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唐诗纪事》记载,唐代诗人祖咏,他年轻时到长安考试,考题是《终南望余雪》,要求写一首五言六韵排律。

写诗是一联(两句)一韵,六韵就是十二句,五言六韵就是六十字。不过,祖咏只写了四句,也就是二十字,他有没有被录取不知道,但他写下的这二十字《终南望余雪》,却成了千古名篇。

唐朝最合格的诗(唐朝考试要求写60字长诗)(1)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的与王维同时代的诗人,和王维的关系也很好,他的诗以这首《终南望余雪》和七律《望蓟门》最为著名。清王士禛就在他的《渔洋诗话》里,把祖咏的这首《终南望余雪》,和陶渊明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应试诗,就像我们写作文,最重要的是扣题。诗题《终南望余雪》,意即望终南山上的余雪。

阴岭,山南为阳,山北为阴。从长安城望终南山,看到就是终南山的北岭。终南阴岭秀,扣“望”字。

积雪浮云端,点出了题目中的“雪”字。

秀丽的终南山北岭,山上的积雪就像飘浮在云端。

唐朝最合格的诗(唐朝考试要求写60字长诗)(2)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余雪》,题眼在“余”字,这首诗最重要任务,就是要写出“余雪”给人的感觉。“余雪”不是正在下的大雪,而是已经在融化的积雪。诗的上联已经点出了地点“终南”,点出了“望”,点出了“雪”,因此下联的任务就在“余”字上。

不过,祖咏并没有直接写”余雪”,这也是他的巧妙之处。

林表明霁色,树林的上空,积雪反射出雪后的阳光。雪后放晴,有阳光,雪自然就要融化,于是“余”字自然点出。

城中增暮寒,下雪不冷化雪冷,终南山上的余雪融化,让整个长安城变得更加寒冷,写出了“余雪”给人的感觉。

唐朝最合格的诗(唐朝考试要求写60字长诗)(3)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如月吐层云,光明渐现,写得缥渺森秀,写出了余雪之魂,不愧为咏雪的佳作之一。

《唐诗纪事》记载,有人问他,人家要求写五言六韵六十字,你为什么只写了一首五言绝句才二十字?

他答:“意尽”。

祖咏的回答跟他写的诗一样简洁,却铿锵有力。诗人的风采令人倾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