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提及时区,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尤其是在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时区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目前,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时区这一概念是缘何而提出的,更不曾想到时区制与美国铁路的密切联系。

时区,是一个在19世纪提出的新颖概念,它是由美国铁路官员们所提出并确立的,后者曾在公元1883年召开会议以解决管理中面临的棘手难题——无法确定现在到底是几点钟了。

24个时区图简洁(二十四时区制的诞生渊源)(1)

▲酒店前台悬挂的不同时区时钟

在现代人看来,这个问题实在简单得有些可笑,然而在当时这确实是无比混乱的。造成这种混乱的根本原因,仅仅是因为美国没有时间标准。当时每个城镇都会保留自己的太阳时,并以此设置时钟,以便太阳直射头顶时正好是正午十二点。对于长期居住在城镇里生活工作的人而言,这是很自然也很合理的选择,但是对于旅行者和出差的人来说,事情就变得有些复杂了。波士顿的正午比纽约市要早上几分钟,而费城人则在纽约人经历中午的几分钟之后才迎来自己的正午。在全国范围内,每个城市都是如此,时间差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了明显的混乱。

24个时区图简洁(二十四时区制的诞生渊源)(2)

▲美国费城独立厅

通用铁路时间公约会议

对于需要可靠时间表的铁路系统而言,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题。1883年4月19日发行的《纽约时报》头版曾报道说:“现在,美国的各条铁路采用了56种时间标准来编制其运行时间表。”另一方面,在南北内战之后的几年中,铁路的扩张只会使整个当地时区的混乱似乎更加严重。最终,在公元1883年春天,美国国家铁路派代表参加了所谓的《通用铁路时间公约》会议。公元1883年4月11日,这些铁路官员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同意在北美创建五个时区,分别是省级时区、东部时区、中部时区、山区时区和太平洋时区(也就是西部沿海地区)。

24个时区图简洁(二十四时区制的诞生渊源)(3)

▲美国蒸汽列车旧照

实际上,早在1870年代,就已经有几位教授提出了标准时区的概念。最初,这些教授是建议将华盛顿特区和新奥尔良的正午时间作为标准,设置两个时区。不过这会给生活在西部地区的人们带来潜在问题,因此这个想法最终演变为四个“时间带”,分别跨越了第75、90、105和115号子午线。

公元1883年10月11日,通用铁路时间公约会议在芝加哥再次举行。这次会议正式决定,新的时间标准将在一个多月后的11月18日星期日生效。随着大变革日期的临近,美国各大报纸上都发表了许多文章,向民众详细解释了这一过程的工作方式。

24个时区图简洁(二十四时区制的诞生渊源)(4)

▲十九世纪的美国街头

对于许多人而言,这种转变只需要几分钟。例如在纽约市,人们只需要将时钟调回四分钟即可。在是新的时间标准生效之后,纽约的正午将与波士顿、费城和东部其他城市的正午同时到来。与此同时,在许多城镇,珠宝商通过提供新的时间标准来设置手表,以此来促进业务发展。同时,尽管新的时间标准未被联邦政府批准,不过位于华盛顿的海军天文台却公开表示愿意通过电报发送新的时间信号,以便人们可以同步手表的时间。

在这些措施的影响之下,到公元1883年底,美国大部分地区都被归为四个时区,而在几年之内,整个世界都效仿美国的做法。因此客观地说,美国铁路改变了整个地球各个国家和地区表述时间的方式。

对标准时间的抗拒

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并不反对新的时间标准,而且这个新标准甚至还被广泛视为一种进步的标志,特别是在铁路上的旅行者,更是对此表示高度赞赏。公元1883年11月16日的《纽约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从缅因州波特兰到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或者从芝加哥到新奥尔良的乘客,都可以在不调整手表时间的情况下完成整个行程。”

24个时区图简洁(二十四时区制的诞生渊源)(5)

▲老版《纽约时报》

不过在此过程中,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混乱事件出现了。1883年11月21日,费城问询者组织的一份报告描述了一起事件,在该事件中,债务人被命令在前一天上午9:00向波士顿法庭报告。报告详细指出:“按照惯例,这个可怜的欠债人可以获得一个小时的宽限,也就是在10点前到达即可。事实上,他在标准时间9点48分出现在专员面前,但是专员裁定他的到达时间是在10点以后,因此判定他违约了,这个案子将提交至最高法院审理。”

这样的事件表明,每个人都必须采用新的标准时间,否则新的标准和旧的标准会造成冲突。虽然新的标准时间是由铁路系统所制定的,并且逐渐被许多城镇自愿接受,但是在某些地方,阻力依然存在。在公元1884年6月28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是如何放弃标准时间——路易斯维尔市政府下达行政命令,将该市范围内的所有时间全部提前18分钟,重新沿用太阳时。

24个时区图简洁(二十四时区制的诞生渊源)(6)

▲路易斯维尔市区夜景

路易斯维尔市面临的问题在于,尽管当地银行适应了铁路的时间标准,但其他企业却没有。因此,每天的上班时间和结束时间一直令人困惑。当然,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大多数企业都看到了永久性采用新标准时间的价值。到九十年代,标准时间和时区已被各地企业和民众接受为普通标准。

遍及全球的时区

英国和法国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采用了国家时间标准,但是由于它们是较小的国家,因此不需要多于一个时区。1883年美国成功采用多个标准时间的做法,为时区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奠定了基础案例。次年,在巴黎召开的时间会议开始了制定全球时区的工作。公元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分别是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1918年,美国政府通过《标准时区法》使时区正式生效。如今,大多数人已经将时区视为理所当然,却并不知道时区背后的来龙去脉,也不知道这实际上是铁路设计的解决方案。

结语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各国对于时区也有着实用主义原则的灵活变通。很多时候,1个国家或1个省份同时跨着2个或更多时区,为了照顾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将1个国家或1个省份划在一起。所以一些时区并不严格按南北直线来划分,而是按自然条件来划分。

参考资料:

《Why We Have Time Zo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