长助理;2004年9月至2010年9月,田间担任成都市石室中学副校长、校党委组织委员;2010年9月至今,田间担任成都市石室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从教学岗位走到行政岗位,田间坦言,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当校长和当老师是不一样的。当老师我主要服务学生,以学生为本;当校长我主要服务教师,以教师为主。两种经历,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田间将自己近三十年的教育追求,归纳为“坚守、传承、创新”三个关键词。

关于“坚守”,田间认为,教育要坚守教化民众、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初心,要培养学生的孝善情怀、荣校情怀和家国情怀。“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因为我能让他人生活得更美好,因为我能让我们的家庭、团队、国家更加美好。”

关于“传承”,田间表示,作为千年名校,作为教育的活化石,石室中学一定要传承文翁石室2160年的悠久文化。“千年名校的历史如何传承?千年名校的办学思想如何传承?石室两千多年的文化能够传承多少?这些,都是我们面对的考验。”在田间看来,“爱国利民、因时应事、整齐严肃、德达材实”的十六字校训,是对石室精神最好的传承。

“校训中的‘爱国利民’是清朝顺治年间提出的,剩下三句分别是1922年、1934年和1927年提出的。这十六字的教训,我们一直沿用到现在。‘爱国利民’是讲责任、讲担当,爱国不仅要有情感,还要有行动,要做有利于人民的事。‘因时应事’是讲创新、讲创造,讲教育要与时俱进。‘整齐严肃’是讲班风、校风,讲育人的环境。‘德达材实’是讲育人目标,老师和学生都做到德艺双馨。”田间认为,石室中学的十六字校训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就是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石室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髓,这也是学校能够一直保持高位发展的原因。

“校长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更好的教育,所以教育永远在路上。教育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讲究艺术,所以要创新、要发展。”谈到“创新”,田间这样说道。

从2010年到2015年,石室中学的一本率从57%提高到90%。现在的石室中学,50%的学生能够进入985高校,80%的学生能够进入211高校,而99%的学生都能够进入重点大学。

石室中学田校长讲话(石室中学校长田间)(3)

↑成都石室中学

未来规划

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并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这一重要阶段的亲历者,田间认为,改革开放对自己的人生影响巨大。“没有改革开放,我就不可能读书,不可能考大学,不可能有我的今天,更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田间感慨,改革开放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利的惠民政策。“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的幸福感更强。这种幸福不只来自物质,更来自精神。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由自卑变得自信,从封闭走向开放,以前在国际舞台上没有任何话语权,但现在我们在国外也能受到尊重和接待。举个简单的例子,三十年前我们出国,在机场很少看到中文。但今天,国外机场里一定会有中文标识。”

石室中学田校长讲话(石室中学校长田间)(4)

↑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

70年巨变,中国在经历高速发展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宏伟前景。与此同时,成都教育也在快速发展中迎接着新的挑战。“过去70年,成都教育走的是均衡化、国际化、现代化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道路。”田间称。2009年成立的成都石室中学教育集团,迄今已有十五所成员学校、十六个办学点,为优教成都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石室中学还运用“互联网 ”思维,在2015年推出了石室祥云网校,使四川的偏远山区、薄弱地区都能享受到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作为成都教育工作者的一员,田间认为,成都教育肩负着“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任务。“成都教育在全省、全国都是非常领先的。从均衡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三位一体,到一干多支、多点联动的同城化发展,成都教育不但体现了教育的责任担当,也体现了成都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责任担当。”

作为一座有着李冰治水、文翁化蜀两张名片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教育还肩负着传承天府文化的责任。田间表示,作为历史最悠久、世界古老的学校,石室中学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宏扬天府文化。“石室中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本身就是天府文化最好的载体。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一定要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时代发展的创新有机结合,这也是石室中学这所千年名校至今不衰的根源。”田间称。

红星新闻记者 刘珂君 张瑾

编辑 周霖

石室中学田校长讲话(石室中学校长田间)(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