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闻记者 顾园园 王艳珅 智汉升 谢君杭)“红军啊,我的亲人,我一颗心,给了你们,祝红军向北方,一路平安无阻挡……”这首曾被广为传唱的《凤凰岭上祝红军》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彩色歌剧艺术片《红霞》,它的演唱者正是《红霞》的主演——从宿迁走出去的国家一级演员蔡佩莹。

南汇步行街旧照(重回新盛街老宅)(1)

正值新盛街开街之际,蔡佩莹之子田戈于1月10日晚回到宿迁,参观了翻新后的蔡家老宅——蔡家刻字店。“母亲就是从新盛街走出去的,她带着宿迁人的勇敢、自信参加革命,成为一名艺术家。”田戈感慨地说。

一座老宅见证了宿迁印刷业的发展

1月10日晚上7点,田戈和表兄蔡自力风尘仆仆来到了热闹的新盛街,并找到了位于大椿树旁的蔡家刻字店。蔡家刻字店建于清代,坐东朝西。砖石木构,青砖青瓦,立柱飞檐……房屋为硬山顶、“人”字梁,屋面板上是弧形的青瓦,摆放得严丝合缝,不同于现代民房的建造风格。

都已年过花甲的田戈和蔡自力边走边看,大门厅、展览厅、放映厅……他们不时拿起相机,记录下一砖一瓦,一刻一画。田戈说:“我母亲今年96岁了,她十分关注新盛街文化街区的建设,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生活在这里,今天我要用相机把这里的新景观、新变化带回去,给母亲看看,和她分享这份喜悦。”

南汇步行街旧照(重回新盛街老宅)(2)

据宿迁“兵马蔡氏”研究会会长蔡则强介绍,蔡家刻字店见证了早期宿迁印刷业的发展。百年前,蔡家刻字店是宿迁规模最大、工艺较好,享有盛誉的一家印刷企业。位于蔡家老宅的“一经堂”,是蔡家刻字店经营、办公的场所。在西南方向不远处的财神庙东街,曾有一座“会文斋”,是蔡家刻字店的印刷车间、仓储之地。可惜的是,“会文斋”在1938年毁于日本侵略者手中。

当时的蔡家刻字店直接服务于当地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各个方面,它对于推动历史的前进,促进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宿迁印刷事业的发展,就工艺而言,由木刻版到石印、凸版铅印、平版胶印乃至四版轮转印刷,可分为抗日战争以前、抗日战争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三个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宿迁的印刷业迎来发展的春天,这与历史上蔡家刻字店奠定的基础不无关系。让蔡氏家族欣慰的是,虽然“会文斋”不复存在了,但蔡家刻字店的经营场所“一经堂”,也就是蔡家老宅还在,且依然保存完好。

一曲浓情道出了老人的无尽乡愁

“当年蔡家刻字店的经营者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族谱中记载蔡绍象是蔡氏刻字店的主管人,也是蔡佩莹的亲生父亲,后蔡佩莹过继给了蔡绍象的三弟蔡绍庚为其独女。”田戈说。

田戈告诉记者,他的母亲蔡佩莹出生于1927年,目前生活在南京,她现在还保持着原来在宿迁的饮食习惯,喜欢吃煎饼、韭菜盒子、酱豆。思乡情切的时候,母亲还会哼唱一些家乡的小曲。

南汇步行街旧照(重回新盛街老宅)(3)

在新盛街文化街区项目建设之初,田戈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田戈说:“我当时说,要带她回新盛街蔡家老宅,她重重地‘嗯’了一声,心里是想家了!”说到此处,田戈眼中闪烁着泪花。

据介绍,蔡佩莹的父亲蔡绍庚酷爱京剧,蔡佩莹从小就受到京剧艺术的熏陶,六七岁时开始接受京剧表演训练。1946年考入国立徐州师范,1947年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学习话剧表演专业。1949年参加浙东金萧游击支队文工团、浙江省军区四分区文工队,在部队担任独唱和歌剧演员。

南汇步行街旧照(重回新盛街老宅)(4)

1953年,蔡佩莹调入华东军区歌舞团歌剧组工作,在此期间,她曾向郭兰英和常香玉学习。1956年,前线歌舞团创作歌剧《红霞》,蔡佩莹担任主演,体现了她高超的表演和歌唱水平,曾和著名歌唱家《洪湖赤卫队》电影中韩英的扮演者王玉珍同台演出过。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红霞》搬上银幕。

南汇步行街旧照(重回新盛街老宅)(5)

田戈说:“当年,在‘全军独唱独奏民族音乐会’上,我母亲演唱了《红霞》选段,周恩来总理与我母亲亲切握手,并称呼她为‘小老乡’。”

南汇步行街旧照(重回新盛街老宅)(6)

蔡家刻字店见证了蔡氏家族昔日的辉煌,也承载着许多蔡氏后人儿时的美好回忆。蔡则强称,身为蔡氏后人,他很感谢宿迁市委、市政府把蔡家刻字店修复得这么好,修复老宅可以保留家族记忆,还可以保留地方文化传统。老宅不仅见证了蔡氏家族的辉煌,也承载着后人的美好回忆。

南汇步行街旧照(重回新盛街老宅)(7)

参观结束后,田戈感慨地说:“新盛街新生了,蔡家刻字店也新生了,对于蔡氏后人来说,这是整个家族的荣光,让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找到了‘根’,希望新盛街发展得越来越好,宿迁也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