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锐 葛晓娟 胡大可 张宇灿 杨茜 谢春晖 詹程开 施雯 方力 章然 边程壹

这是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百家小店调查的第二年。

半个多月里,我们的11路记者在小区周边、热闹巷口寻访了104家小店,轨迹遍布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

这100多家小店中,有近30%的小店去年调查过,70%是新成员。去年调查的老面孔中有一部分关门歇业或转型。

疫情三年,日子过得有点难。小店最期盼的是什么,今年最大的压力来自哪里,杭州,还有什么在吸引小店主们困境中坚守,那些疫情中逆袭的小店,有没有可以分享给其他小店的经验和办法,帮更多小店活下来,活得更好?

100家小店有100种活法。倾听小店故事的同时,我们发放了100多份调查问卷,也因此有了这一群小店店主的粗略画像。

85-90后的店主占了4成多,56.9%的小店在勉强撑着,尽管艰难,超46%的店主表示会坚持下去……

基于走访样本的有限,我们的小店画像也许不够全面。

杭州有多少家这样的小店,我们也不得而知。

但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小店,是一家人维持生计的依靠。这些成千上万的小店,是杭州大街小巷的烟火,是这座城市最基本也最敏感的商业细胞。

他们活跃了,我们的城市才有生机和活力。

疫情下,也许我们没办法为他们做得更多,但他们的忧虑期盼,他们的坚守打拼,值得被所有人看见和关注。

95后小店创业(85-90后的店主占4成多)(1)

95后小店创业(85-90后的店主占4成多)(2)

95后小店创业(85-90后的店主占4成多)(3)

95后小店创业(85-90后的店主占4成多)(4)

95后小店创业(85-90后的店主占4成多)(5)

95后小店创业(85-90后的店主占4成多)(6)

95后小店创业(85-90后的店主占4成多)(7)

95后小店创业(85-90后的店主占4成多)(8)

百位小店主中,新杭州人超七成;85-90后超4成

眼下开店最大压力除了房租还有“不确定性”

104位店主中年纪最大的出生于1959年,今年63岁,年纪最小的出生于1999年,今年24岁。占比最多的是33岁到42岁,43%;43岁到50岁,占22%,50岁以上占20%。95后和90后占15%。

他们中杭州本地人23.5%,外地人占76.5%。

和去年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最大压力来自于房租不一样的是,今年,大部分店主提到的除了房租之外,还有一个是因为疫情起伏等来的“不确定性”。

在沈半路卖水果的小店老板说,17万的年租金大概占了他所有成本的三分之一。而目前开着还可以维持运转的不少店主给出的合理房租成本,应该控制在总成本的15%。

疫情前后对小店的影响各不相同,有不少小店给出的数据是减少了30%,也有部分开在社区里的小店,在客流上保持着稳定,不过进货物资的价格上涨成了另一种压力。

拱墅区长寿路9号的“大碗面”160平方米,年租金20万。旁边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林夜市。

因为武林路改造和疫情的双重影响,武林夜市暂时关闭,但“大碗面”还开着。

老板老陈是个地道的杭州人。

刚开始的时候,面馆的生意很不错,这里也成为了他和朋友的小根据地。因为附近商业的繁荣,也带动了店里的生意。

疫情之后,生意差了不少。

老陈做个测算,毛估估,面馆的营业额比原先减少了约30%。

疫情反复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人不安。

在余杭打石漾路卖水产的周团团和丈夫,白天主要服务周边良渚市民,夜里有杭城小饭店的老板来批发。

小店生意主要靠周末,每天营业额2-3万元。这样的行情,今年春节后只维持了大半个月,3月余杭发生疫情后,周末的生意就跌到7000-8000元/天。

最近因为物流成本和疫情的叠加影响,海鲜的批发价上涨。虽然店面只有20平方米,但因为位置好加上是二房东转租,租金价格高,目前一两个月的营业状况是亏本的。

4月6日,周团团家所在的小区被划入管控区,水产店暂时无法营业。“最怕的就是这样,一个没想到就因为疫情没法开店。”

46%的店主表示会坚守

近两成活得不错的店有这些共同点

生意不好做的当下,对于未来,104家店主怎么看?

