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简称:晋,别称:三晋,古称河东)
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
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辖11个设区市,117个县级行政单位。
山西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接下来来看看建国后山西地图的变迁史!
1949~1951年行政区划沿革说明
1949年8月1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驻太原市。
1949年撤长治市,设县级长治工矿区。
1950年:1.设县级运城镇;2.太原市第一至八区合并为 第一至四区,另设第五区。
1951年:1.撤汾阳专区,所属各县分别划归太原市及榆次、临汾、兴县3专区;2.撤晋源县,设太原市第六、第七区;3.撤长治、阳泉2工矿区,改设长治、阳泉2地级市。
1952~1958年行政区划沿革说明
1952年:1.撤兴县专区,所属各县分别划归忻县、榆次 2专区;2.撤清源、徐沟2县,合设清徐县;3.设阳泉市第一、二区。
1953年:1.设大同市第四区;设长治市城郊区、黄碾区 2.撤太原市第四区,并入第三、第七区;第七区更名第四区
1954年:1.撤临汾、运城2专区,合设晋南专区;2.撤临晋、猗氏2县,合设临猗县;撤荣河、万泉2县,合设万荣县;撤 解县、虞乡2县,合设解虞县;撤洪洞、赵城2县,合设洪赵 县;撤襄陵、汾城2县,合设襄汾县;撤长治、潞城2县,合 设潞安县;撤离石、方山2县,合设离山县;撤大同、怀仁 2县,合设大仁县;3.设县级榆次市;4.撤大同市第一、二区,合设城区;撤第三、四区,合设郊区;5.太原市第一至六区分 别更名南城、北城、新城、小店、晋源、万柏林区。
1955年:1.撤长治市黄碾区,并入濉安县;2.撤运城镇,并入安邑县,安邑县迁驻运城镇;3.大同市口泉矿区更名口泉区。
1956年:1.阳泉市第一、二区分别更名站上区、荫营区;2.复设长治市黄碾区。
1957年:1.撤夫原市新城、小店、万柏林、晋源4区,合设 郊区;2.撤阳泉市站上、荫营2区,合设郊区。
1958年:1.撤雁北、忻县2专区,合设晋北专区;榆次专区更名晋中专区;长治专区更名晋东南专区;2.设太原市河西区、古交工矿区;3.撤长治市郊区、黄碾区和阳泉市郊区;4.本年 县级政区由105个撤并至49个。
1959~1964年行政区划沿革说明
1959年撤太原市郊区。
1960年:1.复设临猗等26个县;2.撤太原市南城、北城、河西3区;3.撤大同市郊区,设怀仁、古城2区。
1961年:1.撤晋北专区,复设雁北、忻县2专区;2.设太原市南城、北城、河西、晋源区和西山工矿区;3.撤忻定、霍汾、屯长、吕梁4县;复设天镇等26个县。
1962年复设长治等4个县。
1963年:1.撤太原市晋源区、西山工矿区合设郊区;2.复设阳泉市站上、荫营2区;3.县级榆次、侯马2市撤市恢复 榆次、曲沃2县。
1964年撤大同市古城、怀仁2区,复设大同、怀仁2县。
1965~1988年行政区划沿革说明
1965年大同市大同、怀仁2县划归雁北专区。
1966年设大同市郊区。
1969年阳泉市站上、荫营区分别更名城区、郊区。
1970年:1.撤晋南地区,复设临汾、运城2地区;2.设阳泉市矿区;3.撤太原市郊区,设南郊区、北郊区;4.大同市口泉区改设矿区,郊区改设南郊、北郊2区。
1971年:1.设吕梁地区;2.复设榆次、侯马2县级市及方山县,设县级临汾市;3.设交口、娄烦、古县3县4.大同市北郊区更名新荣区。
1972年吕梁地区娄烦县划归太原市。
1973年设柳林县。
1975年设长治市城区、郊区。
1983年:1.撤忻县,设县级忻州市;忻县地区更名忻州地区;2.撤 运城、晋城2县,改设县级市;3.撤临汾、榆次2县;4.晋东南地区 长治、潞城2县划归地级长治市;晋中地区平定、盂县2县划归地级阳泉市。
1985年晋城市升格为地级市,设城区、郊区;撤晋东南地区,所辖各县分别划归晋城、长治2地级市。
1988年:1.撤朔县、平鲁2县,合设地级朔州市和朔州市朔城、平鲁2区;雁北地区山阴县划归地级朔州市;2.撤古交工矿区,改设古交市。
1989〜1999年行政区划沿革说明
1989年撤霍县,设县级霍州市。
1992年撤介休、孝义2县,分设县级市。
1993年1.撤雁北地区,各县分别划归地级大同、朔州2市;2.撤高平、原平2县,分设县级市。
1994年撤潞城、河津、永济3县,分设县级市。
1996年1.撤晋城市郊区,设泽州县;2.撤离石、汾阳2县,分设县级市。
1997年撤太原市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5区,设小店、迎泽、杏花岭、尖草坪、万柏林、晋源6区。
1999年撤晋中地区和县级榆次市,设地级晋中市;晋中市设榆次区。
以上就是山西省建国后地图变迁历史,欢迎各位小伙伴积极评论留言!
感兴趣的朋友还请及时点赞、关注、分享,城市规划史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观点视角!带你更好地了解一座城、爱上一座城,欢迎大家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