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熟悉的一句话:我都是为你好。

其实,这是句“有用的废话”。

这个“为你好”的标准是什么?是个人的想法?还是高人的观点?

问题来了:“为了我好,什么才是我的好呢,活成和你一样吗?”

每一个优秀的人,不能用完美来定义,这样不公平。

TA身上的优良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而非全部。

接受善意是一种善良(有一种善意和真实的恶意同样可怕)(1)

1、你的善意感动了谁?

我们用“好心”对人,但这种有绑架意味的好,往往只是感动了自己。

男孩向女孩求婚,煞费苦心策划布置,当他手捧鲜花站在女孩楼下大喊她的名字时,女孩看过的眼神却并未那么的意外和惊喜,她左右看了邻居平淡地说:我下来。

女孩安静地拒绝了求婚,不是因为这仪式不隆重,而是她不喜欢用张扬的方式表达。

男孩很痛苦,他精心策划的一切,在女孩眼里却是浮夸,原来,他的用心只是感动了自己。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做着自认为正确的事情,却忽视了:TA是否需要。

接受善意是一种善良(有一种善意和真实的恶意同样可怕)(2)

还有一对恋人,两人感情基础很好,但女孩是个讨好型人,她处处为男友着想,就连约会也是要以男友为主。

女孩是个很会体贴别人的人,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男友,为他做营养餐、整理屋子。

她通过男友的朋友圈动态,了解他的心情,然后总会为他创造一点点的小惊喜。

但男友却越来越冷漠。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个姑娘做得没毛病,男友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们最后还是以分手为结局,女孩百思不得其解,认为自己付出这么多,却换不来自己想要的。

问题就在这里,贤惠的女性能博得大多数人的喜爱,这里只是说大部分,并不是所有人。

其实,两个人关系比较好的状态是,各自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打着为TA好的名义,为TA做很多事。

如果这件事是自己想做的,就不要让对方参与到自己的情绪里。

自己开心地完成就好。任何带着感动对方为目的的做法,大部分是感动了自己。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绑架。多半给予对方的是心灵上的负担。

故事中的男孩就深深体会到,不是感情在维系着两个人,而是道德。

他多次暗示女友:工作忙就不要操心他,有时间可以多和闺蜜约会,不用总想着他。

但女孩子并不懂,单方面的理解为,要为他做更多才是对他好。

所谓感情窒息就是如此吧。

成年人的世界里,用成熟的方式为人处事,以感动别人为目的,累的是自己。

接受善意是一种善良(有一种善意和真实的恶意同样可怕)(3)

2、道理不是说给别人听的

看到一个90后博主的视频里说:知识学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懂得太少,那些对一个理论很肯定又夸夸其谈的人,是因为他涉猎的知识面太少,而以点盖面。

这也是很多有文化的高知识分子,为何总会很谦卑地说自己才疏学浅,我们可能会理解为他是在谦虚,其实,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

大部分人都会有此体会,认真学习中才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不知道的领域和知识。

不断学习,能让人从内心升起敬畏心,觉得任何人在不同方面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

与人交流沟通中,也会越来越严谨。

相反,总喜欢讲大道理的人不明白:用语言很难感染他人,大道理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有一位创业者,不停地更换着合伙人,但事业依然没有很大起色。

这位创业者甚是苦恼,再次招募新合伙人时,他再次真诚地表达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新人咨询他:具体的做法是什么?

这位创业者说:我们有了愿景蓝图就有未来。

新人再次问:我能具体做点什么吗?

创业者答:我们共同努力,只要熬过艰难期,未来就会好起来。

新人问:怎样渡过艰难期?

创业者说:多吸收客户,让更多的人与我们一起战斗。

新人说:客户的群体特征有哪些?

创业者说:所有人都可以加入,只要他们愿意

·······

新人默默离开,没有加入创业者的队伍。

一个没有具体规划的创业很难有发展,也做不出响当当的成绩来。

没有实力时更需要脚踏实地做事,从小事做起,理想再远大也始于足下。

没有方法的奋斗都是“鸡血”,等热情褪去后只能是一地鸡毛。

道理人人都懂,“鸡汤”处处可见,大部分人缺少的是具体的方法,更关心结果产生多少利益。

有人会说,这也太现实了吧?

与现实相比,虚伪的道理更可怕。

自己做到了,而且做好了,不用讲道理,你这个人就是一个品牌,就是一个榜样。

接受善意是一种善良(有一种善意和真实的恶意同样可怕)(4)

3、假善意比真坏人更可怕

喜欢听漂亮话是人的天性,但不是所有好话都温暖,好话里也有虚情假意。

雨璐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与同事兼好友期远共处一个单位两个部门。

雨璐觉得在单位有这样一位好闺蜜很幸运。

期远沉稳老练,看问题总是很犀利,直指问题本质,所以雨璐有事总喜欢征求期远的意见。

也喜欢将自己最高兴的事与期远分享。

接受善意是一种善良(有一种善意和真实的恶意同样可怕)(5)

有一次,雨璐兴奋地找到期远:我今天认识了一位业界的大咖,和她聊了一下午,简直让我脑洞大开。

于是,雨璐滔滔不绝地讲着细节。

期远很认真地听着说:好呀,他真的会帮你吗?他说的道理我也懂呀,但你想想,他能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第一次见你为什么要帮你呢?·······

雨璐瞬间无语,不再辩解,应了应就离开忙工作去了。

因为这么多年来,她们的相处模式几乎都是这样,雨璐分享,期远挑毛病,再开心的故事,期远也能找出问题来。

被冷水泼多的雨璐,与期远的沟通也越来越少,距离也远了很多。

几年下来,雨璐专心于工作,因为业绩突显加之她为人本分,深受同事和领导的信任,晋升很快。但她与期远却渐行渐远。

期远总是不明白,为何从前乖乖听她话的雨璐,不再征求她的意见,与她之间隔了一层无形的纱。

也许,期远永远不明白,语言暴力才是最致命的武器,负能的传导者本身也是受害者。她的好为人师并不是真正以善良为出发点的。

如果你的生活中有期远这样的朋友,一定要选择保持距离,因为,我们本不坚定的信心,会被这样的假善意一次次击垮。

这并不是说,我们只选择听好话,听不得不顺耳的,而是我们要学会分辨,表达的语言是真善意,还是假关心。

接受善意是一种善良(有一种善意和真实的恶意同样可怕)(6)

真诚做人:

好人做不透彻,坏人做不彻底的两种人有一个共性,就是不真诚。

总在好与坏之间切换,忙坏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

帮助他人而没有期盼感恩的人是个纯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