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的纪念日。半个世纪前的今天,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太空时代,我国也在当时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直至今日,“东方红一号”仍然在太空中遥望着祖国。那年今日一曲《东方红》,如何响彻寰宇?

根据太空环境确定72面体的球形设计

1970年4月24日,随着雄壮的《东方红》乐曲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唱响神州大地,我国第一颗自行研制的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遨游天际。彼时彼刻,无数中国人守候在收音机旁,和乐曲一起放声歌唱.....

东方红一号发射具体情况(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1)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始于1958年,那一年,我国把发射人造卫星列为重大任务。从零开始,中国航天人也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和讨论。比如,对于我国第一颗卫星应该长什么样,就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意见。时任东方红一号卫星设计院总体组成员胡其正说,当时有说做成天安门形状的,还有说做成红色五角星形状的,象征意义很好,但根据太空环境,最终确定了卫星72面体的球形设计。

胡其正:“当时主要有三种方案,第一种是圆球形,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就是个圆球形。第二种是圆柱体。第三种是接近球形的一个多面体。考虑过三种方案,各有利弊,球形可能在轨道上运行受到大气阻力会比较均匀。”

东方红一号发射具体情况(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2)

“东方红一号”卫星结构设计总图

从火车站的钟声受到启发

用电子线路模拟铝板琴演奏《东方红》

很多人都很好奇,东方红一号是怎样在宇宙中奏出《东方红》乐曲的呢?其实,八音盒、磁带机这些都曾考虑,但所耗功率较大,卫星无法承载。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孙家栋称,最后科研人员从火车站的钟声中受到启发,用电子线路模拟铝板琴演奏出了清晰悦耳的《东方红》乐曲。

孙家栋:“当时想的就是传一段《东方红》乐曲,中间还要传一段工程数据,前八节完了以后,后边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你要听声音,叽里嘎就的声音是传输数据。”

东方红一号发射具体情况(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3)

“东方红一号”卫星音乐装置

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卫星

外形确定,技术解决,东方红一号的雏形逐渐清晰。按照计划,卫星要在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为68.44度的椭圆形轨道上运行,比美苏发射卫星的轨道都要高,这就需要多级火箭把卫星送上太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张履谦称,当时我国大多都是单级火箭,最后决定东风四号的一二级不变,加一个固体第三级火箭的方案,这也就是后来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张履谦:“导弹是自由落体一样地打到空间,还不能够进入到第一宇宙速度,进入第一宇宙速度还要加一个第三级,加一个固体火箭。”

东方红一号发射具体情况(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4)

用于发射"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采用比黄金还贵的聚酰亚胺材料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搭载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祖国大地一片沸腾。卫星成功发射的第二天,周恩来总理在广州“三国四方”会议现场,兴奋地向代表们宣布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消息。

在全国各地,人们激动地仰望着太空,仔细寻找着那颗中国星。为了让地面上的人们看到天上的东方红一号,专家们还特意为它做了一条特殊的“裙子”。孙家栋感叹,考虑到太空温度,当时采用了比黄金还贵的聚酰亚胺材料。

孙家栋:“卫星在空间里太阳直接照的温度相当高,达到一二百度。当飞到地球背面,太阳照不着的时候,温度又会很低,达到零下一二百度。温度控制和产品颜色都很重要。这个产品用的什么材料?产品的厚度有多少?涂的什么涂层?各种关系都很密切,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非常精密地计算。”

以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为起点

开拓航天精神

没有上过天,不知道天上的情况怎么样,我们就借鉴经验;没有专业火箭轨道设计员,就让数学专业的科研人员顶上来;没有无尘环境的厂房,就在普通厂房创造洁净条件,甚至每颗螺丝钉航天人都要自己动手加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研制出属于我国的第一颗卫星。

以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为起点,开拓了我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到今天,北斗导航工程已成功发射54颗卫星,今年上半年将完成星座组网,载人航天即将建成我们自己的空间站,我们不仅进行月球探测,还要向火星进发。

东方红一号发射具体情况(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5)

长三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

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葛小春说,今年航天日主题是“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就是希望能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首届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杨利伟同时呼吁,青少年是航天强国建设的关键。

杨利伟:“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我期待更多的青少年朋友们关注航天事业,接受新时代召唤,在推动祖国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总台央广记者:张棉棉、郭鹏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