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癔病

平时生活中,经常听到长辈说谁谁得了癔症,已经疯了。那你知道什么是癔症么?

一、癔病

癔病的可怕(可怕的癔病)(1)

癔病纯属一种心理疾病,大都逞强好胜,自我中心,情绪不稳,易受暗示,具有依赖性,一旦遇到强烈的情绪刺激或其他诱因,就容易发作癔病。

癔病发作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转换反应,一是分离反应。

本病的发病年龄多数在16~30岁之间,女性远多见于男性。癔病的发病率和症状表现随时代和环境的演变面改变。1982年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调查,本病患病率3.55‰,农村高于城市,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之间。

二、病因

癔病的可怕(可怕的癔病)(2)

1.心理因素

个体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经历和反应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幼年的创伤性经历也可能是成年后发生分离转换障碍的重要原因。此症患者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包括:具有暗示性、表演性、自我中心、情绪化、幻想性等。

2.社会文化因素

此症患者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生活在封闭性的同源文化环境中。因此受教育程度、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分离转换障碍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3.生物学因素

目前分离转换障碍的遗传学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发现分离转换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的同病率较高。

三、表现

癔病的可怕(可怕的癔病)(3)

1.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分离型障碍。

(1)情感爆发:患者在受精神刺激后突然出现以尽情发泄为特征的临床症状。情感爆发是癔症患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

(2)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朦胧状态或昏睡,病人突然昏倒,呼之不应,推之不动。

(3)癔症性精神病:患者表现情绪激昂,言语零乱,短暂幻觉、妄想,盲目奔跑或伤人毁物,一般历时3~5日即愈。

(4)癔症性神鬼附体:常见于农村妇女,发作时意识范围狭窄,与迷信、宗教或文化落后有关。

2.癔症性躯体障碍,又称转换型癔症。

(1)感觉障碍:感觉缺失,患者对强烈的刺激只能轻微感觉,甚至完全没有感知,其特征是不按解剖部位分布,不能用神经病理学的知识加以解释。

(2)运动障碍:抽搐发作,常因心理因素引起。发作时常突然倒地,全身僵直,呈角弓反张,有时呈不规则抽动、呼吸急促,呼之不应,有时扯头发、撕衣服等,表情痛苦。客观检查,大脑、唇、舌、腭或声带均无器质性损害。

(3)躯体化障碍: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也可表现为泌尿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反胃、腹胀、厌食、呕吐等症状,也可表现为尿频、尿急等症状,或表现为心动过速、气急等症状。

四、症状标准

1.符合癔症诊断标准。

2.反复出现的以幻想性生活情节为内容的片断幻觉或妄想、意识朦胧、表演性矫饰动作,或幼稚与混乱的行为,或木僵为主。

(1)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或自知力障碍,对疾病泰然漠视。

(2)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1周,其中可有短暂间歇期。

(3)排除标准:排除分裂症或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其亚型包括癔症性附体障碍和癔症性木僵。

五、治疗

癔病的可怕(可怕的癔病)(4)

1.药物治疗。

精神内科专家称目前尚无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特效西药,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因为癔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脑衰弱、疼痛、失眠等症状和身体不适感,这些症状往往是诱使患者发作的自我暗示基础 所以治疗时需要相应药物控制症状。临床资料表明,小柴胡汤、承气汤、甘麦大枣汤、逍遥散或百合清脑静神汤等方剂都对精神因素引起的躯体病理反应者有良好效果。

2.暗示疗法

这种暗示疗法特别适用于急性起病的患者,是消除转换障碍的有效措施,这种暗示疗法可分为觉醒时暗示和催眠暗示两种。患者迫切要求治疗者,在觉醒状态下,通过语言暗示,或配合适当理疗、针刺或按摩,就能够取得良好效果。这种治疗方法特别适合于病程较长,病因不甚明确的病例,往往需要借助药物或语言催眠疗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阻力,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3.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在催眠的状态下,帮助病人重现被遗忘的痛苦体验,发泄压抑的情感,一阵哭喊之后病人的癔症也就治好了。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治疗癔症性的遗忘,身份改变,缄默不语或僵住不动等症状。当然这种治疗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

4.心理疗法

主要用于癔症病人在不发作时进行。癔症病人一般都有某些性格倾向,起病又多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因此,平素应帮助病人了解本病的有关知识,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同时还应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应付各种不愉快事情的方法。从而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反复发生。

六、护理

癔病的可怕(可怕的癔病)(5)

护理时应加强心理暗示,采用支持心理暗示疗法,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激发其对生活的热情,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多给予关心、同情、安慰,给予患者生活上必要的帮助,多做细致的思想开导,辅以热情的关怀。随时疏导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为改善患者的不愉快情绪,亲属可有意识地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有兴趣的事物或让患者暂时离开当时环境。

七、症状危害

1.癔症患者会在疾病的影响下,会出现情绪的变化,有时候由于受到刺激,就会突然自己在哭,还会大吵大闹的,也会因为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心里累积很多不开心的事情,他们就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

2.影响身体健康,有些癔症患者会出现夜游的现象,患者们会半夜起来,到处走,或者是做一些危险的事情,而他们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做过什么。

3.患者会因为癔症的影响,会导致患者出现昏睡,有时候这种患者会突然就会晕倒,怎么叫他都没有反应,严重的患者危害生命。有些患者则表现出情绪兴奋,或者是表现出奇怪的表情。

4.癔症最显而易见的危害,则是癔症症状,会使患者出现自虐或伤人毁物的举动,造成患者躯体上受伤和一定的物品损失,癔症患者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患者会处于一种幻想与现实混淆,造成精神和行为失常的状态,扰乱正常的生活。

5.患上癔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致使患者的身躯受到严重伤害,因患者时常会出现到处游走的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八、自我调治方法

癔病的可怕(可怕的癔病)(6)

1.用科学知识,铲除消极暗示癔病是某种诱因的暗示而导致的一种心理疾病,其中社会文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2.放下心理包袱,轻松生活癔病常在特殊性格的基础上,由于急剧的或持久的心理紧张刺激的作用,以及其他因素的参与而发生。病症的发作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情绪的发泄,是一种社会逃避的行为。为了防止癔病的发生,应消除心中的郁结,放下心理包袱,面对现实,重新鼓足生活的勇气。

3.了解自己,承认不足癔病症倾向的人,总以自我为中心,好当众表演,一味夸耀自己的聪明、才华,过分渴望得到大家的赞赏或注意。孙子说过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可以用来指导自己战胜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

4.不妨用充满信心的言语指导和鼓励自己。在心理治疗中,语言的暗示作用是常用的方法。你应该用肯定而充满信心的言语指导和鼓励自己,你会发现情况会越来越好。

5.用坚强的意志战胜癔病的侵扰。癔病症倾向者意志很薄弱,容易感情用事,是人格不成熟的表现。为了实现目标而应控制一时的感情冲动,约束自己的言行。

6.试试情绪自我调整法。癔病症者的情绪表达往往很过分,旁人常无法接受。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便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作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这种情绪表达的看法。另外,还可请好友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或在事后请好友对自己今天的表现作一番评价,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达的过火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情绪表达上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度的效果。

本次的“可怕的癔病!”就分享到这里了,咱们下次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