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设备日常保养要求(这有一份秘籍请查收)(1)

众所周知,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通过钻井作业获取的,那钻井作业又包括一整套什么样的流程呢?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我们常说的钻井作业分为陆地钻井作业和海上钻井作业两种。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设备搬迁、设备安装、钻井、完井等。其中设备安装又是指将搬迁到新井位的各种设备单体组装起来,经过一系列手续后,使全套钻井设备达到正常运转水平的一项工作。

钻井设备日常保养要求(这有一份秘籍请查收)(2)

陆上钻井平台

钻井设备日常保养要求(这有一份秘籍请查收)(3)

海上钻井平台

钻井设备安装过程工作内容有:穿大绳、绞车就位(俗称上钻机)、转盘就位(俗称上转盘)、安装悬吊设备、安装钻台工具、安装钻井液循环罐、安装井场电器设施、安装高压管线、油、气、水管线和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等。

有作业就会有风险,有风险不控制就会有事故,钻井作业设备安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又是什么呢?

穿大绳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⑴ 送引绳上天车平台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特高处作业;

⑵ 在天车台倒绳头的工作人员与地面人员配合不好导致挤压手臂;

⑶ 引绳与大绳连接不牢或引绳有问题,造成断绳、大绳坠落;

⑷ 装载机、吊车、卡车、拖拉机等车辆在运动过程中尤其是在倒车时可能导致车辆事故发生。

风险管控措施:

⑴ 人工背引绳上天车时,工作人员脚要踏稳,手要抓牢;

⑵ 在天车平台上工作的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携带的工具要拴好尾绳;

⑶ 天车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和地面指挥人员要互相配合好,当天车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倒引绳和处理其他问题时,地面人员要服从天车平台上的工作人员的指挥;

⑷ 引绳和大绳的连接要牢靠,相接处的直径不能大于大绳直径;

⑸ 拉引绳带动大绳上行时,钻台上不能站人,指挥人员要站到安全的位置,天车平台上工作人员也应离开天车滑轮槽方向,并注意引绳不能与井架角铁相磨擦。

钻井设备日常保养要求(这有一份秘籍请查收)(4)

绞车、转盘就位 (上钻机、转盘)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⑴ 指挥不当或拖拉机司机操作失误;

⑵ 挤伤工作人员或拉坏井架等;

⑶ 死绳固定不牢和死绳固定器有问题;

⑷ 钢丝绳断裂;

⑸ 导向滑轮超负荷、未固定;

⑹ 井架天车卡子不齐全、没卡紧;

⑺ 天车台、二层台、立管台有遗留螺栓、角铁、手工具及其他物品;

⑻ 上下井架未登记带工具包,井架上作业工具未系防坠绳,井架上的销子、 照明灯、滑轮等未系防坠链;

⑼ 井架各附件固定是否牢靠;

⑽ 绞车、转盘就位后操作人员上井架二层操作台,大绳的死、活绳端操作不正确。

风险管控措施:

⑴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⑵ 作业前严格检查死绳固定器和死绳的固定情况;

⑶ 起吊用的钢丝绳和牵引用钢丝绳要符合标准要求;

⑷ 作业前检查起吊绞车所用导向滑轮的安全负荷及固定情况;

⑸ 井架天车卡子齐全、卡紧;

⑹ 上天车台、二层台、立管台作业时进行带工具包登记;

⑺ 摘、挂绳套时,工作人员要站稳、抓牢,完成摘、挂绳套的操作后,立即站到安全地方。

钻井设备日常保养要求(这有一份秘籍请查收)(5)

吊装钻机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⑴ 挂绳套时从钻机上掉下,挂绳套时挤手,绳套断开砸人;

⑵ 吊翻钻机砸人;

⑶ 钻机护罩落下砸人;

⑷ 扶钻机就位时踩位坠落;

⑸ 钻机就位时撞腿,卸绳套时从钻机上掉下;

⑹ 吊车翻车、绳套断、就位时撞伤、指挥不当、吊车上方有高压线。

风险管控措施:

⑴ 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携带的工具要拴好尾绳;

⑵ 当吊机动臂幅度过大时,加重超负荷,操作时按照要求规范操作;

⑶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钻井设备日常保养要求(这有一份秘籍请查收)(6)

吊装设备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⑴ 所吊物下放过快造成脱钩,起吊工件不稳,吊索具吊挂不牢;

⑵ 吊索具选择不当,没认真检查,吊索具严重超负荷等导致钢丝绳断裂;

⑶ 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失灵;

⑷ 碰撞或制动等原因,使吊件在空中悠荡,吊件撞倒设备或积物而引起事故;

⑸ 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光线阴暗看不清物体时进行吊装;

⑹ 吊物上面站人;

⑺ 工件紧固不牢;

⑻ 斜拉工件。

风险管控措施:

