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疲劳:材料在循环应力和应变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位置逐渐产生局部永久性累计损伤,经过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断裂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疲劳剩余寿命概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疲劳剩余寿命概念(疲劳基本概念)

疲劳剩余寿命概念

1、疲劳:材料在循环应力和应变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位置逐渐产生局部永久性累计损伤,经过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断裂的过程;

2、疲劳载荷:施加在试样或服役构件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动载荷,也称为循环载荷;

3、峰值载荷:疲劳载荷中,载荷-时间函数的一阶导数从正数变至负数处的载荷,是恒幅载荷中的最大值。谷值载荷与之相反;

4、恒幅载荷:疲劳载荷中,所有峰值载荷、谷值载荷均相等的载荷;

5、谱载荷:疲劳载荷中,所有峰值载荷不等,或所有谷值载荷不等,或两者均不相等的载荷,也称变幅载荷或不规则载荷;

6、随机载荷:疲劳载荷中,峰值载荷和谷值载荷及其序列是随机出现的一种谱载荷;

7、应力循环:恒幅载荷中,应力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一个完整过程,如正弦式的应力循环。载荷谱中,循环的定义随计数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8、最大/最小应力:应力循环中具有最大/最小代数值的应力。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9、平均应力:应力循环中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的代数平均值,即平均应力等于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之和的一半;

10、应力幅:应力循环中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代数差的一半,即应力幅等于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之差的一半。而定义应力范围等于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之差;

11、应力比: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的代数比值;

12、对称循环为平均应力等于0的循环,此时应力比为-1;脉动循环为最小应力为0的循环,此时应力比为0;

13、疲劳寿命:疲劳失效时所经受的应力或应变的循环次数。将在同一试验条件下所试一组试样的疲劳寿命观测值按大小顺序排列时,处于正中的一个数值称为中值疲劳寿命,当试样数为偶数时,取处于正中的两个值得平均值;

14、N次循环的疲劳强度:从S-N曲线上所确定的正好在N次循环失效的估计应力值。也称为N次循环的条件疲劳极限。此值的使用条件必须与用来确定它的S-N曲线的测定条件相同,一般是指在平均应力为0的条件下,给定一组试样的50%能经受N次应力循环时的最大应力或应力幅,也就是所谓的N次循环的中值疲劳强度。对称循环下用σ-1N表示,非对称循环用στN表示;

15、N次循环的p%存活率的疲劳强度:母体的p%经受N次循环而不失效的应力水平的估计值。其中,p可以是90、95或99等;

16、疲劳极限:指定循环基数下的中值疲劳强度,常用στ表示,对称循环下也用σ-1表示。循环基数一般取1e7。将指定循环基数下,具有p%存活率的疲劳强度称为p%存活率的疲劳极限,对称循环下常用σ-1p表示;

17、S-N曲线:应力与至破坏循环数的关系曲线。其中,应力可为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应力幅或应力范围,常用线性标尺或对数标尺;N通常采用对数标尺。此曲线表示规定平均应力、应力比或最小应力下的S-N关系,通常指50%存活率下的这种关系(也就是在各应力水平下拟合中值疲劳寿命的曲线,是所加应力与50%母体能尚存的破坏循环数之间关系的估计量。也可定义p%存活率的S-N曲线,p为50、90、95、99等);

18、p-S-N曲线:画在同一张图上的一族不同存活率的S-N曲线,反映了不同存活率下的S-N关系;

19、滞后回线:一次循环中的应力-应变回路。将材料在循环加载下的应力-应变响应称为循环σ-ε曲线,通常指循环稳定后的应力-应变响应;

20、ε-N曲线:应变与至失效循环数间的关系曲线;

21、名义应力:不考虑几何不连续性(如圆角、孔、沟等)所产生的影响,按简单弹性理论计算的净截面上一点的应力,常用σ表示;

22、局部应力/应变: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缺口或其他应力/应变集中源处某点的应力/应变;

23、理论应力集中系数是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缺口或其他应力集中源的最大应力与相应名义应力的比值,常用Kt表示;疲劳缺口系数是在相同条件和在N次循环的相同存活率下,无应力集中试样的疲劳强度与有应力集中试样的疲劳强度的比值,常用Kf表示,使用时应注明试样的几何形状、应力幅、平均应力和疲劳寿命值;

24、尺寸效应:由于试样或零件的尺寸增大而引起的疲劳强度降低的现象,是大试样的疲劳强度与其他条件相同的标准尺寸试样疲劳强度的比值,常用尺寸系数表示;

25、表面系数:由于试样表面情况或环境改变而引起的疲劳强度相对变化,常用β表示;

26、定义疲劳强度降低系数为零件的对称疲劳极限σ-1D与材料的疲劳极限σ-1的比值,正应力下用KσD表示,切应力下用KτD表示;定义平均应力影响系数为将平均应力折合为等效应力幅时的折合系数,也称为不对称循环度系数,正应力下用ψσ表示,切应力下用ψτ表示;

27、循环比:在某一应力或应变水平下所经历的累积循环数与由S-N曲线或ε-N曲线所估计的疲劳寿命的比值,常用C表示。而循环比的和则可用来表示谱载荷下疲劳损伤的积累;

28、应力强度因子:均匀线弹性体中特定形式的理想裂纹尖端应力场的量值,常用K表示;而常用断裂韧度来表征裂纹扩展的阻力;

29、表面冷作强化:由于表面冷作变形在表面层内产生了压缩残余应力和使表面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所引起的疲劳强度提高的现象;

30、表面热处理强化:由于表面热处理所引起的表面疲劳强度提高的现象;

31、可靠度:强度超过工作应力的概率,常用R表示;

32、高/低周疲劳:材料在低于其屈服强度的循环应力作用下,经1e4~1e5周次以上循环产生的失效称为高周疲劳,也称为应力疲劳;材料在接近或超过其屈服强度的应力作用下,低于1e4~1e5周次塑形应变循环产生的失效称为低周疲劳,也称为应变疲劳,因其采用应变作为参数时,能得出较好的规律。高/低周疲劳的主要区别是塑形应变的程度不同:高周疲劳应力比较低,材料处在弹性范围,其应力应变成正比;低周疲劳应力一般超过弹性极限,有较大的塑形变形,应力应变不成正比;

33、单/多轴疲劳:多轴疲劳指多向应力作用下的疲劳,较为普遍,如弯扭复合疲劳、三轴应力疲劳等;单轴疲劳指单向循环应力作用下的疲劳,这时零件只承受单向正应力或单向切应力,如单向拉压循环应力等。需要注意的是,单轴载荷作用下,缺口处的应力状态往往是多轴的;

34、按载荷工况和工作环境,可以将疲劳分为常规疲劳、高低温疲劳、热疲劳、热-机械疲劳、腐蚀疲劳、微动磨损疲劳和冲击疲劳。

欢迎关注汽车CAE仿真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