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是当时的文化名人,他的父亲是有名文士,其祖父知识渊博,品德高尚,不与流俗,不为强横。是先秦著名儒家代表人之一的荀子的11世孙。荀子提出了著名的人性恶论,认为通过学习可以矫正,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而这个天其实是指认识客观规律。

曹操打仗不带荀彧(堪比诸葛亮不以野战为功)(1)

荀彧出生于文化名人之家,知识渊博,应该深受影响,有独立的人格和追求。他对曹操抱有希望,看到袁绍不能成事,当时他所在的颍川饱受兵乱,举家迁到冀州,为袁绍谋士,看到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又转投到曹操手下。可见当初荀彧就有识人之明。即曹操虽然弱小,但是曹操会超过袁绍。

曹操打仗不带荀彧(堪比诸葛亮不以野战为功)(2)

荀彧为曹操提出了很多有益建议,有勇有谋。

为曹操保住后方。兴平元年,曹操离开兖州攻打徐州,留荀彧守,当时陈宫与谋反曹操,迎接吕布进入兖州,兖州各郡都反叛。当时吕布是投靠了陈留太守张藐,张藐派人通知荀彧说,吕将军是来帮助曹操攻打陶谦的,希望给吕布提供军粮。大家都感到很疑惑,荀彧知道张藐为乱,就急忙准备兵卒防备吕布,又急忙找来东郡太守夏侯惇,告知其事。这个时候,兖州的各个城池都响应吕布。留给夏侯惇、荀彧的兵很少。夏侯惇晚上杀掉谋叛者10多人,人心才安定。第二天豫州刺史郭贡带领几万人马来到甄城下,要求见荀彧。众人都害怕。夏侯惇也劝荀彧不要出去见郭贡。荀彧说,郭贡来得很急,不一定就跟张藐勾结了,他应该还没有决定跟张藐。可以让他保持中立。于是荀彧出城见郭贡,郭贡见荀彧言语间一点也不害怕,看见甄城也不容易攻打下来,就带兵走了。荀彧又给程昱计谋,让他们保全了其他三城。这样让曹操总算保住了一点地盘。让曹操能够安心回军杀败吕布,重新收复兖州。

深根固本,夺取徐州。陶谦死后,曹操想攻打徐州,然后再打吕布。荀彧说,陶谦虽然死了,徐州也不容易被打败,因为你去年打败了他们,还杀了那么多徐州百姓,这次去,徐州人必定团结一心,相互表里,而且坚壁清野,不给粮食,你10万大军过去,不到10天就会自己把自己困死。不如,先在河东、兖州让士兵割取已经成熟了的麦子为粮食,进攻陈宫,陈宫不敢向我们攻击,再攻打吕布就会一举而下。曹操听取了荀彧意见。先稳定自己的地盘,兵精粮足,再在荀彧的建议下,离间吕布和刘备之间的关系,一举夺取徐州,并擒杀了吕布。

曹操打仗不带荀彧(堪比诸葛亮不以野战为功)(3)

力排众议奉迎汉献帝到许昌。建安元年,汉献帝从长安出逃,流落,曹操想迎接汉献帝到许昌。有的人表示反对,说山东的事情没有完,韩、杨奉把天子劫持到洛阳,又连接张扬,没有办法搞定。荀彧说,当初晋文公接纳周襄王而天下诸侯跟从,汉高祖刘邦为死去的义帝挂孝,天下百姓归心。自从天子蒙难,将军你第一个倡导义军,因为山东纷乱,不能够带兵去关中扶难,还是派兵,向朝廷通使,虽然抵御外寇在外,然而你的心所想一直在王室,是将军一向就有匡扶天下的志向。现在天子车架东移,义士有存本之心,百姓感动哀叹。如果你这个时候,迎接尊奉天子顺应民心,以至公服天下雄杰,即使有些人不顺从,也不会被拖累。如果不及时决定下来,等到四方心思不一,再来考虑就来不及了。这番言语打动曹操,他急忙迎接天子于洛阳,又迁到了许都。荀彧本来意思,期望曹操学晋文公尊周室,刘邦尊义帝的大义,顺应民心。但是曹操后来却开始挟天子令诸侯,威望日隆,似乎有代汉之意。在汉献帝有意要封曹操为魏公之时,荀彧表达了不同意见。荀彧本意还是坚持曹操是义师,但是曹操另有其他想法,两人之间渐行渐远了。

