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的审美能力哪里提高了(你可以用三天假期)(1)

有人在公众号里给我留言:

记得你刚写过一篇文章《就算整个世界都那么慌忙,你也可以找准自己的节奏》,文章中说到了“加薪升职,你只要做对这五件事”,我可以读出,你是不赞同这种观点的,那为什么,你又写出了《学会这五招,你就能在旅行中拍出美美照片》?

这两篇文章,是不是自相矛盾?

类似的,三天假期把审美能力提升50%,有没有可能?

要回答这几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学习的原理。

其实我在《就算整个世界都那么慌忙》一文中有提到:

“成长,快与慢。

我们可以找专家帮助定位方向,从而坚定不移,但是,这以后的路,也还是要自己走。

我们可以掌握快速读书的秘诀,但是,书还是要一本一本读,还是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吸收化为己有。

前者,可以快。后者,往往只能慢。”

很显然,提问的人并没有认真阅读文章,或者是读了并没有理解。

我从来不冤枉任何人,我只是从现象进行推断。这也是我一向以来的学习态度。

我的观点很明确:

掌握“术”可以快。

掌握“道”往往慢。

但即使是“道”的掌握,也有一种情况下可以缩短学习时间:

明师指点。

简单来说,就是别人给了你一整张学习地图,你可以按照这个地图前进,而不需要走太多弯路。

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其实就是这样的学习地图。

所以我们应该花时间在寻找学习地图上,然后坚定不移地沿着路线前进。

由于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太快,知识趋于碎片化,所以往往没有现成的学习地图,需要自己去筛选,然而人的学习能力高下,往往就在这里有了区分:有人可以快速地鉴别,而有些人却会蒙昧地试了很久却还不得要领。

审美能力不错是抽象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然而如果有人给出指引呢?

至少不需要从成千上万的书中自己去挑选。

至少有很多范例可以参考。

至少可以快速打开自己的眼界。

眼界,有时候是这样的:你一旦看到了更大更美的世界,就不可能再倒退回去。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先说明:

审美能力到底有什么用?

如果人们确知,审美能力能够帮助自己赚钱、获得自由,当然会趋之若鹜。

很多人觉得,审美能力又不能当饭吃,还是手里的工作要紧,所以,这是一个不紧要的事情。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审美的确是用处不大的,不能直接换来金钱,但对于有些人来说,不是“仅仅可以”的问题。

时尚界、设计界,都是靠审美吃饭的——当然不能说都是高大上,有时候,要屈从于大众审美,但是从长远趋势来看,大众审美也不会一直居于庸俗——请原谅我使用这个词——人对于美的追求,一旦觉醒,美的消费力就会非常惊人!

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进步到一个程度就面临瓶颈,真相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审美能力得不到突破!(好吧我承认我是从自己身上领悟到的……)

以前有位同事举过一个例子:穷人都买不起宝马,但是他们不会否认宝马是美的。

没受过良好教育的富一代,可能会致力于物质上的穷奢极欲,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却往往会加进音乐、艺术等成分。

简言之:

美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追求,可能会因为生活原因而暂时搁置,但只要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人性中对于美的渴望会渐渐抬头。这不是无中生有的东西,而是整个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美,也是一种内驱力。一旦美的意识觉醒,人对于自我、对于周遭的世界、对于生命,都会有更高的要求。

让人感觉悲摧的是:现代中国社会,由于生活压力,的确对于美造成了很大的摧残。眼前的苟且,重碾了诗与远方。

我只是始终相信,美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然而我并不是要说服谁,每个人对于生活,都应该有自己的定义。习惯于脏乱差、苟安、每日昏盲地活着,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只是想要给那些对美有渴望的人以信心。

现在,简单粗暴上地图:

书籍:

美学家潘知常推荐美育初级读本:

1、贡布里奇《艺术的故事》2、林语堂《生活的艺术》3、李泽厚《美的历程》4、傅雷《傅雷家书》5、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6、潘知常《没有美万万不能》7、曹雪芹《红楼梦》8、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选》9、纪伯伦《先知 沙与沫》10、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除了这个书目,我另外推荐:

蒋勋《蒋勋艺术美学(全6册)》、《蒋勋说唐诗》

东山魁夷《美的情愫》

电影:

《寻访千利休》(2013)

《末代皇帝》(1987)

如果有充足时间,可以多看《历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电影》:

douban/doulist/483485/

网上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museum/ 开放近40万件藏品的高清大图,美仑美奂

中国书画博物馆:yueyaa/museum/ 历代名画高清图谱,美不胜收!

深度文章:

大家

大象公会

精致视频:

一条

精美图片:

视觉志

花瓣

VICTORIASCOLOUR

微信图文:

《108张图看尽紫禁城的春夏秋冬》:mp.weixin.qq/s?__biz=MjM5MTc0MDU2NA==&mid=403204628&idx=1&sn=8279a5576a518125d8e29c1376462603&scene=25#wechat_redirect

这篇文章里有很多图片,建议不要只是走马观花地看,而是带着分析和思考:

为什么美?

美的具体体现是在哪里?

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

配文的涵意是什么?

单独一张图片、一个季节的图片、四季的所有图片分别给人怎样的感觉?

先就这些吧,如果想深入些,也是很大的研究量。

这个列表里没有包括音乐的部分。如果想要了解,可以听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经典名家。

推荐是给出来了,能不能静下心去看呢?

较好的方法,是安安静静地,拿出相对完整的时间,专注地读书、看电影、看网站,读书累了,可以换作电影休息一下,看电影累了,可以看看网站,这种交替学习法,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还是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进行思考和运用:

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有什么帮助呢?

可以改善我的着装风格吗?

可以提升我的谈吐吗?

可以让我对事物的感知更加敏锐吗?

可以让我的分析能力更加全面吗?

我可以把这张图运用在我的工作PPT里吗?

审美的提升会让我达至精神享受的层次吗?

会加深我对生命的理解吗?

会帮助我完善自己的人格吗?

……

这样的思考是无穷尽的。

我学的任何东西,其实都在我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豆瓣、书里有体现了,也影响了我的性格养成和生活方式,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运用,运用合宜,会激发我们更大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审美能力持续提升。

在这里,我一直强调的是“审美能力”,不错,审美更多来说是能力而非心态。有人问我,整天都这样快乐是因为心态好吗?我回答不是,单只心态好是不够的,毕竟我们不能靠乐呵呵地喝西北生活,好心态还需要结合能力。强有力的技能,是我们茁壮地生活在这个世间的支撑,审美,也是这样的一种能力!

现在回到我们文章开始的问题:

三天假期把审美能力提升50%,有没有可能?

如果你能够沿着这个地图,愿意踏踏实实不浮躁、安安静静地读书、认真地看图、看电影,愿意带着思考,而不是走马观花,我想你可以。

但是,我只是带你到门口,能否走进去,能走多远,最终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今日题图:摄于湖南郴州资兴千福塔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