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1955年,我国评出了十大元帅,然而他们在称呼上也有所不同,有的习惯性被叫做帅,有的则被称为总,也有的被称为老总。

其中能被称为老总的,只有“朱彭贺陈”四人,甚至还有位不被毛主席“认可”。

这四位为什么会被称作老总?四人中又有谁,在毛主席心中“落选”了呢?

开国十大元帅和大将(十大开国元帅中)(1)

一 、朱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朱德作为人民军队将领的传奇故事,由南昌起义拉开序幕。

从表面上看,他只是负责设宴邀请留守部队长官,并将他们拖住,可实际上他的贡献远远不止于此。

在起义失败后,原先掌握军队的很多将领都离开了,但朱德没有走,不仅没走,他还利用过去的经验和威望,把很多人劝留了下来。

之后,他在手里仅仅只有三个排的情况下,硬生生整编出了几千人的军队。

这份整军能力,无愧于“红军的缔造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等称呼。

不过更关键的是,他在最绝望的时刻给予了战士们希望,并且为革命保留了至关重要的火种。

在部队行至天心圩,很多人想要放弃的时候,他说:

“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就能成功!”

开国十大元帅和大将(十大开国元帅中)(2)

在三河坝战役中,朱德于绝境中硬生生保住了800多人,看着人数不多,但这批人中很多都上过军校,受过专业军事教育。

后来成为了革命的中坚力量,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林彪、陈毅以及粟裕。

除了革命贡献大之外,朱德还对党十分忠诚,革命信念坚定。

早年间,朱德曾找到陈独秀,希望入党,不过陈独秀觉得他是一位旧时代军阀,就没有答应。

遭到拒绝后,朱德并没有放弃,反而是一路找到欧洲,最终在周总理的介绍下加入了党组织。

后期,不管他在军队中有怎样的威望,都始终坚定跟党走,践行党指挥枪的理念。

开国十大元帅和大将(十大开国元帅中)(3)

1935年,张国焘妄图另立第二中央,逼迫朱德表态反对中央北上,同时还让他断绝和毛主席一切联系。

朱德当场就拒绝了,批判了张国焘妄图分裂的意图,并且明确表示:

“要讲团结,天下红军是一家,谁都不能搞分裂。”

“全世界都知道朱毛在一起好多年,你让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

在革命的过程中,朱德始终坚定的站在毛主席身后,做出了很多贡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游击战十六字诀”。

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毛主席说的,实际上这是毛主席与朱德的共同创造。

还有“毛主席思想”也是大家集思广益的结果,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毛主席,第二大的就是朱德。

就连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照片的时候,挂的都是毛主席和朱德两人,由此可见朱德的贡献。

同时,在红军时期,八路军时期以及解放军时期,朱德都担任过军队总司令,因此称他一句“朱老总”毫不为过,

开国十大元帅和大将(十大开国元帅中)(4)

二 、彭德怀:横刀立马,彭大将军

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7位都曾经参加过南昌起义,而彭德怀恰好是没参加的那三位之一。

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同时被尊称为“老总”,这也能看出他后来是多么的耀眼。

他的光辉故事,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建立工农红军第五军开始。

此后他加入井冈山,一边建立革命根据地,一边英勇作战,红军建立初期第1次辉煌胜利,就是他带队在长沙打出来的。

此后长征路上,虽然路途艰险,但是他也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勇武,抢渡湘江口、回攻娄山关、先打老鸦山、再占遵义城。

就连毛主席都对他心生钦佩,并且写诗赞叹道:“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开国十大元帅和大将(十大开国元帅中)(5)

彭德怀虽然勇武,但绝不是一介莽夫,恰恰相反,他心思细腻,在军政两方面都颇有才能。

遵义会议上,他旗帜鲜明的支持毛主席,后还被选为中央5人军事小组的一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彭德怀在一众军事将领中,地位仅次于朱德,能力和贡献也都非常出色。

不过彭德怀军旅生涯中最耀眼的一段,还是“抗美援朝”。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插手导致北朝鲜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于是北朝鲜向我国求助。

对于是否该支援北朝鲜这件事,国内众人持多种态度。

有的人认为可以打,但是应当先收复台湾,也有的人认为,建国之后百废待兴,不适合再树立强敌。

而对于这件事,毛主席和彭德怀等人的态度高度一致,那就是打,而且还要狠狠得打。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开国十大元帅和大将(十大开国元帅中)(6)

一开始,毛主席准备委任林彪为志愿军总司令,不过林彪不大看好这场战争,于是重任就交给了彭德怀。

彭德怀带领志愿军登陆朝鲜半岛后,三战三胜,直接把“联合国军”打回了三八线以南。

而且还把“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打到“被免职”,可以说是大振我军威风。

此后,虽然由于我军后勤问题而使得战场局面逐渐陷入僵持,但整体来说还是我军占有优势。

原本猖狂的美军,最后也不得不主动坐到谈判桌前,商议停战协定。

开国十大元帅和大将(十大开国元帅中)(7)

这一战,被视作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不仅让我国在国际上彻底打响了知名度,而且也让各国知晓了我国不能轻侮。

抗美援朝之前,我国让美国人不要越过三八线,美国人置若罔闻;

到了抗美援越,我国警告美国人不要越过北纬17度线,美国人乖乖听劝。

这前后鲜明的对比,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弱国无外交”。

而亲自带领志愿军为我国立下浩浩国威的彭德怀,也在此后更无愧于“彭老总”一称。

开国十大元帅和大将(十大开国元帅中)(8)

三 、贺龙:两把菜刀,一种革命

与朱德相似,贺龙曾经也是旧时代军阀中的一员,而且他职务更高,朱德是旅长时,他就是军长了。

早年间,贺龙出生于湖南地区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由于家里穷,所以他自小当长工,结果因为不满地主家的恶霸欺凌,他怒而挥刀,砍伤了地主恶霸。

