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和音乐的故事,在他还没当导演、还被标记为「屌丝男士」的时候,就一再地被媒体提起。既然是故事,则多半带着励志的企图。

比如说他上小学时想学二胡,被二胡老师嫌手指短,不合适。转而学小提琴,小提琴老师直接说:「你没音乐天分。」

小提琴老师很耿直。这句话对大鹏打击很大。当时他刚上初中,在长春念大学的表叔寒假带回一把吉他,大鹏看呆了。他说服母亲花了80块(在90年代,这个钱可以买20盘正版磁带)给他买了一把吉他,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一部让人失望而归的电影(刻意打低分就不免戏多了)(1)

Beyond四子时代最后一张唱片《乐与怒》卡带版,出版于1993年。相信每个80后男生都拥有过。那么问题来了,Beyond算「摇滚大师」吗?这个问题争论了很多年

关于奋斗的故事总是分外感人。Beyond当年还是一支地下乐队,奋斗多年却一直默默无闻。后来Beyond受到主流音乐工业赏识而有机会从地下走到地上,深感现实之艰难与理想的遥远,他们写了《再见理想》,这首歌,大致可以看作是《缝纫机乐队》的蓝本。

《缝纫机乐队》讲述几个普通人为了梦想在小城集安努力打拼,用音乐传递心声。

大鹏自身的成长经历让他具备两种年龄层的特质。

大鹏是一个标准80后,个人与时代的抉择在他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他的父辈们出生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他曾在本片宣布定档的公开信中写道:「我妈以前是唱评剧的,在县剧团工作,后来剧团倒闭了,下岗的叔叔阿姨们组织大家一起给人家唱婚礼和开业,所以我妈一直不同意我搞文艺,我13岁开始练吉他都是躲在厕所练。」

大鹏用《缝纫机乐队》推广曲《都选C》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一部让人失望而归的电影(刻意打低分就不免戏多了)(2)

我要的并不在这里

你给的答案没意义

此刻我怎么可以输给你

所以我每一个都选C

其实早在窦唯的《哦!乖》与Beyond的《爸爸妈妈》中都有表达出这种叛逆(当然后者有更深的政治隐喻,不展开)。

韩寒曾在某次访谈中提到:中国没有青年人这个群体,因为现代人的教育理念是在大学毕业后就要拼命挣钱,被婚姻和房子绑架,这完全是中年人思维,这背后指涉的是一种文化断代。

在《缝纫机乐队》中理想与金钱的捆绑/对立非常明确,大鹏饰演的主角程宫,他的每一个选择都以金钱为导向。

金灿灿的银行卡、不断出现的存款数额、白色貂绒,都是很明显的金钱符号;相对应,片中最能代表理想符合的就是那个巨大的吉他雕像,那是一代人的精神象征,但是它也可以在瞬间坍塌,这就是现实。

一部让人失望而归的电影(刻意打低分就不免戏多了)(3)

乔杉COS涅槃乐队著名的唱片封面

配角设计上,小萝莉与岳云鹏饰演的父亲,本身就有一种对抗关系,似乎在暗示「无能的父辈」,是在现实面前低头的铁证,他们身体里流淌着年轻的血液,大脑却是中年人的思维,

这是中国式「垮掉的一代」,同为摇滚乐电影,我们不能像《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那样嬉皮任性,可以居无定所,旅行冒险,随遇而安。在《缝纫机乐队》中,这群摇滚乐手们的敌人是房地产,要想方设法在黑心开发商的推土机前谋求生存空间;保卫心灵图腾的方式是在领导面前献唱。

这很荒谬,但也很现实对不对?

一部让人失望而归的电影(刻意打低分就不免戏多了)(4)

这是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Love & Peace,音乐、大麻与性。很多年以后,它成为了城市文艺青年心灵图腾一样的事件。同名纪录片今年在上海放映时,年轻观众带上了酒,跟着画面high,电影院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除了拥有80后独有的挫败感,大鹏还保持着类似90后,甚至是00后的信息敏锐度,他们对网络视频,新媒体的饥渴式崇拜让他们热衷于虚拟性交互。

大鹏早年做过视频节目、脱口秀、网剧,最后才是电影,与那些根正苗红的电影导演不同,他似乎没有那么多包袱,即便在《缝纫机乐队》中,题材有所拔高,他也没有将自己摆到一个高冷的位置上,况且这样的从业经历也让他清楚明星、观众,这两个对立面不同的特征,以及如何去与他们沟通,最重要的还是大鹏真的了解现代人需要怎样的娱乐方式。

比如在《煎饼侠》、《父子雄兵》以及《缝纫机乐队》中,他很巧妙的利用八卦明星效应、漫画风格的分隔剪辑、朋友圈、真人秀直播、快手刺激观众神经。

除此之外,大鹏还很擅长如何「包装」明星,从《煎饼侠》中的袁姗姗和柳岩,到《缝纫机乐队》中的古力娜扎,大鹏对女主角的选择很老练。

一部让人失望而归的电影(刻意打低分就不免戏多了)(5)

娜扎在片中的角色叫丁建国,不要笑,可以说也很年代印记了

《缝纫机乐队》中娜扎的人设很讨巧,娜扎此前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对音乐一窍不通,但在本片中,她靓丽的外表与年轻态很接近一个摇滚歌手的气质,话不多,但样子很酷。这些被网络黑幕肆意消费的受害者,通过他的作品展现出自己另一种正能量魅力,让人眼前一亮。

除了情怀,《缝纫机乐队》主打的当然还是喜剧,而与《煎饼侠》不同,本片对于笑点的设计上更有心计,它有一个清晰的逻辑脉络,所以节奏感很流畅,并非后者零散化的笑点。

笑点真正参与到叙事中,串联起一个个戏剧冲突,虽然期间还会铺陈进很密集的小品式的、段子笑点,但喜剧的营造模式已初见规模。作为一部喜剧,当笑点太尬时,大鹏就用情怀填补空白,这也是音乐在本片中起到的第二层作用。

一部让人失望而归的电影(刻意打低分就不免戏多了)(6)

这是集安少年心目中摇滚的样子

《缝纫机乐队》相比《煎饼侠》,它显得更熟练了,追梦式类型片的模式(失落、寻梦),喜剧节奏流畅,情怀也是手到擒来。情感设置相对薄弱些,比如建国与程宫有点莫名其妙的感情戏。几个配角反而都很出彩很抢戏。

《缝纫机乐队》是一个合格的电影工业产品,将近两小时的篇幅,该有的都有。大鹏很努力地带领观众集体「做梦」,有人哭,有人笑。它甚至让集安变成了一个梦想乌托邦,带你飞。

影片最后高潮的集体鼓乐和烛光,有多少人不屑,就有多少人被戳中。这也正是这部电影有可能面临着两极的评价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