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中画幅相机的话题扑面而来,口袋有点闲钱的摄影爱好者坐不住了,那颗发烧的心又开始骚动起来,琢磨着是不是换个中画幅来玩玩。一些新人常有这样的疑问;啥是中画幅?不是有全画幅了吗?关于画幅,你该有一次彻底学习了。

中画幅来了,要玩颠覆?

哈苏发布中画幅无反相机X1D,在一个机身中塞进了一块43.8×32.9mm规格中画幅CMOS,却与M4/3相机有几乎相同的体积(比一般单反相机都要小),最关键的是售价不到6万(如果除去哈苏品牌值3W,是不是中画幅能做到3W的价格呢?巨大的诱惑)。

从各种迹象看来,中画幅会成为今后大家热议的话题。根据小道消息传出,今年年底索尼和富士也都会上马中画幅项目,难道以后感动常在索尼?富士也行呀。这是绕开佳能和尼康,要玩颠覆?有点意思!

都是数码相机的错

关于画幅,你清楚吗?

中画幅是什么鬼?竟然还有人认为,全画幅比中画幅大。其实这并不怪用户不理解。按正常人的思维,全画幅是最大的,因为全嘛。如果你说半画幅、中画幅、大画幅,这就容易理解多了。

为什么要来一个全画幅?这名字谁起的?这么别扭!这里老狼要说,这都是数码相机的错,画幅的混乱命名和数码相机发展的畸形有关。

数码相机发展初期,由于生产工艺、研发能力等限制,当时没有办法将135胶卷大小的感光元件降低成本做民用,于是就采用折中的办法,改用APS-C画幅大小的感光元件,由于这个画幅正好是135胶卷的一半,索性就叫半画幅后来135画幅就顺理成章的叫做全画幅。

这里新手可能会问:什么是画幅?

画幅是相对于底片成像面积的名称。通常所说的全画幅就是135胶卷的成像面积,一般是24×36㎜。中画幅就是120、220胶卷的成像面积,其中中画幅成像面积按长宽比例不同又细分为645(6×4.5cm)、6×6、6×7、6×8等。就拿6×6来说,画幅的面积比135胶卷多了4.17倍,如果不受输出能力的限制,中画幅能比全画幅多4.17倍的细节。

全画幅和中画幅如何选择(全画幅比中画幅大)(1)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中画幅居然大了这么多

底大压死人

是有道理的

全画幅和中画幅如何选择(全画幅比中画幅大)(2)

“底大压死人”这句话并不是进入数码时代才有的。早些年数码相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很多影楼里用来拍婚纱的,常常是一台玛米亚RB67,毕竟135相机那宛如邮票一般大小的底片面积是难以应付放大到48寸照片的需求。

在这里并不是有意要吐槽手机,但同一个场景手机拍的、数码相机拍的、全画幅单反拍的、中画幅相机拍的,大画幅相机拍的,照片放在一起,大家一眼便能分清画质好坏,这直接表现在物体细节上,放大看(目前2K级别的显示器也就200万像素左右,4K级别显示也就800万像素左右,直接看全图确实差别不会天大,但是一但放大,或者微喷输出,差异会立刻变的非常明显)。

越小的画幅越惨不忍睹,差一点的手机拍出的人物头发几乎连不起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手机厂商可以把手机拍照功能吹上天,但很少会拍人像作为样片,也很少提供未裁剪压缩的原图供大家下载的原因,因为禁不起放大。

除了像素优势还有啥?

在全画幅机身已经提升到5000万像素的今天,像素似乎已经不是中画幅相机最大的优势了,还有必要上吗?当然。实际上,中画幅相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画质极为细腻,试想一下一斤黄豆煮出来的豆浆和一把黄豆煮出来的豆浆,他们的浓度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在拍摄的时候,也许全画幅和中画幅在取景上都是可以一样的,即使是在网络上使用的1200万像素的图也有明显差别。但对于像微信这种无下限的压缩,就是大画幅拍的,压缩后和手机的照片也看不出差别。

全画幅和中画幅如何选择(全画幅比中画幅大)(3)

画幅的优势只有在放大看才能有直观的感受(图片由刘科宏提供)

有人说,中画幅谈色彩属于玄学。假使说你拍一块红色的布,用手机记录的话,布上从洋红到紫红之间的红色信息有10个,你用全画幅单反拍可能会记录下100个,那么用中画幅呢?对于手机来说该是天文数字了!同一块实体色彩在更大画幅上呈现的丰富程度绝对骗不眼睛的。

全画幅和中画幅如何选择(全画幅比中画幅大)(4)

目前135系统下主流单反支持的色彩位深为12bit,一些高端型号支持14bit,而像哈苏X1D这样算入门级的中画幅机身色彩位深为就已经达到16bit,听上去只差2bit,但区别却呈几何倍数,2个次幂的差别,14bit能表现的颜色是4,398,046,511,104种,而16bit能表现的颜色是281,474,976,710,656种,差不多64倍的差异,这就是为什么中画幅机身拍出来的照片色彩更加饱满丰富的原因。

别只看上中画幅的好

它会让你成为败家子

说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那多少有点调侃的意思。就算喜欢折腾,充其量也就往里面砸几万,一般家庭都是可以承受的,但中画幅就没有头了。哈苏X1D充其量就是个孙子辈,玩到后面机身、镜头、数码后背上的投入基本都是全画幅的十倍。

此外,还有一个提醒很有必要,那就是使玩上了中画幅必须要习惯后期调整,你不会后期,便失去了购买中画幅的意义和价值。中画幅的源文件与135系统不同,中画幅并没有植入像135系统那样属于厂家配置的色彩曲线文件,而是以一种最原始的状态生成图像。

全画幅和中画幅如何选择(全画幅比中画幅大)(5)

当我们看到源文件图像时它会给人感觉非常的“平淡”和“灰白”,只有经过后期调整,才能将动态范围及色彩深度真正释放出来。懒人们,还是彻底死了这条心。

关于中画幅,的确好东西,但并非适合绝大多数玩家。至少在年底富士、索尼杀入之前,谨慎考虑,三思而行。

微信搜索公众号:laolang-pcw,一朝扫盲摄影知识,让你不再做摄影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