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 version 9,0 or greater is required
You have no flash plugin installed
Download latest version from here
有这样一句话:你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对于河北建工集团第十党支部书记、十分公司经理马新利来说,或应再加一句:可以增加生命的高度。多少肉眼可见、触手可及、实实在在的精品建筑,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那是河北奥体中心综合场馆的壮美,是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综合实验楼的精美,是阜平县黑崖沟村和顾家台村基础设施的乡愁之美……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马新利参加过省内外150多项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管理,主持建设了20多个工程项目,四次荣获“鲁班奖”等质量大奖,荣获全国“茅以升科学技术奖”等众多个人奖项。
2022年8月2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新利谈到自己从事建筑行业20多年的体会,用了7个字概括,那就是“盖房想着住房人”。简单质朴的一句话,彰显了一位共产党人、大国工匠的责任与担当。
攻坚克难挑重担
整整七天七夜,他没洗脸,没脱衣服,每天顶多睡三四个小时。
“紧张得就跟打仗一样!”
谈到位于石家庄黄庄的新冠疫情隔离所项目,马新利依然记忆犹新。
2021年初,石家庄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省委省政府紧急启动集中隔离场所建设。1月13日凌晨1点,马新利接到通知,他被任命为该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副总指挥。
面对特殊时期的特殊任务,马新利深知其重要、艰巨和紧迫。
他连夜组织人马,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仅用半天时间,就调集12辆大巴车,载着400多名工人进驻施工现场,是整个项目第一支到达的队伍。初进施工现场时,大家都愣住了:没有水源,没有办公场所,没有食堂、宿舍……于是,马新利就带领大家“天当房,地当床,木板当桌看图忙”。
从平整场地到浇筑混凝土、安装箱房,马新利始终坚守在一线指挥调度。为了赶进度,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马新利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没黑夜没白天地奋战在工地上,实在困了,就裹上大衣在包装箱上眯一会儿;饿了,就泡一袋方便面凑合一顿。
因为事发突然,是临危受命,图纸设计部门要根据需要不断调整方案,加之受疫情封控影响,工具、物资等协调也有难度,马新利凭着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出色的管理能力,带领项目组成员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在完工的那天晚上,一贯精益求精的马新利还是觉得有点不踏实,晚上11点,他又冒着凛冽的寒风例行巡查。结果那晚还真出事了:有管道漏水!“隔离人员凌晨1点就要入住,我们必须在两个小时内维修好!”马新利对组织来的20余名维修人员坚定地说。为了抢时间,他和十多名管理人员配合工人一起干起来,终于在看到一辆辆救护车驶来的时候抢修完毕。凌晨1点他又接着巡查,发现工作营的水龙头竟然没有水!他急忙打电话询问负责人。可是查遍了所有管道和阀门都没有异常。
“我怀疑地下埋的管道冻了。”马新利和两名管理人员拿起铁锨开始挖起冻土。严冬时节挖掘冻土绝非易事,劲大了怕把管道破坏,劲小了一铁锨下去没啥作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挖到管道,因为是PVC塑料管,不能明火加热,也不能用热水浇(怕冷却后管外结冰),情急之下大家轮流用手捂热管道……当管道内的冻冰终于化成哗哗的水声时,三个大男人抱在一起,高兴地流下热泪!
