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个狗汉奸,快走!”法警推搡着汉奸梅思平往刑场走去。这个昔日在汪精卫跟前的“大红人”,此时却脸色灰白,腿软得一步都挪不动。

“我!我……”他刚从鼻子里哼出几个音节,便被几个法警不耐烦地打断,一把架起他就向东北角的墙根走去。

刚放下,犯人还未来得及转身,几声枪响,他就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法警确认他死亡后,又狠狠地踹了他几脚,用刺刀恶作剧似地挑破了他的衣服。

汉奸梅思平的死相狼狈不堪,但是历史上他却也曾是五四运动时期,率先冲进曹汝霖官邸,火烧赵家楼的爱国青年。只是沧海桑田,往日的热血青年,临死时怎么会沦落成人人喊打的汉奸呢?

01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

薛家满门被屠杀(他曾带头火烧赵家楼)(1)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一时之间民怨沸腾。23岁的梅思平正在北大预科班学习,强烈的爱国热情促使他走上街头,发放传单,组织演讲,鼓励人们为祖国遭遇的不公平而抗争。

5月4日那天,他带着自己的同学,和示威游行的学生一起,冲进曾经签署了二十一条的曹汝霖家,火烧赵家楼,点燃了五四烽火。

不久,五四运动中被捕的学生返校上课,中方代表也拒绝在巴黎和会的不平等条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胜利,让梅思平热情高涨,他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甚至参与协助李大钊创办社会主义研究会。

在这个社团里,他遇到了一大批热情的革命青年。梅思平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李大钊、陈独秀的文章,借来每一期《新青年》,认真研读。

他喜欢鲁迅的文章,言辞犀利、针砭时弊一针见血。这段时间,他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民主思想著作。很快,梅思平作为北大才子,名声鹊起。

薛家满门被屠杀(他曾带头火烧赵家楼)(2)

大学毕业后,梅思平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这位北大高材生,一上任,就负责《中国革命史》的编辑工作。

更让他受宠若惊的是,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居然是这本书的校对。和蔡元培讨论时事,是工作之余的梅思平常做的事情。

到此时,梅思平接触的依然是思想进步人士,他也还是那个爱国的热血青年。

在报纸刊物上,他和以陶希圣为首的蒋介石御用文人展开论战,积极宣传民主思想,成为名噪一时的“革命志士”。这时候,如果有人说,梅思平以后将是大汉奸,不止别人诧异,恐怕梅思平自己也绝对不会相信!

02.投机钻营的官僚

然而表面风光的梅思平,其实内心正在一点一点被现实的黑暗腐蚀。随着他的名声和地位越来越显赫,他分明看到了横在清贫学者和利己政客之间的鸿沟。几经挣扎之后,无法忍耐清贫的梅思平,转身投入了政坛这个大染缸。

薛家满门被屠杀(他曾带头火烧赵家楼)(3)

梅思平清楚,要想当官,必须要和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人搞好关系。陈立夫兄弟俩作为这个部门的首脑,自然是最佳人选。他处心积虑地拿到了南京中央大学和中央政治学校的聘任书,成功引起了陈立夫的关注,成为二陈派系的核心成员。

可是梅思平哪里想到,命运的每一次选择,都已经暗中明码标价。你可以不选择清贫,但若是用良心换取富贵,那只能走上覆灭的道路。

国民政府准备在首都南京下属的江宁县,推动创立自治县的实验。如果成功,就会在全国推广。梅思平本是著名教授,又是自己的心腹爱将,陈立夫向蒋介石力荐梅思平。

1933年,梅思平以中央政治学校政治中心主任的身份,兼任江宁实验县县长,直属于江苏省。仅仅三年,实验县就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模范县。

薛家满门被屠杀(他曾带头火烧赵家楼)(4)

