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面积是杭州西湖六倍的武汉东湖,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可以成为武

故人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1)

汉的坐标吗?

东湖是全国大城市城区内最大的湖泊,湖面达33平方公里。它濒临长江,经青山港与长江相通。它湖面波光粼粼,堤岸绿树成荫,使武汉人对其偏爱有加。可是在武汉,除了东湖外,大湖还有南湖、沙湖、墨水湖、杨春湖等,小湖更是无以计数。尽管武汉人对东湖一往情深,但东湖只是“酒香在深巷”,只是“窝里香”。远不似比它小得多的杭州西湖,早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了。也许是武汉的水太多的原故,在素有“江城”之称的武汉,“东

故人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2)

湖”的波光早已被“长江”的波涛给淹没了。

从自然到人文,从建筑到政治,在武汉三镇搜索了一遍又一遍,我的目光最终还是落到了长江边蛇山巅的黄鹤楼上。看来,最能代表武汉的象征性标志非黄鹤楼莫属了。

据唐.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志》记载,黄鹤楼是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由三国时期的东吴,在长江东岸蛇山黄鹄矶上建立的军事哨所演变而来的。然而,诗以楼为名,楼以诗传名;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千古绝

故人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3)

唱《黄鹤楼》,使得黄鹤楼真的因之而千年不朽。“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如此动人心魄的感叹,使得原本想在黄鹤楼题诗的诗仙李白,不得不提笔写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随后,搁笔而去。于是,民间便留下了“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千古佳话。

正因为登临黄鹤楼能饱览“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的

故人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4)

胜状,能感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辽阔。所以,古往今来,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在黄鹤楼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这也许就是它能成为“江南三大名楼”(另两座是: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之首的重要原因吧!

巍峨耸立在蛇山上的黄鹤楼,在近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中,曾屡建屡毁。公元1884年,黄鹤楼又一次毁于大火。这次大火,使得武汉在漫漫一百年间,出现有名无楼的窘况。公元1955年,在建造长江大桥时,其引桥又占据了黄鹤楼遗址,使得黄鹤楼的

故人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5)

重建更是雪上加霜。就在武汉人遭遇了难以忍受的百年等待之后,一座崭新的黄鹤楼终于在突变后的1984年,重新屹立在蛇山之巅,结束了武汉人“有诗可悼,无楼可登”的日子。此乃武汉之幸!湖北之幸!中国之幸!

尽管经过历次重建,黄鹤楼最初的殿阁楼宇早已不复存在,但它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却成为后人凭吊追忆的载体,使人禁不住流连忘返。黄鹤楼的兴衰,实际上也印证着一座城市的升沉起伏。故,黄鹤楼作为武汉的城市坐标当之无愧!

故人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6)

在黄鹤楼上远眺长江大桥

故人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7)

大桥与塑雕

故人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8)

大禹治水

故人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9)

神龙出世

故人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10)

一桥飞架南北

故人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11)

武昌起义红楼全景

故人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12)

红楼前的孙中山像

故人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13)

东湖游船

故人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14)

波光粼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