他们中的4成表示比较有信心。

正在勉强维持的小店占了将近6成,也有18.6%生存得不错。

有的开出了分店,有的想要扩大规模,年营业额翻一番,也有的守住好品质的同时,不断变化创新思路。

从这次调研的104家小店情况看,文具店、冰淇淋速冻产品批发店、创新甜品店、企业化运作的宠物店、平价老牌早餐店这几家生存得不错。

客流稳定、口碑积累、留住老客、整体消费额度不高,加上不停创新和想办法扩展生意,是两成店活得比较不错的共同点。

2021年营业额300余万,是31岁的湖北人方小玉开的冰淇淋速冻产品批发超市的成绩单。

“我们就是做口碑,客户带客户,生意就少不了。” 去年,方小玉拓展了80家店的送货生意,年底她花10万元,把边上的店盘了下来,并扩大了冰库,“今年一季度的营业额是去年的一倍多。”

今年她最期待的是市场稳定。开年来的几波疫情,方小玉不少的客户都被波及。新的一年,方小玉还想着多做一些拓展:“小店今年的目标是做到500多万营业额。”

他们中的一半人放平了心态,觉得只要不亏钱就会继续开,不会轻易关店。

75-80后店主压力最大

小店是他们维持一家生计的依靠

店是他们养家糊口的根本,他们不能轻易回老家,尤其是75后,80后店主们。

和95后创业失败可以继续选择读研、或者找份工作的洒脱相比,75后和80后店主的现实压力要刻骨铭心得多。

“我的孩子都在杭州这边上学,不能说离开就离开。”是85后店主在调研中告诉我们最多的答案。

95后小店创业(85-90后的店主占4成多)(9)

31岁的云南人小张,兽医专业,在体育场路开这家宠物店三年多,他说“很幸运,又挺过来了一年”。

95后小店创业(85-90后的店主占4成多)(10)

31岁的云南人小张,兽医专业,在体育场路开这家宠物店三年多,他说“很幸运,又挺过来了一年”。

75后,上有老下有小,同样容不得停下来,只能不停奔跑。

60后店主的压力相对小一些,大部分60后店主有了之前开店的积累,在继续开店尚不亏损的前提下,还会继续支撑。

59岁的吴玉兴是余杭仁和人,从1983年开始,吴玉兴就一直在开店,小吃店、酒楼、鞋店、花店、茶楼……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只挣第一波生意”。

2012年,因为半山路拓宽拆迁,吴玉兴带头签字拆了自家的几家店,并且重新找地方,开了现在的面店。

刚开始生意不错的,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花掉100斤面粉。吴玉兴测算过,2000元一天的收入就能保本。

2020年,疫情第一年,小店没亏。

2021年,疫情反复,让小店关关停停,客流逐渐变得不稳定,游客也少了很多。吴玉兴想想,咬咬牙坚持一下,没啥问题。

2022年,疫情第三年,附近不少店坚持不下去了。最让他可惜的是一家网吧。老板30多岁,东阳人,一年亏了200多万,今年交房租的时候,决定不开了。“老板是个年轻人,不像我,打拼了这么多年了,还有些家底。现在的年轻人,出来开个店,就遇上疫情,爸爸妈妈给的那点底一下子就耗没了。”

近9成小店主享受不到“减租礼包”

最希望更多惠及小店的政策可以出台

另有三成店主,正在思考转型或者新学一门手艺,增加自己未来生存的技能力。

42岁的江西人钱梅芳在杭州打拼20多年,靠着勤劳苦干,开了一家40平方米的社区花店。之前,因为小店坚持15年免费为路人打气的事,还冲上过热搜。

疫情反复,开业、庆典、活动、聚会等大为减少,对他的鲜花销量冲击蛮大,线下客户比较少,线上做营销也没多大起色,目前生存得不容易。

但钱梅芳在不断努力,突破困境,过去半年尝试开抖音、小红书号。请不起人拍摄,他就都自己学着做起来。

让他欣慰的是,早几年在小店对面,买了一个小房子,孩子顺利入学,老人也过来一起生活。孩子、老人都好,心里就很安定,也生长出很多勇气。

他说他依然看好杭州和市场,对未来还是充满了信心。

截至发稿,106家小店中90%以上的小店享受不到杭州各城区陆续在出台的“减租礼包”。

他们希望能够出台“杭州扶持50条”甚至“60条”,政策惠及的面可以更广一些,能在眼下最难的时候,得到一定程度的扶持:“想保住小店,保住市场,保住就业,房租上是不是问街道或社区租的也能纳入减免范围?另外五险一金以及水电费上是否也能适当减免?”

4月9日下午,一则《餐饮、零售、旅游、运输等行业有利好!浙江14部门联合推出53条扶持政策措施》的消息传来,这让小店店主们看到了希望:省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意见》,更大力度帮助浙江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意见》共提出53条助企纾困扶持政策措施,针对餐饮、旅游等不同行业分别提供扶持。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