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古往今来,民间流传着众多风趣幽默的对联故事。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爱对联的读书人。记得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个趣味对联故事:卖茶老翁摆三关,难住赶考秀才,秀才自叹不如:才知民间有高手!

话说古代有个秀才,前往省城赶考。这一天,秀才来到一个三岔路口,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正好前边有个凉亭,凉亭里有个卖茶的老翁在摆摊。

秀才就跑到老翁附近,大声喊话:“喂,老头儿,到省城应该走哪条路呢?”

穷秀才考八次都没中榜(卖茶老翁摆三关)(1)

卖茶老翁一听这话,心里就不开心,心里想:“这是谁呀,一点礼貌都不懂?既然要问路,怎么能叫我老头儿呢,听起来怪不舒服的。”

老翁再抬头一看,发生是个二十多岁的秀才郎,心里就更加不高兴了:“读书人要尊老爱幼,这个读书人一点都没有读书人的样子,太不应该了。”

所以,卖茶的老翁就装作听不见,完全不搭理秀才。

秀才喊了一句,没见老翁回话,心里着急,“蹬蹬磴”跑到老翁面前,大声喊话:“我说老头儿,我这么响亮的说话声,你听不见吗?”

老翁微微一笑:“老头子要烧茶,还要卖茶,哪有功夫听闲话啊。”

秀才一愣,心里也转了个弯,连忙掏出了十文钱,对老翁说:“我买一碗茶。十文钱够了吧?”

老翁心里有气,不想和这个没礼貌的人做生意,于是摇了摇手:“老头子还在烧茶呢,没法卖给你。”

秀才也不是真要买茶,把十文钱递给老翁:“没事,你告诉我往省城要走哪条路,十文钱就归你啦。”

老翁还是摇摇手:“问路不要钱。老头子看你是个赶考之人,想必满肚子学问吧?这样好了,老夫给你出三个上联,你要是都对出来了,老夫就给你指路。嘿,你要是对不出下联,还是趁早回家,多读几年书吧。”

秀才还是挺有才华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心高气傲,也不会对卖茶老翁不礼貌了。

换做一个普通人,肯定是恭恭敬敬问路:“老丈,小生有礼了,请问去省城该走哪条路呢?”

可是秀才自视甚高,平日里连其他读书人都看不起,更别提路边一个卖茶的老翁了。

这也是秀才一开口就喊“老头儿”的原因。

言归正传,秀才听到老翁居然要和他对对子,差点笑破肚皮了。

一个路边的野人老头儿,居然敢和我堂堂秀才郎对对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应付你这个老头儿,还不是小菜一碟,手到擒来?”

秀才趾高气扬,完全不把老翁放在眼里,自然是一口答应,对老翁说:“那你就出题呗。”

穷秀才考八次都没中榜(卖茶老翁摆三关)(2)

老翁在这个凉亭摆茶摊已经六十多年,不知道见过多少赶考的读书人,不知道听了多少好词好句。

要说对对子,老翁还真是个行家里手。老翁一看秀才轻蔑的表情,心里更来气了,所以第一关直接就是一个大难题:“山石岩,岩上一古木,古木枯,此木为柴。”

秀才本来是得意洋洋,一听老翁这个上联,瞬间有点傻眼了:“这个老头儿不简单啊!这是个拆字联,山和石组成了岩,古和木组成了枯,此和木组成了柴,厉害呀!”

秀才皱着眉头开始思考,忽然想起了家中新婚不久的娘子,顿时有了灵感,回答说:“长巾帐,帐中一女子,女子好,少女真妙。”

穷秀才考八次都没中榜(卖茶老翁摆三关)(3)

老翁也有些意外,他原本以为这个秀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想不到秀才还是有点真水平的。

所以老翁点点头,不置可否,又出了一个上联:“这是第二关了。钝斧劈柴,三杈四桠,柴开结不开。”

秀才真想吐槽一句:“爷爷的,你是卖茶的老头儿,又不是砍柴的老头儿,怎么连续两个上联都和柴有关呢?这是从哪里听来的对子啊?”

不过秀才有着真本事,稍微思考了一下,就对出了下联:“快刀切藕,七孔八窍,藕断丝相连。”

老翁听到这个下联,觉得这秀才还真是有水平,不由得点了点头,称赞了一句:“不错啊这个下联。”

秀才这回也谦虚起来了:“多谢老先生夸奖。”从老头儿变成了老先生,这态度变的,真叫一个快。

老翁自然不能藏拙,要不然三关都给秀才破了,他这张老脸该往哪里放呢?

所以老翁出了一个很难的上联:“鸡饥吃食,呼童拾石逐饥鸡。”

穷秀才考八次都没中榜(卖茶老翁摆三关)(4)

这是一个谐音怪联,用了许多谐音字,说的却是老百姓生活的事情,真是非常精妙的一个上联。

秀才有点慌了,他想来想去,还是想不出合适的下联。

这一晃一炷香时间过去了,秀才还是对不出下联,这才知道民间有高人啊,不能狗眼看人低啊!

秀才只好赔礼道歉:“老先生,是小子无礼了,您宰相肚里能撑船,请原谅小子的冒失与无礼啊。”

老翁原谅了秀才的无礼,给秀才指了正确的路,继续摆摊卖茶了。这个故事也从此在民间流传下来。

至于老翁的第三关,就等待有才的网友们来对下联了!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多多点赞、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这对我很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