⑴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⑵ 吊装前严格检查吊索具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无断裂等情况;

⑶ 指派专人指挥,指挥信号不明或光线阴暗看不清物体时不得吊装;

⑷ 严禁吊物上面站人;

⑸ 吊装时必须捆牢绑好吊物,严防坠物伤人。

钻井设备日常保养要求(这有一份秘籍请查收)(7)

钻台、机房、泵房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⑴ 设备与车重心偏移;

⑵ 校正好的设备未按照不同设备的固定标准和方法固定牢靠;

⑶ 安装钻台工具需要在井架上挂车时,井架上的工作人员未系好安全带、高空落物;

⑷ 在井架上作业时同时在下方进行立体交叉作业;

⑸ 绞车操作失误;

⑹ 必须使用拖拉机时,未指定专人指挥,出现拉翻、拉坏设备、崩断钢丝绳等情况;

⑺ 脚踩空,高空坠落;

⑻ 非专业作业人员进行电、气焊割作业;

⑼ 违章动火作业;

⑽ 安装钻机时螺丝掉下伤人;

⑾ 起重起吊重物超负荷、吊绳断裂;

⑿ 吊车脚子不稳;

⒀ 钻台面、逃生滑道、坡道、楼梯口四周护栏没有有效围护,推拉门安全挂链没有及时关闭;

⒁ 风动绞车的气管线、液压大钳的液压管线随地乱放;

⒂ 紧螺丝时板手打滑。

风险管控措施:

⑴ 装车时尽量保持设备和车的重心一致;

⑵ 校正好的设备必须按照不同设备的固定标准和方法固定牢靠;

⑶ 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携带的工具要拴好尾绳;

⑷ 避免立体交叉作业;

⑸ 必须使用拖拉机时,要注意协作配合,指定专人指挥;

⑹ 装钻台工具需要在井架上挂滑,高空活动部件捆绑牢实;

⑺ 所有的滑车钩口都必须封牢;

⑻ 需要用电、气焊割作业时,其操作人员必须是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并持有有效操作证的人员;

⑼ “动火”时严格按照制作规程进行,且必须有对应的防火措施;

⑽ 严禁超负荷起吊,起吊前检查钢丝绳及起吊绳,杜绝吊车人员违章指挥;

⑾ 起吊前用枕木垫好脚子;

⑿ 司钻负责指挥协调,信号手势统一,符合相关规定;

⒀ 钻台、机房、泵房及设备本身的梯子、栏杆、护罩、保险绳、安全阀等安全设施和装置应按标准安装齐全。

钻井设备日常保养要求(这有一份秘籍请查收)(8)

起、放井架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⑴ 准备工作不充分造成起放井架不成功;

⑵ 违章下达指令,造成起放井架不成功;

⑶ 操作过猛,造成起放井架事故;

⑷ 操作失误,司机操作过程中失去动力。

风险控制措施:

⑴ 起放井架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⑵ 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⑶ 平稳操作;

⑷ 起放前做好机房动力系统各项检查工作,试运转,确保万无一失。

钻井设备日常保养要求(这有一份秘籍请查收)(9)

安装钻井液循环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吊装设备时固定不牢靠或拖拉机钢丝绳固定不牢。

风险管控措施:部件捆绑牢实。

安装发电、用电设备、照明灯具及电路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⑴ 起吊电气设备,触电伤害;

⑵ 顶驱、钻井绞车、液压站等设备的电缆线未铺设在电缆槽内,或者日久老化导致绝缘失效发生漏电事故;

⑶ 发电机未安装在专用发电房内;

⑷ 电气仪表未按照规定安装;

⑸ 发电机和移动式发电机外壳未接地;

⑹ 井架上的照明灯未接防坠链;

⑺ 电缆线没有防止与金属磨擦的措施,电缆绝缘破坏;

⑻ 登高架设电路、安装照明灯具时,作业人员发生高处坠落;

⑼ 供电线路从油罐上空通过。

风险管控措施:

⑴ 起吊电气设备先断电断线,在不能断电的线路旁起吊设备时,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⑵ 电工应定期对钻台面上的电器设备、各种保护进行检查;

⑶ 发电机安装在专用的发电房内,发电房应使用耐火等级不低于四级的材料建造;

⑷ 各种电气仪表要齐全、灵敏、准确;

⑸ 发电机外壳要接地线;

⑹ 井架上的照明灯要接防坠链;

⑺ 电缆线应有防止与金属磨擦的措施,电缆应绝缘良好,其敷设位置不应使电缆受到腐蚀和机械损伤;

⑻ 登高架设电路、安装照明灯具时,作业人员必须戴好脚扣和安全带;

⑼ 供电线路不得以油罐上空通过。

钻井设备日常保养要求(这有一份秘籍请查收)(10)

• END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石油化工安全”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