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驴肉(吃驴肉及其他趣事)(1)

驴属于哺乳纲奇蹄目马科动物,六畜之中没有它。驴肉确实很美,俗话说“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这话并不是戏言,而是实事求是。

晚上吃驴肉(吃驴肉及其他趣事)(2)

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吃驴肉的呢?见于文字的,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有“作驴肉法”。此外,北宋真宗时,有马知节揭发同僚到泰山封禅时,熬不任素食,偷宰驴吃掉的故事。可见国人吃驴肉的历史很久了。宋代洪迈的《夷坚志》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韩庄敏丞相嗜食驴肠,每宴客必用之,或至于再三。欲其脆美,而肠入鼎过熟则糜烂,稍失节制坚韧。庖人畏刑责,但生缚驴于柱,才报酌酒,辄旋刺其腹,抽肠出洗治,略置汤中,便取之调味以进……”。这真是太残忍了。同样,在清代还有活刳驴肉的记载。这里只录纪晓岚

晚上吃驴肉(吃驴肉及其他趣事)(3)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则,“屠者许方……其屠驴先凿地为堑,置板其上,穴板四角为四孔,陷驴足其中。有买肉者,随所买多少,以壶注沸汤沃驴身,使毛脱肉熟,乃刳而取之。云彼如是始脆美,肉尽乃死……”。我们读这些文字,真是心惊肉跳,实在是残忍得目不卒读。

晚上吃驴肉(吃驴肉及其他趣事)(4)

我吃过多次驴肉,印象都十分清晰。第一次吃驴肉是二十多年前在河南南阳吃的驴肉汤,汤中肉片不少,因为是晚上在路边食摊上吃的,夜不观色,汤汁颜色未看清楚,肉很嫩,绵软,味道清爽,没有泡馍,就喝了一碗肉汤。

晚上吃驴肉(吃驴肉及其他趣事)(5)

第二次吃驴肉是在河南洛阳。十多年前,雕塑家段一鸣先生开车去北京,我要去河南独行考察,他便拉上我,在洛阳聚齐牛春茂,相约同去北京。从洛阳出发时,一大早牛春茂领我俩去一家有名的驴肉汤馆喝汤。汤端上来后,香气四溢,汤色红郁,肉很新鲜,据说是凌晨宰杀的,小笊篮里的面饼很特殊,初疑很像天水的面皮,泡进汤里,韧性特别好,有嚼头,驴肉香软美味,与吸足汤汁的面饼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出了驴肉汤的妙处。从洛阳开车直到安阳,一路不饥不渴,直夸驴肉汤的美妙。

晚上吃驴肉(吃驴肉及其他趣事)(6)

第三次吃驴肉是2016年与朋友去兰州西北师大办事,路过定西时入饭馆午食,朋友买了一盘爆炒驴肉,100元,价格不菲。满盘驴肉全是精肉,绵软滋润、香浓味美,是前二次喝驴肉汤的最美总结,比大肉过之无不及。陇西的驴肉很有名,尤其是“金钱肉”,更是许多肾虚的男士求之不易得之物,陇西属定两所辖,驴肉地道,名不虚传。近二年在北道吃过二次驴肉火烧,很夫望,肉是冰箱里存放的,无鲜味,思忖古人吃驴肉求鲜是有道理的。

晚上吃驴肉(吃驴肉及其他趣事)(7)

驴是北方农村的恩物,尽管它有时也会发点“驴脾气”,但其对人的贡献是很大的,人们把它叫“山区的骆驼”、“驴吉普”。驴虽然“蠢”,但爱驴的人还是不少,“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生前便好学驴叫,十年前,耤河风情线上每天早上有个胖胖的老头一路走,一路学驴叫,后来不见了。据说学驴叫能震动五脏六腑,气血上扬,于身体有益。著名画家黄胄以画毛驴而驰名,甘肃画家孙良亦是如此,阿凡提的小毛驴多么可爱,庆阳环县的“一驴驮”皮影戏班多么动人,驴是山地最好的交通工具,老百姓爱它、惜它是理所当然的。

晚上吃驴肉(吃驴肉及其他趣事)(8)

现在养驴的已经很少了,倒是一些人为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养菜驴的多了起来。姓氏中原来有驢(繁体驴)姓,多在河南,因为难听,就分为馬(马)姓与盧(卢)姓了。

晚上吃驴肉(吃驴肉及其他趣事)(9)

相传一个县的某个相当偏远的村子有个村学,一个民办教师教着几个娃,村子吃水困难,每天早上要去山下驮,这个教师无法分身,村上给他给了头毛驴驮水。可是养驴需要料钱,村上便给县里又报了一个民办教师名额,取名为曹向东,这样教育局每年还发些补贴。直到后来,省上要在民办教师中评先进,县上觉得这个曹向东不错,默默无闻服务山区教育,便申报了他。后来省上来人总结经验,决定去访查曹向东,到现场一看,并无此人,问那个民办教师,其人无奈,领上领导看那头毛驴,毛驴吃料的糟口正对着东方,所以叫曹向东,众领导面面相觑无语,一时笑谈也。

天水民俗教授李子伟

于2021年11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