梅思平在这里实行了一整套独特的统治。将县划分为7个指导区,分派亲信任指导专员。

同时,在这七个指导区分别设立警察局,在乡、村设立 分驻所、派出所,加强国民党专制统治。除此以外,他还在经济领域,诸如土地、税收、商业等进行改革,加大对农民的剥削。把江宁县治理得像监狱一样,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但是,这却成了梅思平骄人的政绩,为他进一步的升官发财奠定了基础。此时的他,俨然成为国民党内冉冉升起的一颗政治明星,不但二陈对他更加器重,就是蒋介石也颇为青睐,大赞陈立夫是伯乐,慧眼识英才。

03.向汉奸靠拢

梅思平正当不惑之年,政治前途一片大好。然而这时卢沟桥事变爆发了。蒋介石召集国民党高层在庐山开会,梅思平也参加了会议。会上,国民党的一些虎将,提出实行焦土抗战,与日军决战到底,坚决不当亡国奴。

薛家满门被屠杀(他曾带头火烧赵家楼)(5)

而胆小懦弱的梅思平却认为,中国打不过日本,真打起来,两国实力相差太大,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最后只有亡国的份。

早已经丧失了爱国热忱,满脑子投机钻营的他,在看不到抗战胜利的情况下,竟选择了亲日。至于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安危,和真金白银,宝马香车相比,什么也不是。

薛家满门被屠杀(他曾带头火烧赵家楼)(6)

此后,梅思平作为中央特派员,被派往香港担任国际机构专门研究所委员,实际主要负责搜集日本情报。他得知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高宗武也在香港,奉命和日本人秘密联系。梅思平立即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周佛海,并牵线搭桥,介绍两人认识。

不久,同为主和派的高宗武,委托周佛海将一份报告,转交给蒋介石。报告详细记载了高宗武和日本人联系的情况。周佛海却私自翻看了情报,并立即告诉了汪精卫。报告里明确提到"日本人希望汪先生出马"主持和谈。

但是,蒋介石并不准备和谈,这份报告只让他火冒三丈,高宗武躲在香港不敢回来。于是,汪精卫让梅思平替代高宗武,前往上海与日本人和谈。

04 投敌叛国的汉奸

薛家满门被屠杀(他曾带头火烧赵家楼)(7)

1938年11月12日晚上,上海日租界虹口六三花园的一家高级料理店,几个日本高官正襟危坐。身穿和服的服务员拉开了门,一个中等个子,身穿长袍的中国男子走了进来。

他不像日本人进门脱鞋,而是穿着筒亮的皮鞋,直接踩在榻榻米上,在日本人愕然的目光中,径直走到壁龛后面坐下。

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生鱼片到嘴里吃了起来。然后环视在场的日本人,自我解嘲的一笑,"我是梅思平,代表汪先生前来。我第一次吃日本料理,第一次和日本人打交道。从现在开始,我就成汉奸了。"

以日本参谋本部今井武夫为代表的的日本谈判团,面对如此做派的梅思平,目瞪口呆,但并不影响他们从中国捞取好处。无论梅思平怎么做,只要他是汪精卫的代表,那就意味着,把中国这只肥嫩的绵羊,送到到了饿狼的嘴边。

薛家满门被屠杀(他曾带头火烧赵家楼)(8)

事实上,就是这次见面,梅思平代表汪精卫和今井武夫就协议和条款达成协议。不久,就在日本驻上海特务机关办事处重光堂,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重光堂密约》。从此,梅思平紧跟汪精卫的脚步,大步走上了出卖国家利益的罪恶道路。

汪精卫下决心投敌卖国后,派遣自己的心腹干将周佛海等人,带着已拟定的投敌声明,到香港与梅思平汇合,在《南华日报》上全文发表。走上了与国民党抗日国策截然相反的道路。

对此,举国哗然。蒋介石下令开除卖国贼的国民党党籍,全国通缉。

05.众叛亲离的民族败类

这时候,一篇署名梅爱文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梅爱文是梅思平的女儿,1939年12月,上中学一年级的梅爱文将自己的演讲稿《我不愿做汉奸的女儿,我要打倒我的爸爸》,发表到温州的《浙瓯日报》上。