后来,他一路走南闯北,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不过由于多次入狱,身份比较扎眼,所以他选择返乡。

在家乡,贺龙召集了21个有志青年,然后提着菜刀,就冲进了当地盐税局。

延税局的官员长期横行乡里,仗着有枪,为非作歹,却没有什么胆魄。

以至于贺龙等人一战功成,不仅缴获了大批物资,还拿到了几十支枪,凭借这些枪,贺龙慢慢拉起了他的20军,成为了军长。

“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说法,也正是由此而来。

开国十大元帅和大将(十大开国元帅中)(9)

除了是大军阀之外,据说他还曾经是“哥老会大哥大”,行为处事颇有旧军阀的派头。

不过,这都是南昌起义之前的贺龙,南昌起义后,贺龙烧掉轿子,卷起裤脚,自愿投身艰苦革命生活。

对于贺龙的这个做法,蒋介石非常不理解。

因为他自认为为了拉拢贺龙,已经给予了十分优渥的条件,可是贺龙宁肯放弃一切,也要跟他作对。

后来抗日的时候,两人有机会见了一面,蒋介石提出了心中的疑惑,而贺龙只是哈哈笑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不是一路人,自然说不到一起。”

其实很简单,贺龙等人革命是为了改善底层人民生活,为了改变国家命运,为了崇高的理想;

而蒋介石“革命”,是为了权利和财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私欲。

开国十大元帅和大将(十大开国元帅中)(10)

1927年之前,蒋介石隐藏了真实的自我,因此愿意跟他一起在国民党里搞革命的还有很多;

但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人们看到了他的独裁野心和残苛手段,自然不愿意与他为伍。

因此,大家才会说“1927年加入我党的都是真英雄”,因为那些人无惧白色恐怖,不怕流血牺牲。

而贺龙就是如此,他从20军军长毅然转变为了南昌起义总指挥,这种果敢令人钦佩。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在有旧背景、旧历史的情况下,选择革命,第一个要“革”的就是自己的命。

不过无论是朱德还是贺龙,他们都有这种觉悟,并愿意为革命作出一切牺牲,这样的他们令人钦佩。

至于贺龙被称为老总,除了因为他是南昌起义总指挥外,还跟他发展出了红二军团有很大关系。

1935年,贺龙和毛主席在陕北碰头的时候,毛主席就已经开始叫他“老总”了。

开国十大元帅和大将(十大开国元帅中)(11)

四 、陈毅:上善若水,利而不争

除了上述三位老总之外,我军中的第4位老总是陈毅,他也曾担任过总指挥的职务。

可是毛主席却并未叫过他老总,反而称呼他为“好同志”,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陈毅和毛主席的关系比较特殊,既是同志,又是诗友。

比如说,毛主席平时虽然也会关心其他同志生活上的事,但是说得比较少。

更多的时候只是一起讨论工作,讨论过程中毛主席是“既不迎,也不送”。

不过毛主席跟陈毅不一样,两人在延安的时候就是诗友,平日里写了诗会互相送评,其他交流也多。

聊到畅快之处时,两人就经常在一块哈哈大笑,陈毅欣赏主席的才气,主席则是欣赏陈毅身上诗人般的热烈气质。

或许正因为有这层关系在,两人聊天都是很直接的,称“老总”显得过于客气了,毛主席就没叫过。

开国十大元帅和大将(十大开国元帅中)(12)

第二,陈毅本身甘当绿叶般的角色,这使得他在资历和功绩上显得有些不足。

比如说转战赣南苏区时,陈毅在配合朱德与毛主席;

两万五千里长征他没赶上,在赣南打了三年游击;

新四军时期,他在配合叶挺和项英,等到解放战争,他又想尽办法配合粟裕打“神仙仗”……

陈毅的光芒被这些“红花”遮盖,以至于他看起来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可实际上他的贡献绝对不低,若非如此,组织上也不会授予他元帅军衔。

古语有云,“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用来形容陈毅颇为恰当。

他性格洒脱,不计得失,看起来和朱德彭德怀等人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但实际上也是实打实的“老总”。

开国十大元帅和大将(十大开国元帅中)(13)

第三,陈毅的才能是“多点开花”,相比起来,他在军队里的资历和贡献就不起眼了。

陈毅1923年就入党了,论及党内资历,比贺龙和彭德怀要早不少,两人分别是1927年和1928年入党。

不过“老总”一称,主要指的还是总指挥,偏向于军队方面,因此陈毅在这一块比较吃亏。

除了带兵打仗之外,陈毅在治政和外交上也是一把好手。

上海解放后,毛主席特意委托他担任上海市长,这对于维持上海稳定、发展上海经济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后来,他转入外交部工作,还成为了继周总理之后新中国的第二任外交部长。

要论及才能的多样性,陈毅绝对名列前茅,可问题还在于上面那个点。

开国十大元帅和大将(十大开国元帅中)(14)

“老总”一称主要用于军队,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很难让人们将其联系到一块。

虽然毛主席不叫陈毅“老总”,但是毛主席内心对陈毅还是非常认可的,所以他才会说:

“陈毅是个好同志”。

另外,毛主席还特意出席了陈毅的葬礼,这也足以证明毛主席对陈毅的认可与亲近。

要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后,毛主席谁的追悼会都不去了,只去了陈毅的。

归根到底,无论是“老总”、“总”还是“帅”,其实都只是一个称谓,其中都包含着尊重与敬佩之意,并不需要分什么高低。

或许也正因如此,毛主席才不叫陈毅老总吧,也算是一种“打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