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句子批注(自嘲之事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1)

要给老娘办理一个证件,需要两张两寸白底照片,赶着在五一假期抓紧办好待用。

只不过想法很丰满,我以为不过用手机拍照然后去处理下打印即可,不过现实很骨感,就是这么两张照片的事儿,硬是搞出了好多犯晕故事。

第一个是拍照,拿不准是否需要用免冠照片。

用墙壁作为背景,拍了一些照片,后来说起是否要拍不戴帽子的免冠照,拿不准了,这时候如何办呢?

原本是可以电话咨询,因为人家才专业,不过不太熟悉又感觉麻烦,怕麻烦人的心理起了作用,就换用另外一种应对措施,那就分别拍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两张好了,反正多冲洗几张罢了。

这种心理想法,具有主观创造性(编造性),也有各种可能性(可塑性,选择性)。

第二个是打印照片,该去打印社还是照相馆。

要把手机照片调整为白底打印出来,这是目标任务。用手机地图搜索附近商家,选择了“打印社”这个关键词,前去附近一家打印。

去到后才搞明白,打印社不能处理照片变成白底,询问还有什么好办法,直接去拍照或者去照相馆处理。这时才想起是照相馆能处理照片底色,想起曾把红底照片改为白底。

如果先搜索关键词是“照相馆”,那就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了,效率低下不是没有缘由的,就是人笨,本质是认知思维不够,千万别看年龄性别学历还有长的模样如何。

第三个是读取翻译地图信息,自以为是路线走偏。

拿着手机地图导航是个简单事情,不过看到打印社就在附近,用导航太“小瞧”自己了,直接走过去就是。

问题在于看地图晕了方向,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自己要去的地方在广场南边,有些不甚清晰,猜测大致位置就走过去,结果实际位置要多一个街区。

这又是鲜活例子,心理是大脑的产物,好听说法是创造,不好听说法是编造、以为、猜测、感觉。瞎编乱造不在于客观事物,根本就是大脑产物,这就是人与人的差距。

自嘲句子批注(自嘲之事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2)

最后一个才是最好笑的犯晕故事,洗了横向二寸照。

到了专业照相馆,小伙子业务很熟练,把两张照片进行处理并修改为白底。

他说打印一版就是四张,我说两个照片分别两张正好一版。后来他说照片是横向和竖向两种,没法排版在一起,我知道自己就是这样拍的,说分开打印吧。

小伙子先打印出四张横向的,可能感觉不太对,就找另一个同事询问,原来是打印成了一寸照片。最后打印好两份二寸照片,连同打错没有收费的一寸照片都给了我。看着打印好的照片,自己拍的还行,人家后期处理的更好,很有成就感。

回到家,拿出来给大家欣赏,竖向照片真的很棒,纯白背景,老娘穿着红棉袄,脸色白净,像素清晰,人很精神。不过看到横向照片,爱人说这个不太对啊,证件照是竖向的哈。

我顿时如梦方醒,打印照片时感觉不太对劲,只不过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原来是格式不对。

只好自嘲“小孩子不懂事,大人也不懂事哈”,我说明了冲洗证件照,看来照相馆小伙子不懂,而我更是不懂哈。

最后联系小伙子,修改为竖向照片发我微信,留作待用吧,毕竟戴帽子这个照片可能就行,而且更加好看。

这一天,感觉自我良好,其实犯晕犯傻不断,这是第五件值得自嘲的事情吧。

犯晕的事情天天有,只不过平时没有留意罢了,今天稍微留意记录下来,就如此之多,对策是接受自己的无知和局限,作为“写出自嘲五件事”作业,算是提高一点自嘲能力吧。

自嘲句子批注(自嘲之事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