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空气栓塞”的相关话题,有过因凝血发生少量气泡报警的案例,当时的处理是下机。本着“空气栓塞,止于预防”的原则,对“大量空气进入体外循环的最后一关,静脉夹夹闭”这一危急情况,进行了思考。

为什么空气会进入到体外循环的最后一关

少量空气进入体循环有什么症状(当大量空气进入到体外循环的最后一关)(1)

体外循环管路是有两个地方捕捉空气的,一个是透析器前的动脉壶,一个是透析器后的静脉壶。每个大概可以容纳20ml的空气,一旦超过这个量,空气就会进入透析器,或是进入静脉管路,被空气检测器探测,夹闭静脉夹,机器报警。

体外循环管路可能进入空气的地方很多,而大量空气进入体外循环,最可能的途径是:通过泵前侧管补液未及时夹闭,液体输入完毕后空气被负压吸入,例如无肝素透析冲洗管路、输液、输血。

其他还有预充不充分、动脉端脱出、肝素泵等侧管未夹闭等等。

应急处理

少量空气进入体循环有什么症状(当大量空气进入到体外循环的最后一关)(2)

第一步:分离患者,切断空气人体的途径

也就是立即停泵(这时候正常机器会启动报警,关闭)夹闭静脉夹

第二步:观察后处理

确保静脉夹后管路无空气,血泵手动慢速或利用重力将血液驱回体内,严密监测。

泵前动脉端血液确认无血栓、无空气同上处理,必要时弃去。

第三步:重新预充管路

人机分离,将血透机转为旁路模式,动脉端接生理盐水,静脉端接废液袋重新预充整套管路。

第四步:密闭循环

轻拍透析器,随时抽吸动静脉壶内空气,调整液面,直到空气全部排净。

第五步:上机治疗

确保透析机正常运转后,上机治疗,调整治疗参数,透析模式转为治疗状态。

【小编说】

预防永远重于处理,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最重要的预防。一个人的经验可能不足,想法也可能不成熟,希望同行批评指正!欢迎提供更好的建议和处理措施,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