太阳升起的时候,医护人员已经用上了水。此时,马新利的脚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血泡渗出的血水沾在7天没脱的袜子上。
就这样,马新利带领团队连续奋战7个昼夜,率先交出了第一批工程。从1月13日进场至29日全部交验,他们克服了低温、降雪、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影响,圆满完成了2278个房间4.1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铺设给排水管网2.8万米,安装电缆电线18万余米,为迅速稳控疫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马新利被冻麻的两个大拇脚趾直到半年后才逐渐恢复正常。
敢啃硬骨头,凭得是身怀过硬的本领。多年来,马新利带领他的团队承担了很多急难险重任务,其中就包括2014年的河北奥体中心体育馆综合体工程项目。
该项目是冬奥会河北冰上项目训练场馆,是国内首个“四馆合一”工程,结构异常复杂,常规施工需要至少一年才能完成主体工程,而委托方要求必须半年内完成,且施工期跨越寒冬,建设难度陡增。一般的建筑层数多,上下尺寸一致,混凝土模板可以交替使用,比如下面几层用完后,可以再用于上面几层,以此类推,预算时,也是以这种方法结合施工面积计算模板数量和成本的。可是这个场馆是层数少,建筑面积下大上小,比例悬殊。如果按照往常的施工方法,会大大增加模板的投入数量,造成成本的大幅上升,而且工期也会延长。马新利绞尽脑汁,夜不能寐。他多方查找资料,并组建了攻关小组,通过BIM建模、统筹分析、反复推演,拟定了8套实施方案,最终采用了“先四周、后中间,分区组织、立体流水”的施工方法,不仅少投入4万平方米的模板,还提前20天实现主体封顶。
在屋面钢结构安装中,他又创新采取了“分区施工、多点作业、上下联动”的组织模式,创造了66天完成5065吨钢结构的河北场馆安装纪录。
该工程先后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金禹奖”和“鲁班奖”三项全国质量大奖,项目部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项目部”。
25年来,马新利干一行,专一行,不断精进业务,发扬工匠精神,勇挑重担,带领团队荣获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13项。
孜孜以求敢为先
马新利1977年出生于河北省青县,有一个小两岁的弟弟,父母都是普通农民。虽然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但马新利却并不觉得苦。他天资聪颖,酷爱读书,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中考时,他考出了全县前15名的优异成绩。因为家中条件有限,只能供兄弟两人中的一人继续读书,考虑到高中需要在外吃住,各种费用增加不少,他放弃了高中,改上花钱少的中专学校。这样,既省了一笔上高中的费用,还可以尽早工作挣钱,贴补家用。
眼看着为之奋斗多年的大学梦想戛然而止,年轻的马新利内心很失落。
“说实话,我当时真的特别想上高中,想考大学,但我理解父母的苦衷,就放弃了,改上了中专。”马新利说。
虽然不得不放弃理想,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面对现实,用心走好脚下的路。谈到当年报志愿时为何选择河北城建学校,马新利坦言,那时候他对建筑行业一无所知,只是因为这所学校花钱少,有各种补贴。
中专毕业后,马新利来到大型国企河北省第四建筑公司。最初干的是工地上的钢筋工,每天扛着沉重的钢筋在工地穿梭,不仅要搬运,还要绑扎好,特别耗体力,每天累得腰酸腿疼,但他从不抱怨,始终认真工作,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每一项任务。后来,他历经安全员、施工员、技术员、项目经理等工作岗位,他曾和工友们一起放线、砌墙、开铲车、爬塔吊……可以说,他一身过硬的本领,都是在繁忙的工地上磨练出来的。
虽然因为造化弄人,他的第一学历只有中专,但他从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攻下大专、本科及硕士学位,考取了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获评正高级工程师,荣获“全国优秀建造师”“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关注和研究世界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新科技,这些良好的习惯,孜孜以求的精神,为他不断创新技术、攻克一道道难关奠定了基础。
砌块墙体裂缝是建筑工程的一个通病,就像墙体上的“牛皮癣”,很难根治。经过技术革新,马新利在行业内率先采用了墙体电线管内设不开槽技术,从源头上解决了墙体开槽裂缝问题。他牵头成立创新小组,聚焦技术革新,共获得专利7项,总结省级工法10项、科技进步成果20项、QC成果42项。因创新成果突出,他获得了全国“茅以升科学技术奖”。
建筑工地是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也是污染防治的重点。马新利积极落实绿色施工理念,带领团队开启了绿色发展之路。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公园化布局、无尘化施治、人性化管理”的三化理念。首创设置土地保护区的新模式,把施工区域空闲场地用围挡保护,种植粮食、蔬菜,实现原有土地不扰动、不破坏,既保护了自然环境,又节约了更换种植土的绿化成本。他在工地办公区建绿地、设喷泉,既美化环境,又减少扬尘,成为河北建工集团“花园式工地”的典范,吸引了省市区多家单位前来参观交流。他负责的项目多次被评为省市绿色施工样板,引领了河北绿色施工潮流,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了坚实力量。
