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生活和事业(用错误方法改变了世界的西格蒙德)(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原名西格斯蒙德·弗洛伊德(Sigis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出生于奥匈帝国。他最著名的理论应该是精神分析学,其中广为人知的有梦的解析,以及对于性的分析,比如:个体可以通过自己或者父母在正常看护自己的过程中刺激个体的性敏感区(erogenous zone)得到满足,这其中包括对异性父母的所谓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只是,目前,弗洛伊德关于精神分析和心理分析的结论已经不受主流待见。因此,刘擎在这两讲中没有涉及太多这方面内容,主要阐述了弗洛伊德在思想方面的贡献。

理性人的死亡

如果说尼采宣告了上帝的死亡,那么,弗洛伊德就宣告了理性人的死亡。

韦伯提出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观念,经济学也有理性人假设说法。可是,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中有很大一部分黑暗地带,也就是无意识地带。我们能够意识到的部分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部分,无意识就像水面下的冰山,体积巨大却不被发觉。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这部分能量巨大,是我们人类潜在的活动推动力,比显露出在表面的理智思考更有力量,而且往往是决定人行动的根本力量。

比如,男女一见钟情,更多的是无意识的行为。更严重的是吸毒者根本无法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只能靠其他人强制才可能戒毒。

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性人被无意识打败了。

三重人格

早期,弗洛伊德将心理认知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在后期,弗洛伊德发展出人格说,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就是无意识的那一部分,被人的原始欲望驱动,主要是性欲驱动和原始的攻击性驱动,欲望被满足就快乐,否则就痛苦。

本我在自我之上,是能够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能够识别社会规则,能够甄别本我的欲望。如果说本我是个小婴儿,自我就是监护人。

超我是人的理想人格,是符合道德标准的人格,顾名思义,就是超越了自我的人格。我们将社会和家庭中的各种高尚道德内化到心灵所形成的人格。

这是弗洛伊德所想象出来的一个思维模型。前段时间,我还看过另一个解释可以相互参照。有人将人的大脑分为三个层次:蜥蜴脑、猴脑和人脑,可以分别对应三种人格(当然不是非常吻合)。还有人将人性比喻成大象和骑象人的关系,比如《瞬变》这本书。大象就是无意识部分的本我,骑象人就是自我。

真应了尼采的“视角主义”的观点,这里根本没有事实真相,只有大家的“视角”。

用错误的方法改变了世界

在弗洛伊德之前,其实已经有人打破了人“理性”的说法,已经有人提出了“无意识”的看法。但是,因为弗洛伊德是心理医生,不是哲学家和人文学家。弗洛伊德以科学的模式,提供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数据”。因此,他的学说被广泛接受并因此改变了当时人们的看法。

后来,他的各种文献和实验被多方质疑,被推翻。他所创建的精神分析法已经走向了衰落。但是在思想界,他的影响却源远流长。因为,人们对人性的看法已经被彻底改变了。

从此,“欲望”不再是可耻的,甚至可以被赞美,被欣赏。“我喜欢”不再被批评,“性感”成为褒义词。

所以,弗洛伊德的科学性被否定,思想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一些思考

不管什么思想和学说,不要拘泥于以前的说法,更不要受一家之言所局限。

万维钢说过的一句话挺好的:“所有的思维模型都是错的,有些模型有用”。

注:图片来自pixaba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