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文言文解读(经典文言文赏析)(1)

原文

蹶叔①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田于龟阴,取其原为稻,而隰②为粱。其友谓之曰:“粱喜亢③,稻喜湿,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稔④而仓无储,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如所言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

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无所往而不与人争。比⑤得,而趋者毕至,辄⑥不获市。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人所不争,时来利必倍,此白圭⑦之所以富也。”弗听。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

他日,以舶入于海,要其友与偕,则泛滥⑧而东,临于巨渊。其友曰:“是归墟⑨也,往且不可复。”又弗听,则入于壑⑩之中。九年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比还而发尽白,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乃再拜稽首⑪,以谢其友,仰天而矢⑫之曰:“予所弗悔者,有如日⑬。”其友笑曰:“悔则悔矣,夫何及乎?”

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⑭,不如不悔之无忧也。

注释
  1. 蹶叔:作者虚构的人名。蹶,跌倒。
  2. 隰(xí):低湿的地方。
  3. :高,这里指高处旱地。
  4. 稔(rěn):本义是庄稼成熟,引申指年。
  5. :等到,及。
  6. :总是。
  7. 白圭:战国时期著名商人,有“商祖”之誉。
  8. 泛滥:指顺水漂流。
  9. 归墟:传说为海中无底之谷,谓众水汇聚之处。
  10. :深沟。
  11. 稽(qǐ)首:古时一种俯首至地的最恭敬的礼。
  12. :同“誓”。
  13. 有如日:指对天发誓,古人发誓常用语。
  14. 没齿:终身。

细思极恐文言文解读(经典文言文赏析)(2)

译文

蹶叔喜欢自以为是,而且常和别人唱反调。他的农田在龟山的北坡,选择在地势高的地方种稻子,而在低洼潮湿的地方种高粱。他的朋友对他说:“高粱喜欢干燥,稻子喜欢湿润,可是你却做反了,不符合它们的习性,怎么会有好收成呢?”蹶叔不听。积累了十年,谷仓里没有存粮。蹶叔就到朋友的地里察看,都像朋友说的那样种植而且有了收获。蹶叔于是向朋友行礼,说:“我知道我错了。”

不久,蹶叔到汶上经商,他一定要看到上哪种货物紧俏才赶着去抢购,没有哪一样是不和别人竞争的。等到蹶叔把货物抢购到手,别的竞争者也都来了,总是卖不出去。蹶叔的朋友又对他说:“善于做买卖的人,收购别人不竞争的货物,时机来了利润一定会加倍,这就是白圭能够致富的原因啊。”蹶叔不听。又过了十年弄得非常穷困,蹶叔又想起朋友的话,就向朋友行礼,说:“我从今以后不敢不听你的劝告了。”

后来,蹶叔乘船出海,邀请他的朋友一起去。船顺流向东航行,到了深海的边缘。朋友说:“这是归墟啊,再往前就回不来了。”蹶叔又不听,就进入了大海的深渊之中。九年之后,遇到鲲变为鹏时激起的巨大波涛,把船冲了出来。等到蹶叔回来的时候,头发全白了,身形干瘦,没有人能够认出他。蹶叔于是向他的朋友拜了又拜,叩头行礼,以此感谢朋友,蹶叔仰天发誓说:“我一定听你的劝告,有上天作证!”蹶叔的朋友笑着说:“听劝倒是听劝了,能挽回什么呢?”

人们说:“蹶叔悔过三次而耗尽了一生,还不如不悔改反而没有忧愁啊!”

细思极恐文言文解读(经典文言文赏析)(3)

文言知识

细思极恐文言文解读(经典文言文赏析)(4)

说“辄”:“辄”的本义是“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部分”,亦称“车耳”。

“辄”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出处

明·刘基《郁离子》

启发与借鉴

细思极恐文言文解读(经典文言文赏析)(5)

蹶叔一共经历了三次失败,前二次的龟阴种田和汶上经商,是现实生活常见的,第三次的航海东行则是虚幻的,取材于列子和庄子的寓言,但是虚幻的情节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蹶叔三次失败,三次后悔,一次比一次深刻。前二次的后悔,蹶叔并没有真正吸取教训,仍然刚愎自用。第三次的后悔,蹶叔似乎醒悟,更是对天发誓,但是一切都已太迟。

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失败。如果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认真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失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正如这句古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