建筑施工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危险无处不在。一次,马新利看到报纸上有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的报道,脑海里迅速闪过一个念头:将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的模式借鉴到施工安全教育上来。他召集支部委员们集思广益,很快在河北奥体工地开创了全国首个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基地。该基地融合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安全警示体验、安全防护用品科普等功能,后期又不断升级完善,增设亲人亲语、VR虚拟体验等内容,凡进场工人,都要先在该基地接受教育。现场违章的工人进行VR高空坠落虚拟体验后,吓得腿都软了,说,“以后再也不敢不系安全带了!”通过培训和体验,现场工人安全意识得到很大提升,有效保障了安全生产。到这项工程结束时,有5000余人次到基地参观并接受了安全教育。
把施工现场当课堂,把工程难题当课题,马新利义务讲授上千课时,传授工程建筑经验、分享技术心得、管理模式。近年来,他培养了7名集团公司中层干部,12名省级优秀项目经理,有22人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
逐梦路上党旗红
“支部建在项目上”是河北建工集团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品牌。作为2003年入党的老党员、支部书记,马新利始终坚持“四同步”,及时在新开工项目成立党支部、选举项目支部书记,结合项目管理,同步开展项目党建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并坚持结合支部实际给党员讲党课,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为生产经营贡献力量上来。
2013年,他在华航学院实验楼项目率先开展“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项目党支部结合工作特点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徽闪光精品工程”“党员安全屏障工程”等活动,至今已创建“党建示范点”5个,涌现出了冲在抗洪一线的支部组织委员翟东泽,连续多年组织给廊坊一中贫困学生捐款的党员香万成,被评为“河北大工匠”的党员李世强,全国“平安之星”党员吴相森等先进典型。
因为项目大多在外地,职工吃住都在项目上,为了让大家享受到家的温暖,他把职工过生日列为党支部的一件“大事”,每次都会安排食堂添几道“硬”菜,送上一个蛋糕。大家陪着“寿星”一起许愿、吹蜡烛,一起唱生日歌。退休返聘职工张立志激动地说,“在工地上过的那次生日,我终生难忘。”
在大家的团结努力下,分公司多次荣获“河北省优秀企业班组”“省直先进职工小家”“河北省工人先锋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称号。
身为分公司的带头人,所有的重要事项都需要马新利逐一把关,加班加点、早出晚归是家常便饭。2018年3月15日凌晨4点,因为连日劳累,他突发急性胸膜炎,被救护车送进了省二院胸痛中心。
“我疼得死去活来,3天的一级护理,一直打着止疼针,连话都说不出来,直到第5天病情才有所好转。第7天,医生要求我继续住院检查,我一听就急了,刚中标的两个项目合同还没有谈好呢,还有一些采购合同等着我签字呢,这都是不能耽搁的大事。在我的坚持下,还是出院了。既然干这行,就要担起这份责任。”
担任第十党支部书记的十年间,马新利和支部一班人勇于担当,以创新谋发展,取得累累硕果。目前分公司在手任务量达30亿元,市场开发增长了14倍,产值翻了三番。分公司党支部七次获评集团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记者问:“听说你弟弟后来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又在美国著名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读的博士,其实以你当时的成绩,应该也能考上不错的大学,你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从来没有后悔过。我有这么好的单位,能从事这么有意义的工作。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只要不放弃努力,总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他的回答坦率而真诚。
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他以匠心映初心,秉承“盖房想着住房人”的理念,无论顺水逆风,都不畏艰险,勇敢前行。
今天,他终于走上了万人瞩目的事业高地,也走上了不负韶华的人生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