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拜年#
熟读三国,当你真正的了解曹操后,你会发现他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人。
欲成大业,必先正名,于是他奉天子以令不臣,这是他的政治智慧;
赏罚分明,不好大喜功,这是他的驭人智慧;
热爱读书,手不释卷,哪怕是在行军路上,这是他的文学智慧;
他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这是他的用人智慧!
政治智慧
谋士毛玠曾对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规划,得到了曹操的采纳。
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迎
曹操十分具有政治眼光,在乱世之中抢先取得正义的旗帜,政治地位顿时凌驾于诸侯之上。
古人讲究名义,名正则言顺,名不正言不顺那就是乱兵,乱兵自古以来就没有好下场。
袁术就是个例子,在天下未定之时悍然称帝,最终身败名裂,因为他名不正言不顺,实属乱兵。
袁术的失败在于他看不清形式,政治觉悟很低。他觉得大汉气数已尽,当今天下能有资格接替大汉的只有他们袁家,而袁家有资格继承大位的也只能是他这个嫡子。
他也不想想,天下大乱,十数个诸侯割据,哪个不想做皇帝呢?你不声不响称帝了,那他们还想个屁啊。这时他们就会不约而同的骂你汉贼,袁术等于站在了诸侯的对立面,安能不败?
曹操就相当高明,迎奉天子后,不管他干什么都是以天子的名义,干谁都是正义之师,时刻处于一个道德的制高点,政治上永远位于不败之地!
驭人智慧
曹操行事前,总会虚心请教众人,被他采纳得以实施的谏言,事后他会大肆褒奖,奖赏十分丰硕。
而没被他采纳的,他也会褒奖,以此来激励众人积极地为他出谋划策。
若是失败了,他不会责怪任何人,而是自我检讨,演义中说他知错改错不认错那估计是扯淡。
比如宛城之战被张绣大败后,曹操对众人这样说道:
“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
这就是曹操不好大喜功,成功了他奖励众人,失败了检讨自己。
我再来举一个反面教材,依然是袁家人,不知道是因为成王败寇的定律还是他老袁家就是这个基因,这个咱就不管了。
袁绍就是个好大喜功的主,他觉得自己身世不凡,四世三公,认为那些谋臣再厉害都不如自己。他刚好与曹操相反,胜利了归功于自己,失败了迁怒他人,田丰、沮授等就是不会拍袁绍马屁,因此不得袁绍待见!
文学智慧
曹操喜欢读书,经常手不释卷,哪怕是在行军的路上也照样如此。
他击败袁绍后,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由于他重视国家的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了魏国的国家藏书。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散文十分著名,保存至今的有二十多篇。诗文中饱含磅礴大气,果然是诗如其人。
毛主席就曾评价曹操: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能让伟人欣赏的人,真的为学不多,您说是吗?
用人智慧
这个是曹操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历代君王都需要掌握的技能。君王可以什么都不会,但必须要懂得运用人才。汉高祖刘邦,本是一亭长,就很善于用人,据史记中记载他曾这样说:
吾“谋策不如张良,治国不如萧何,打仗不如韩信”
然而他能让这么多有才华的人给他打工,这就是他的帝王之道。
曹操十分坚信这个道理,因此他十分注重人才,得一人才胜过十万雄兵。他曾三次下达求贤令,推行唯才是举。用人不疑,他帐下大多人才都是从敌营过来的,比如荀彧、郭嘉,这两位都对曹操统一北方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官渡之战时,敌营许攸前来投靠,他大胆采纳许攸的建议,成功偷袭乌巢,致使袁绍大败。
这就是曹操的用人之道,会用、敢用!
结语
通过以上几点,想必大家对曹操就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很多人骂他是奸雄,这可能是因为他比较喜欢用谋略,所谓兵不厌诈嘛。
历史中许多文人都爱骂曹操,对他评价用人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为乱世之后的一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生都在为天下一统努力。借用他的一句诗文,就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算圣人恐怕也会有过错,誉满天下者往往也会毁满天下!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了,觉得我说的不对的,或者有不同意见的,欢迎在下方留言区战斗我,兼听则明嘛,感谢您的观看!
本文由历史教堂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