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为什么要书写孟子这段话?看完我的释文大概就应该清楚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的一句经典名言,出自《孟子·公孙丑下》第一章。这一章正文虽然仅有162个字,却言简意赅,步步深入,把这一道理论述得淋漓尽致。

文章首先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辩证关系,进而得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强调了这三者之中以“人和”为最重要,在三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又从军事领域推展到了政治领域,得出了又一经典名言“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而这个论断把他朴素的哲学思想推向了更深的层面,可谓发挥到了极致,导出了儒家最为重视的“仁政”话题。这一思想有着广泛的适用价值,可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仅适用于国家的管理、构建和谐社会,而且适用于建立和谐的国际关系,如国际合作、商贸往来、军事同盟等等;也同样适用于各种不同层次的单位。所以说,“人和”虽然不是物质财富,但它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了它,就会源源不断地换来物质财富。

因此,这段话作为国学经典的精彩论述,应该作为每一位大大小小领导者的座右铭,让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融入自己的灵魂,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就是对开头提出的问题的圆满答案。

这幅书法采用尺六屏仿古描龙纹宣纸书写,具体尺寸为180X48厘米。

——武锋(一峰)

新隶书作品(隶书新作孟子论)(1)

新隶书作品(隶书新作孟子论)(2)

新隶书作品(隶书新作孟子论)(3)

新隶书作品(隶书新作孟子论)(4)

新隶书作品(隶书新作孟子论)(5)

新隶书作品(隶书新作孟子论)(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