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解全集第四十五讲(道德经精讲第十讲)(1)

道德经讲解全集第四十五讲(道德经精讲第十讲)(2)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讲解:

充满智慧的古人,“不自持,不自以为是,认清了无的哲学意义和价值。”以其无私,反而成就了有私。成就了公者千古,显露了私者一时。道者为根基,德者为表达。有道之人,才能成为有德之人。德,是尊重道、依循道的结果。“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是古代圣贤发现的一个最根本的规律。“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明白,要创造并养育这个世界,却不去据为己有;要无所不为,却又不自恃其能;要成为万物之主,却又不任意宰制他们。从而形成深不可测的恩德。  

《道德经》连续问了六个问题,即:“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大意是——第一,使灵魂与真道合一,谁能做到毫无离隙呢?第二,使血气变得柔顺,谁能做到像婴儿一样柔弱却强有力呢?第三,洗净内心的杂念,谁能鉴别是非透亮如明镜呢? 第四,爱民掌权,谁能舍己顺道、无为而治呢? 第五,运用心智,谁能因应天意、如雌随雄呢?第六,明白通达,谁能超越人智、摆脱知识呢?能够做到上述六个方面的“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圣王,也是中华民族最难得的伟大机遇和福气。

说来说去,关键还是一个有无的关系。把无变成有很伟大,把有变成无也很伟大。

不自是,不自持,不自有,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呀?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这是人世之间最高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