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貉(hé )。

狐獴日常(秘境之眼人类之友)(1)

貉(hé )与浣熊傻傻分不清?

貉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一些地方把貉叫做“土狗”。如果要列一个“易让人脸盲的哺乳动物”名单,貉肯定榜上有名,它经常被认成浣熊。

一般的野生貉体长50—70厘米,体重10—15公斤。光看脸的话,它跟浣熊很像,几乎是一只浣熊脸的狗。它的脸部有一块黑色“海盗似的面罩”,眼睛周围都有一圈黑色花纹,形状、分布与浣熊略有不同。它体色乌棕,毛浓密而蓬松,可抵御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气候,看上去圆滚滚的。

一个显著区别是,浣熊的尾巴有明显环纹,貉的尾巴一般没有。此外,浣熊的前爪跟人手一样,有五指、能抓握,而貉的爪子跟狗爪子差不多。

狐獴日常(秘境之眼人类之友)(2)

红外相机拍到的出现在江苏的貉。江苏省林科院供图

它有哪些习性?

2021年年初,貉的野外种群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貉的交配期在每年2、3月,孕期两个月左右,一胎可以产6—8只幼崽。貉十分聪明,昼伏夜出,不挑食也不挑窝,常栖息于阔叶林中开阔、接近水源的地方或开阔草甸、茂密的灌丛带和芦苇地。跟其他犬科动物相比,貉较善于爬树,很适应杂食,小型啮齿类、蛙类、鸟类、鱼类、昆虫、软体动物、腐肉、掉在地上的各种果子,它几乎“无所不吃”。在人类居住地附近的貉,也会翻垃圾吃剩菜、吃农作物。

它有什么故事?

古代中国人不喜欢貉,连骂人会骂“貉子”、“一丘之貉”,但却喜欢它的毛皮。《诗经·豳风·七月》有云:“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貉的毛皮跟狐皮毛一样,都是用来制作毛皮衣物的常见材料。

2021年年初,貉的野外种群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的貉禁止私自猎捕。很多城市的人类生活区,都能看到貉的身影。

策划统筹:王晓映 任松筠

采写:白雪

美编:朱丹清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编辑: 刘春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