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节刚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就传回了喜讯——确认在云南高黎贡山发现一昆虫新种并命名为杨氏胡蜂(虫旁加扇)。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1)

近年来,随着云南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大量新物种、新记录种不断被发现,其中多个种类刷新了记录:

2018年,在德宏盈江发现4种无尾两栖类新种:盈江掌突蟾、紫棕掌突蟾、费氏异角蟾和盈江棱鼻树蛙,在文山发现湍蛙属新物种——文山湍蛙;

2019年,在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新的比氏鼯鼠种群,经研究确认命名为高黎贡比氏鼯鼠;

2019年5月,在云南丘北县发现宽足锐眼蚌虫;

2019年10月,在广南县发现后臀鮡;

2020年5月,在文山发现2种掌突蟾属新物种:黄腺掌突蟾和费氏掌突蟾;

2020年9月,在文山发现了3个苦苣苔科植物新物种,分别为文山石山苣苔、文山马铃苣苔、毛柱马铃苣苔,在保山市发现了夹竹桃科球兰属植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高黎贡球兰”;

2020年11月,在河口县发现锦葵科一新物种大围山梧桐;

2021年1月,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发现一种形似“花仙子”的植物新种——瑞丽舞花姜;

2021年3月,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无量山保护区鲤形目条鳅科鱼类一新种——川河云南鳅,刷新了中国鱼类新种纪录;

……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2)

云南省以全国的4.1%的国土面积,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各大类群生物物种数接近或超过全国同类物种数的一半,近30年来,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新物种发现于云南。

经统计,1992年至2020年云南省境内累计发现3718种新种,其中新物种2519种,新记录种1199种。

不仅种类多而且还稀有

据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信息显示,云南分布有19333种高等植物和2242种脊椎动物,分别占全国总数的50.1%和51.4%。这些物种很多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和建群种,甚至包括一大批孑遗种、独特种和古老种,它们使云南成为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最为典型、最为集中的关键地区。云南分布有《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中记录的珍稀濒危植物15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2种,分别占全国的41.0%和57.1%。其中亚洲象、绿孔雀等500多种脊椎动物,为云南特有或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3)

绿孔雀

全球共有3种孔雀,绿孔雀、蓝孔雀和刚果孔雀。其中,分布于中国的只有绿孔雀一种,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目前仅分布于云南省境内,属于极度濒危物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除了绿孔雀之外,云南还拥有众多的“旗舰物种”。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4)

通讯员 李家鸿 摄

天行长臂猿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又名天行长臂猿,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被列为全球性濒危物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恩梅开江以东的高黎贡山,是高黎贡山特有物种,在我国仅剩100余只,片断化分布于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市辖区高黎贡山保护区和猴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的部分区域。保山市是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在中国最重要的栖息所,共有22群60只左右,长臂猿在系统发生关系上属于人类的近亲,对长臂猿生态、行为、社会结构、意识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自身的秘密。天行长臂猿名字中“天行”二字,取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寄托了科学家对这一种群数量极其稀少的长臂猿在自然界顽强生存下去的希望。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5)

通讯员 龙勇诚 摄

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又叫黑白仰鼻猴,当地人叫“雪猴”“青猴”“白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已被列入世界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保护级别一级。仅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南缘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当中,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一个狭小地域。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6)

通讯员 罗金合 摄

怒江金丝猴

怒江金丝猴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继川、滇、黔、越南金丝猴之后,1998年才发现的第五种金丝猴,是全球动物学界的一个里程碑,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添了新的旗舰物种。在中国境内,怒江金丝猴现仅生存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存估计数量约230只,属极度濒危物种,特别需要关爱和保护。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7)

通讯员 何海燕 摄

双角犀鸟

双角犀鸟属犀鸟目犀鸟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长90厘米至125厘米,是空中的巨无霸。双角犀鸟在国内是罕见的留鸟,主要分布于云南西部,目前在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栖息于低海拔热带雨林。

在云南,珍惜动植物不胜枚举,放眼云岭大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美丽云南早已成为共识和自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为云南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云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也坚持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生态环境。

