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期间,“绿色生活·让家更美”论坛云活动在网络平台上线播出,来自全国的6户家庭讲述绿色家庭故事,普及绿色环保知识,号召大家践行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就有从改变身边人、身边环境入手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上海杨浦区刘悦来家庭。


今天(6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

主题为

“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

一起来听听

全国最美家庭刘悦来的家庭故事,

带你解锁绿色环保生活。


走进大学路“创智农园”,仿佛进入微型生态园,里面有郁郁葱葱的植物,也有小蝌蚪。孩子们在草丛中、水塘边嬉戏,学生们在志愿者带领下学认花草。创造了这样一片“神奇天地”的就是公益组织“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联合创始人刘悦来。


绿色的宜居生活环境(走近杨浦这个最美家庭)(1)


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称号的刘悦来表示,“我在上课时发现,城市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自然,对脚下的泥土没有感情。我想在修复土地的同时,也能修复城市里的人际关系,在快节奏中给家庭一个可以安心交流、休闲的去处。”刘悦来决定利用专业优势,用城市土地“边角料”打造社区花园。


绿色的宜居生活环境(走近杨浦这个最美家庭)(2)


刘悦来身为同济大学景观设计学者,在教学之余积极参加街道和社区睦邻家园建设,把教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带到家庭发展中,深入社区参加系列微更新微治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杨浦区政府聘任为首批社区规划师,在推动社区规划、社区参与和社区营造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相关案例多次入选联合国人居署主编的《上海手册》,获得三联人文城市奖。


“创智农园”就是这样的成功案例。在这块狭长的土地上,他和团队发动更多市民参与设计营造了一座雨水生境花园,里面种了不少湿生植物,为昆虫和鸟类提供食物。边上就是一座诗经花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刘悦来指着池塘边一抹苍翠说,“没长穗的荻就是蒹,那边初生的芦苇就是葭”。此外,菽、芣、蓫这些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在他的花园中都能找到。


在花园营造过程中,刘悦来也听到过不同声音:别家的花园干干净净、四季碧绿,为什么他的花园有杂草、枯枝?


“我希望打造一个原生态环境,尊重植物生长规律。”几年实践下来,刘悦来的观点逐渐得到大家认可。目前,他的团队已参与设计营造了超过200个社区花园,市民自主设计营造的迷你版社区花园超过900个,举办超过了1300多场工作坊,不少已成为市民“身边的自然,都市的田园”。

绿色的宜居生活环境(走近杨浦这个最美家庭)(3)


刘悦来能放手大胆地干,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儿子和妻子都是刘悦来团队的志愿者,只要有时间都会来帮忙。刘悦来一直说,儿子是他坚持这份事业的动力。儿子小时候,父子俩在荒废的绿地上种薄荷,长得郁郁葱葱被物业割草割掉了。儿子哭得很厉害,但3个礼拜后,看到有新苗长出,儿子又笑了。“从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我忽然想,这是不是该分享给更多人?”

绿色的宜居生活环境(走近杨浦这个最美家庭)(4)


2016年,刘悦来和社区居民一起对小区荒废的绿地进行微更新,并起了一个可爱的名字“苔藓花园”。儿子积极出力,妻子给他建议,“不能仅靠我们一家力量。”于是,刘悦来建了一个群,把小区志同道合者拉了进来,约定时间一起松土、种植、养护。


这个团队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到如今120多人,在居民的努力下,在居委、业委和物业的支持下,苔藓花园的面积也从最初60多平方米扩大到100多平方米。更重要的是,小区居民有了参与绿色分享的地方,邻里关系变得更融洽。


绿色的宜居生活环境(走近杨浦这个最美家庭)(5)


特别让刘悦来感动的是,疫情期间,苔藓花园从三月份的二月兰到四、五月的绣球、美人蕉,成为了居民小区里的美丽风景。今年端午,花友会成员也是居民团长发起了公益绣球花园共建行动,60位邻居贡献了近40盆绣球,大家一起修剪清理绿化,并种下团购的绣球,花园的规模也从苔藓花园逐渐延展,扩展到大花园和居民楼栋。


绿色的宜居生活环境(走近杨浦这个最美家庭)(6)


“这些都是小小的实验,但可能是推动公共空间建设的变革,这些小小的公共空间让人民有更多的实验和练习的机会,来创建更深刻的公共精神,为建设人民城市做好基础。未来的人民城市,需要每一个家庭从家门口做起,这才是我们每个市民、每个家庭真正能安身立命的永续家园。”刘悦来对未来充满希望。


杨浦区妇联面向广大家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绿色环保宣传展示和主题实践活动,培育选树出一大批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家庭典型,积极探索推进绿色家庭创建的好经验好做法,逐步推动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在家庭中落地生根。


下一步,将不断创新深化推进绿色家庭创建,团结引领家庭从生活点滴做起,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绿色的宜居生活环境(走近杨浦这个最美家庭)(7)

来源:上海杨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