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西临蒙古国,北接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俄语名“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为“满洲里”。

通往满洲里唯一一条公路(茫茫北疆巍巍国门)(1)

(中华人民共和国满州里国门)

我从小就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影响,对祖国的北疆特别是内蒙古大草原有着特别的感情。这两天在电脑里翻出了几张十多年前在内蒙的照片,尤其是满洲里国门照片,今天发出来同大家共享。

通往满洲里唯一一条公路(茫茫北疆巍巍国门)(2)

(巍巍国门)

2009年7月因公差从祖国的南疆来到满洲里,被这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深深感染。三国交集之地,有着尖尖塔层的俄式建筑,随处可见俄罗斯性感美女,而大多商家也用俄语同俄罗斯商人讨价还价,放眼望去的标语牌也标注着多国文字。

通往满洲里唯一一条公路(茫茫北疆巍巍国门)(3)

(俄罗斯国门)

满洲里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被誉为“东亚之窗”。最令人神往的当属国门旅游区了,7月17日我于同事结束海拉尔公干后第一时间来到这里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雄伟高大标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的国门,仰望国门不禁心潮澎湃,不自觉地向巍巍国门敬了一个礼,此时我想的很多也想的很远。

通往满洲里唯一一条公路(茫茫北疆巍巍国门)(4)

(俄方瞭望塔)

国门庄严肃穆大气,在国门上方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大字,上面悬挂国徽,国际铁路线从下面通过。我们站在国门前拍照留念,正好一辆俄方装载木材的火车驶入我方境内,机车驾驶人操着一口流利汉语同我们打招呼,似同家人般友好。

通往满洲里唯一一条公路(茫茫北疆巍巍国门)(5)

(满州里号火车头——当年主席访苏的牵引车)

登上国门观景长廊可清楚地看见对面大约两公里的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区小镇,小镇的车站、建筑、街道、行人也能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说实在话那边的建筑看上去比满洲里差的不是一点点。更近处则是俄方国门及哨所(瞭望塔),我通过相机镜头清晰看见俄方士兵通过望远镜向我们这一边瞭望。

通往满洲里唯一一条公路(茫茫北疆巍巍国门)(6)

(图前右部分未入画面为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区小镇)

通往满洲里唯一一条公路(茫茫北疆巍巍国门)(7)

(中方哨所)

来满洲里国门旅游区参观的人还是挺多的,听口音有多个省份的旅行团队,还有像我们这样零散来的。到这里不仅仅是看国门,还有41号界碑、中苏门(早期国门)、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和平之门主体雕塑和满洲里历史浮雕、红色旅游展厅、火车头广场等景点。

通往满洲里唯一一条公路(茫茫北疆巍巍国门)(8)

(中国41号界碑)

41号界碑是个很神圣的地方,界碑上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及界碑编号,那是国境线的标识,尽管中俄友好,尽管中俄边界还有一段缓冲区,但工作人员还是叮嘱我们,这已经是边境线了,可以在界碑我方拍照,不要跨过去。大家同界碑合影都很庄重,好像人人都是守护国土的将士一样。

通往满洲里唯一一条公路(茫茫北疆巍巍国门)(9)

(红色旅游展厅)

红色展厅里陈列大量实物和原景再现,包括早期的武器、通讯设备等,更有大量的文件、照片向我们展示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史实。特别留意了楼栋里有一个地下室,环境特别差,设施极其简陋,地下室是为保护当时需要出境人员临时使用的。

通往满洲里唯一一条公路(茫茫北疆巍巍国门)(10)

(早期我党人员秘密出境使用的工具——俄式马车)

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为中国革命者开辟了一条寻求真理之路。经过这条交通线进出中苏国境的人员无法统计,李大钊,陈独秀,刘少奇,瞿秋白,李立三,邓中夏,李维汉,罗章龙,张国涛,王尽美,王明,邓恩铭,伍修权,蔡和森,邓颖超,许光达,张太雷等等。他们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冒着生命危险,以不同身份从事革命活动,同共产国际保持联系,捧回了革命圣火,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英雄事迹。

通往满洲里唯一一条公路(茫茫北疆巍巍国门)(11)

(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

参观完红色旅游展厅后我们在和平之门广场驻足良久,我们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度,但是更不惧怕战争。主体雕塑“和平之门”由字母“M”变形似“门”,上面一个地球,寓意国土有界,但它与世界相连,代表着中国人民开放的胸襟,五只飞翔的鸽子象征着和平,祈盼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友好交流和往来。

十多年过去了,满洲里的变化一定很大,这几张照片的拍摄时间为2009年7月17日,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五。在大多人眼里,北疆应该是白雪皑皑才够劲,是的,我想能在冬天里再去一趟满洲里,留下她那靓丽的白色身影。期待着!

通往满洲里唯一一条公路(茫茫北疆巍巍国门)(12)

(和平之门主体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