云南生物为何如此多样?政策保障不可或缺

云南生物多样性具有丰富性、特有性和脆弱性的特点,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长期以来,云南铆定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定位目标,高位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8)

云南省自2013年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以来,已陆续出版《云南大百科全书·生态》《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等重点研究成果。2020年,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多部门共同发布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发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此外,2018年9月出台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开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立法先河,将监督管理、物种和基因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和惠益分享、法律责任均写入法规。

在云南,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亚洲象从150多头增长到300头左右,滇金丝猴从1400只增长至3000多只。西黑冠长臂猿、黑颈鹤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华盖木、漾濞槭、巧家五针松等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繁育人工种群10万余株,回归3000多株,迁地保护的华盖木、滇桐等已开花,部分种类能正常结实。

“每挽救下一个物种,我都异常兴奋,不仅是挽救了一个物种本身,也是帮助人类抢救回了一种基因资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孙卫邦说。

怎么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云南的回答

2021年9月13日,在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综合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介绍,云南省生态环境部门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抓紧抓实,助力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不仅成立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各州(市)也分别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或领导机构。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9)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共建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保护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14.3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1.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0%,生物多样性宝库更加牢固。其中,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占红线面积的55.2%,构建了云南省“三屏两带”的生态安全格局。实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10)

此外,云南还不断加强与英国、荷兰、德国等国家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等国外机构和组织的交流,合作开展了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与毗邻的缅甸、老挝、越南合作分别开展资源保护联防、生物廊道建设、自然保护区共建等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云南正以无限地潜力和优势

向全世界宣传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行

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

社会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让全世界共享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福祉

让我们期待云南

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舞台的

精彩表现

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近年在云南发现的美丽物种大片。↓↓↓↓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11)

瑞丽舞花姜,舞花姜属植物新种,发现于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瑞丽舞花姜花型独特,网友们称赞其为林中翩翩起舞的“花仙子”(资料图片)。新华社发(申健勇 摄)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12)

高黎贡球兰,夹竹桃科球兰属植物新物种,发现于云南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球兰属植物花序呈球状,如脂如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资料图片)。新华社发(侯云鹏 摄)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13)

高黎贡球兰(资料图片)。新华社发(侯云鹏 摄)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14)

大围山梧桐,锦葵科新物种,发现于云南河口(资料图片)。新华网发(河口县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15)

勐海西番莲,西番莲属新种,发现于云南勐海。新种发现的消息一出,就引发了众多“吃货”的热议。据悉,经科研人员攻关,野外数量极其稀少的勐海西番莲,人工繁育已获初步成功(资料图片)。新华网发(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供图)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16)

勐海西番莲花朵(资料图片)。新华网发(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供图)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17)

紫唇姜,姜属植物新种,发现于云南新平,网友评价其“颜值在线”“名字好听”(资料图片)。新华网发(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供图)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18)

文山马兜铃,马兜铃属新种,发现于云南文山(资料图片)。新华网发(蔡磊 摄)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19)

金平异药花,野牡丹科异药花属新物种,发现于云南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料图片)。新华网发(常玉选 摄)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20)

运气海芋,天南星科海芋属新种,发现于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因为名字特别,曾引发网友热议,“转发能有好运气吗?”(资料图片)。新华网发(德宏州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21)

天行长臂猿(资料图片)。新华网发(毕争 摄)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22)

高黎贡比氏鼯鼠,比氏鼯鼠属新物种,发现于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比氏鼯鼠属是世界上最珍稀的哺乳动物之一。鼯鼠又称“飞鼠”,是一种夜行动物,可在大树和悬崖间滑翔,十分神秘(资料图片)。新华网发(供图)

云南独特生物多样性(云南又发现新物种)(23)

独龙江臭蛙,两栖类新种,发现于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资料图片)。新华网发(西南林业大学供图)

策划:胡春 韩焕玉

编辑:孙寅翔

综合整理自 中国科学院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新华网 云南日报 云南发布 云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