薛家满门被屠杀(他曾带头火烧赵家楼)(9)

这样一篇出自13岁小姑娘之手,讨伐自己汉奸父亲的檄文,一时之间舆论大哗,不少报纸刊物,纷纷转载。随后,《浙瓯日报》连续三天,全文刊载了梅思平的现任妻子王绶卿,另外两个孩子梅鹤邻、梅鹤春的署名文章,宣布打倒汉奸梅思平,断绝夫妻、父子关系。

至此,梅思平因为自己的叛国行为,已经是声名狼藉,众叛亲离,有家难回。后来在审判席上,梅思平也辩解说,自己一步错步步错,再也不能回头。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大学者胡适也是曾主和派。但随着战事日紧,胡适意识到,日本侵略者是坚决要灭亡中国的,和谈只是痴人说梦罢了。1938年9月,蒋介石任命胡适为驻美大使,此后,胡适在美国宣传抗战,为中国的抗日奔走呼号,争取了大量的国际援助。

更为国际友人了解中国战况提供条件。后来,胡适自嘲地说起这件事,大意是,作为学者,他像是闲云野鹤一样,自由自在了21年。但是国家有难,民族危机,拉丁摊派到他身上,再苦再难也义不容辞。

薛家满门被屠杀(他曾带头火烧赵家楼)(10)

像胡适这样有良知的学者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与梅思平同属汪伪集团骨干力量的陶希圣和高宗武,在参与各种与日谈判中,认识到汪精卫所谓的"和平救国"不过是障眼法,实质是以国家利益换取个人私利而已。

二人幡然悔悟,在汪伪政权建立前夕,逃离南京,由上海转道香港,在《大公报》上发表揭露汪日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及其附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揭露了日本人的诱降正常,唤醒了一批对和谈抱有幻想的中国人。这就是著名的"高陶事件"。

俗话说,你是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的。无论是胡适脱离主和派,还是高陶对汪伪集团的揭露,都没能阻止梅思平向汉奸深渊的坠落。这个昔日的爱国青年,早已经将民族大义抛到了脑后,他的眼里,只有权力和财富。

06.穷途末路的挣扎

汉奸集团惶惶不可终日,汪精卫为稳定人心,对叛国路上立下大功的周佛海、梅思平等8人,许以利益,组成"最高委员会"。

薛家满门被屠杀(他曾带头火烧赵家楼)(11)

只是,梅思平在汪伪集团内,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梅思平为捞取利益,一面积极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一面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这引起了以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为首的公馆派强烈的不满。

以周佛海、梅思平为首的实力派与公馆派,大搞窝里斗。两派的利益之争越来越激烈,伪政权内部丑闻迭出。

八年抗战,中国人民历尽艰难险阻,最终取得胜利。日本人在投降书上签字的那一刻,也宣布了汉奸集团的灭亡。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梅思平,发现陈公博等人早已卷了钱财跑路了。贪生怕死的梅思平为躲避法律的审判,通过各种途径做垂死挣扎。

但尽管梅思平在法庭上百般狡辩,依然被判处死刑。这样的大汉奸不杀,怎么对的起抗战中千千万万个死在日军屠刀下的战士。

薛家满门被屠杀(他曾带头火烧赵家楼)(12)

1946年9月14日,行刑前,梅思平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三个信封,要求分别转交给妻子王绶卿、蒋介石、谢冠生部长。讽刺的是,他给孩子们的遗书中,留有八个字"努力学习,忠贞报国"。

随后,梅思平被带往刑场。他还没走到墙边,对汉奸痛恨无比的法警,已经一枪打中他的头部。

这个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以换取个人利益的大汉奸,终于结束了罪恶的生命。

不知道梅思平死前,有没有想起那个在五四运动中,为国家尊严、为民族利益而热血沸腾的青年。有没有想起自己点燃的赵家楼的那一团烈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