帮助曹操战胜袁绍。自从汉献帝到许昌,袁绍心怀不满,给曹操的信很轻慢。曹操很生气,但畏惧袁绍势力强大。对荀彧说,我想讨伐袁绍的不义,又担心力不能敌。荀彧开解曹操说,从古以来的成败,如果有才能,就会化弱为强,如果没有才能,也会由强变弱。从刘邦和项羽的相争就可以得知。今天与您相争天下的只有袁绍一人。接着列举了曹操、袁绍的优劣。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

曹操打仗不带荀彧(堪比诸葛亮不以野战为功)(4)

曹操听后很高兴。荀彧又建议曹操先灭吕布,安抚关中韩遂、马超的西凉军,派人连和,可以暂时保证西方安定,又推荐钟繇主持西边的军事。在曹操攻打袁绍过程中,荀彧也是发挥了关键作用。建安5年,两军对峙于官渡,曹操先前取得小胜,想就这机会撤军休整,于是写信向荀彧求教。荀彧回信说,军队虽然粮食少,也比不上刘邦、项羽在荥阳相争。先退兵的势力衰减。您现在以10分之一的地方,紧紧守住咽喉要地,已经半年。袁绍势力将会衰竭,一定会生变,这个时候是用奇兵制胜的时候,机不可失。建安3年的时候,荀彧就对曹操说过,袁绍手下谋士人心不一,矛盾重重,颜良、文丑这样的武将不过是匹夫之勇,一战可以擒获的话。曹操决定继续与袁绍相持等待机会。果然不久,许攸来投,曹操亲自带5千人马烧了袁绍乌巢粮草,大败袁绍。

不以野战为功。没有荀彧的建议和参谋,曹操就没有后来的辉煌。曹操每有大事都问计于荀彧。荀彧的地位应当相当于诸葛亮,而郭嘉、程昱、贾诩等也是谋士,远远不及荀彧,他们只是单纯的出谋划策,而荀彧是从根本上改变帮助曹操的那个人。曹操对荀彧是敬佩又保持距离。敬佩荀彧的才能和高尚的人品,害怕的是荀彧对自己管束过多,不能自己胡作非为。荀彧还是一个不怕死的人,生死看淡,守住了曹操大后方许昌。这样的人堪称完美。

曹操曾经请封荀彧为万岁侯,加封户,荀彧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功劳,没有上战场立功,曹操说荀彧是不以野战为功。曹操还想表荀彧为三公,荀彧推辞了10多次,曹操才作罢不再推举。荀彧做汉尚书令,是为百官之长,经常折节下士,推荐了戏志才、郭嘉、钟繇、荀攸等人才给曹操,做事平正,毫无私心。曹操出征经常把后方全部交给荀彧,军国大事又经常询问荀彧意见。

忠于汉室。荀彧世代为汉朝忠良,忠于汉室,他建议接汉献帝来许昌,本来是让曹操保护汉献帝,以为曹操会忠于王事,恢复汉室威严。但曹操却野心膨胀,有端倪,即接受九锡的赏赐,往往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接受魏公的称号。这样荀彧表达了不满,是发自荀彧内心的。

曹操打仗不带荀彧(堪比诸葛亮不以野战为功)(5)

曹操南下攻打东吴,荀彧就没有跟随南下。后病死,有说是曹操给了一个空盒子,荀彧于是失望自刎。荀彧自开始就是汉家忠臣。只是他与刘备等走的恢复汉室路线不同,他是想借助曹操扶持汉室的,但是曹操过河拆桥,自己坐大了,把汉朝丢到一边。

,